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宝宝吃饭香吗?

时间:2022-08-20 09:10:23

你的宝宝吃饭香吗?

本栏顾问:上海儿童医院儿童营养研究室主任董小燕

中福会托儿所副所长、儿童营养师 曾云皓

主持人:毛毛妈妈

毛毛妈妈的话:

《妈咪厨房》开张以来,收到不少年轻妈妈来信,询问孩子的吃饭问题,“宝宝胃口小,吃饭不香”、“宝宝什么都好,就是吃饭不乖”,尤其是那些2~4岁的孩子,妈妈的烦恼多多。

再美味的饭菜,宝宝不吃,太让人沮丧了。看来,做饭的技巧和方法是第二位的事情,首先要解决“思想和观念”上的问题。

今天,我们暂不学做菜,请来“各路人马”和妈妈一起讨论宝宝的吃饭问题。

宝宝吃饭为什么不香?

关于这个问题,毛毛妈妈请教了多位专家,还查阅了好几本儿童心理和儿童行为方面的书籍,总结归纳如下:

专家观点1

在2~4岁这个阶段,孩子出现吃饭的麻烦,和他们的生长发育和年龄特点关系密切――

1.成长模式变化了。1岁前,宝宝生长速度最快,体重增加为出生时的3倍,食量自然很大;进入学步探索期,成长模式变化了,孩子变得好动了,增加的体重只有原先的1/3。许多好动的孩子还会把婴儿期的脂肪转换为运动能量,结果孩子变瘦了。这特别会让父母担心,孩子是不是吃得不够?

2.各种能力发展了,没心思坐下来安静吃饭。这个时期的孩子似乎一刻也无法安静,更没心思坐下来吃东西。婴儿的生活目标是以吃为主,而2~4岁孩子的生活目标是玩和探索。这时候,少吃多餐比较符合忙碌宝宝的心思。营养学家也都认为,少量多餐是最健康的饮食方式。可是,心急的、盼儿快长的父母却不这么想,希望孩子吃得越多越好。

3.有情绪了,吃东西反复无常。2~4岁的孩子的饮食也和他的情绪一样,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昨天胃口大开,今天却一口也不肯吃;昨天爱死了脆脆的黄瓜,今天紧闭嘴巴怎么也不肯碰。这种毫无章法的饮食特点让父母忧心忡忡。

其实,这也是正常的。营养学家告诉父母,计算孩子摄入多少营养,不能按天,更不能按顿,应该推广至1周~10天,平均一下。你会发现他们的饮食要比大人想象的均衡。他们不会每天摄取同样的热量,可能今天少吃,明天就多吃补回来了。留一些时间给孩子,他自己会把营养的摄取达到均衡。

专家观点2

宝宝吃多吃少,不是父母的错,也不是父母的功劳

美国有一位著名的儿科医生,和他当护士的妻子养育并且亲手带大了8个孩子,他们还合作写了一本畅销的育儿书《亲密育儿》。

他们总结自己养育8个孩子的经验,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宝宝吃多吃少,不是父母的错,也不是父母的功劳。孩子吃饭有天生的个性差异。他们的孩子是同一对父母生养,可有的孩子天生食欲旺盛,吃饭香,有的孩子似乎从来就对吃饭没好感,吃啥都不香,或者只吃一点点。

吃饭的个性差异常常被忽略,现在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根本没机会来发现,只能用“育儿指导”书上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吃多吃少,于是,出现不少“吃饭有问题”的宝宝。

专家观点3

儿童的体形外貌有差异,行为也有差异,吃饭、睡觉都不能例外,而且父母还不能强迫纠正。

《儿童的行为》的作者、儿童行为研究专家认为,有些孩子好像是专门为了吃而生活的,吃什么都香,他们多半是那种圆圆胖胖的体形,很少让妈妈为“吃”而犯愁。另外有一种孩子,他们似乎毫不关心“吃”这件事,吃什么都不香,他们往往是那种瘦小娇弱,甚至瘦骨嶙嶙的体型。他们有时候会觉得饿,但饥饿感往往很快就会消失,常常叫父母为他们的吃饭问题忧心忡忡。他们虽然不胖,但活泼健康。

如果大人过分强制,会把他们那一点小胃口也给破坏掉,甚至呕吐。如果父母了解孩子的个性,随他的胃口,让他少吃多餐,饭桌上的麻烦会减少很多。长大一点,他们说不定也会发展出狼吞虎咽的食欲。

