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时间:2022-08-20 09:27:05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摘 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更重视差生,因为差生的进步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班风班貌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要困难得多。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使差生发生转化呢?本文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初中数学 差生 转化问题

一个教师所面对的学生集体,总会有优生,也有差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在教学中,多数教师重视优生,忽视中等生,歧视差生。其实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更重视差生,因为差生的进步对整个班级的学习成绩、班风班貌的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要困难得多。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使差生发生转化呢?下面就对后天形成的差生问题浅谈自己的看法。

一、数学差生的形成原因

所谓差生,一般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较差,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弱,综合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差生问题,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个大问题。实行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种强制性规定,使小学初中联系一起,全体学生不经筛选全部进入初中,从而使系统性、逻辑性很强、比较抽象的数学成为那些知识准备不足、能力薄弱的学生难以越过的障碍。数学差生是差生中的最大群体,是数学教学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差生在学习上的失误是比较多的,而这些学生之所以"差",固然有智力因素,但大部分差生却是后天形成的,主要表现为自身原因及外部原因两大类:

(一)自身原因

1、学习方法方面

不当的学习方法导致学习上多走弯路,浪费大量学习时间,导致大量知识学不透、掌握不好,而且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

2、意志薄弱

差生大多缺乏进取的品格,遇到困难时畏惧不前,自动放弃,缺乏自信,缺乏毅力。

3、情感、学习态度方面

个人情感原因,可能对数学存在惧怕心理,或对任课老师有厌恶感,导致放弃学习数学。这种不良的学习态度直接导致在学习上不努力,不思索,不探究,不在乎学习好坏。

4、缺乏学习兴趣

越是成绩差,越是缺乏兴趣,他们觉得数学很乏味,发现不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慢慢导致对数学不爱好,厌倦。

(二)外部原因

1、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及对差生的态度

教师如果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能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差生,教法上不用因材施教的方法教学,将直接导致部分学生沦为差生。另外,如果教师歧视差生,不帮助差生,甚至放弃差生,将会使差生更差。

2、育人环境

不良的校风、班风、学风也会使部分是非观念淡薄,分辨能力差的学生随波逐流,滑入差生群体中。

3、家庭素质

家庭生活条件,家长的文化层次,对待学生学习的态度,教育子女的方法,家庭成员关系的处理,以及家长处理事情的态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

4、社会不良引诱

学校作为社会群体的一部分,很难抵挡来自社会的冲击,个别学生在种种诱惑面前不能战胜自己,随波逐流,误入歧途,沦为差生。

总之,在他们的身上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久而久之,先是厌恶,而后放弃,为了要应付考试,只得背着沉重的包袱,硬着头皮去学,死读死记不求甚解,或干脆放弃不学,自暴自弃。正是由于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地影响着差生的智力发展,阻碍了差生学习上和进步。因此注重差生的转化工作,对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数学差生的转化工作浅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为了提高数学教学重量,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培养差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比较强的求知欲望,就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作为数学教师,首先在情感上要不嫌弃他们,多关心爱护他们,特别是在课堂上多去注意他们的表现。当他们在学习上出了问题,少批评、少指责,多耐心说服,多去观察他们的闪光处,当他们有微小的进步时,要及时的肯定他们,当众表扬他们,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的办法,是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

对于每个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方法各有千秋、各有特点。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特别注意观察那些差生的学习动态,这时教师应恰当运用艺术性的语言,包括肢体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有时还可以说一些轻松愉快的话,让教学生动有趣,愉快的课堂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艺术性的教学语言,就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坐的姿势,读书的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把这些细节养成好的习惯,《老子・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尤其是差生,不好的习惯较多,这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必须有一个过程,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不断强化,需要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校内外相轨并行。学生除了学校外,停留最多的就是家庭了,因此,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在学校处处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外,还要与家长密切联系,请求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学生在家庭的学习过程中,家长也要督促差生的行为,时刻提醒他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点工作中,教师要经常进行家访,可以是面访,也可以是电访,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行为,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坏行为作出及时的纠正。教师与家长不断地沟通,互相配合,让学生养成坏习惯的机会减到最少。

三、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信任是培养差生自信心的最宝贵的基础和工具之一。信任一旦失去,很难重建。那么如何信任差生呢?首先教师让差生明白他们可以信任教师,教师是靠的住的,是可以依赖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从感情上做到爱差生,尊重差生,与差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感到轻松、愉快,敢于发表自己的任何见解,特别是对敢于发表独立见解的差生更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在教学中注意采用这种方法对提高差生的成绩帮助极大,对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极大的帮助。

上一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策略 下一篇: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