――毛毛妈妈

专家对你说――

众目睽睽,大人过度关注,是孩子倒胃口的重要原因。

文/上海家庭教育研究中心徐浙宁

“吃”是人最最本能的活动,孩子天生就会吃,要不早就饿死了。而今天,父母却过度在意孩子的“吃”。吃多少、吃得好坏、吃得快慢,都成了关注焦点。孩子在若干双眼睛的注视中执行着“吃”的任务,原本享受的过程,变成了受罪。他们遭遇父母的恐吓、责骂,甚至打,这么一来“吃饭”就更让孩子难受了。

所以,孩子不爱吃饭,实际上是孩子不喜欢“吃饭的氛围”。有的孩子在家里不好好吃饭,在幼儿园却吃得很好。其实,孩子和大人一样,都需要“进食空间”,自然地进食,这是每个人“享受吃”的必要条件。试想,如果你在吃饭,有一群人围观,你会怎样?所以,我坚决地认为, “众目睽睽”是孩子倒胃口的重要原因。

大人的过度关注,使“不吃饭”成为孩子的武器。

有孩子说:

我是故意不好好吃饭的。平时大人不给我喝饮料,可一到吃饭,我说,“给我喝雪碧,我就吃饭”,他们就会乖乖地倒给我喝。吃饭时,我说看什么电视就看什么。我不吃,他们会喂我吃,我就可以边吃边玩了!

“哭是孩子的武器”,大人怕孩子哭,才竭力满足哭的孩子,孩子就学会了用哭来“要挟”大人;现在,大人怕孩子“不吃饭”,孩子就利用“不吃饭”来对付大人。

由此看来,要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首先需要父母调整自己,不要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不拿“吃饭”和孩子讲条件,吃饭就是吃饭。很多时候,都是大人先拿吃饭当条件的,“好好吃,待会儿给你买玩具”。孩子学会了,就变成,“先答应给我买小汽车,我再吃饭”。

听听一位妈妈的话,“我曾经也为女儿的‘不吃饭’焦虑不安,后来女儿上小学了,我开始关注她的学习,没想到从此她的吃饭问题解决了。”

当大人不再过度关注孩子的吃饭,孩子吃饭就不成问题了。

妈妈的误区

文/金泽

在和年轻妈妈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大人的言行举止、一些日常细节也存在着误区,造成宝宝吃饭的麻烦。

误区1:

妈妈平时总是顺着孩子,孩子成了个任性的孩子,没能建立起各种良好的习惯,不光是吃饭,其他习惯都有问题。在溺爱他的妈妈面前,孩子从不把吃饭当回事,不高兴就不吃。

妈妈没有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问题,一心认定是孩子的胃口出了问题。饭菜换花样,还弄来一大堆开胃药给孩子吃。其结果当然是问题总也不能解决。

误区2:

妈妈总是希望孩子多吃一点,孩子没能吃进妈妈认可的量,妈妈就认为孩子的胃口有问题。心一急,就强迫孩子吃。而食欲偏偏又受情绪的影响,你一强迫,孩子就紧张,他想吃也吃不下。

误区3:

不少妈妈太在意孩子吃进肚里的量,少吃一点,就大惊小怪,情不自禁来个全盘否认,“你怎么不吃饭?”、“你的胃口怎么那么小?”为了表示强调而全盘否定或夸大事实,是妈妈经常犯的毛病。

妈妈还老在人前人后说自己的孩子,“胃口小”、“吃饭不乖”。孩子接受了暗示,认为自己就是妈妈说的那个样,于是,“假性的”、“暂时的”胃口小,给妈妈说成真性的了。而那些本来就胃口小的,就再也别指望他们会大起来。

误区4:

点心能起到补充能量的作用。但是,一些妈妈不注意限制高热量的点心,经常给宝宝吃高油高糖的点心。一些心肠软的妈妈抵挡不住孩子的吵闹和请求,给孩子吃太多的零食和饮料,孩子的胃当然装不下别的东西了。另外,味美味重的零食吃惯了,孩子可能会嫌饭菜的口味不浓,吃起来也就没了兴趣。

上一篇:你会和宝宝沟通吗? 下一篇:你会运用身体语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