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时间:2022-08-20 07:45:08

通心络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观察冠心病病人口服通心络治疗后血脂浓度变化、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的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及血浆ET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而血浆NO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不仅有降低血脂的作用,还能有效地改变血浆ET和NO浓度。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治疗组37例,均为门诊及住院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其中合并高脂血症者17例。男23例,女14例;年龄45~72岁,平均53.5±6.3岁;左心功能Ⅰ~Ⅱ级者31例,Ⅲ级者6例(均符合199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对照组35例,系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患者,其中合并高脂血症者16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45~70岁,平均52.4±6.7岁;心功能Ⅰ~Ⅱ级者30例,Ⅳ级者5例。受检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冠心病的诊断标准。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通心络3次/日,4片/次,连续服30天为1个疗程。期间尽量不使用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或其他扩冠药物,如个别心绞痛难以忍受,临时予硝酸甘油或消心痛舌下含服,如合并有心功能不全症状,酌情用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对照组仅用消心痛10 mg,3次/日,治疗心绞痛症状合并心功能不全时,予强心、利尿和扩血管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脂和血浆ET、NO浓度测定。

疗效判定标准 心绞痛疗效:①显效:同等劳累程度不引起心绞痛或心绞痛次数及硝酸甘油的使用减少>80%;②有效:心绞痛次数及硝酸甘油的使用减少50%~80%;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症状加重。心电图疗效:①显效:心电图恢复正常;②有效:下移ST在治疗后回升>1.5 mV或正常,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50%,或T波变平或直立;③无效:与治疗前相同或加重。

结果

心绞痛的疗效 治疗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总有效率68.7%;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6.3%,对照组总有效率55.8%。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P<0.01),提示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劳力性心绞痛疗效要优于消心痛。治疗组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及血浆ET浓度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而血浆NO浓度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讨论

通心络是由多种纯天然中药精制而成,其主要成分有人参、水蛭、赤芍药、地鳖虫、全蝎、蜈蚣、蝉蜕、冰片等。动物实验证明,通心络有益气活血、通络止痛之功能,可以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血供,使心功能得到显著增强。

笔者的研究表明,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在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心电图的ST-T改善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用消心痛组(P<0.01)。

在改善心绞痛症状的同时,使用通心络还可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P<0.01),从而降低血液黏滞度,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而单用消心痛组则对血脂无影响。

ET是由血管内皮细胞(EC)分泌的有21个氨基酸的多肽,是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而NO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强力扩血管物质,左旋精氨酸(L-Arg)为NO的合成前体,一氧化氮合成酶为EC等体内细胞合成NO必需的酶。冠心病患者血浆ET水平多升高,NO水平多下降,原因可能系内皮细胞受损、缺血缺氧、高脂血症等。而NO和ET的失衡往往会进一步加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笔者发现,通心络在治疗冠心病过程中,可使血浆E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从而使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部分得以恢复。而单用消心痛组仅使血浆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这是因为硝酸酯类在体内转变成NO而起药理效应,可提高内源性NO水平),对ET则影响不大。这说明,通心络在调节血管局部内分泌方面也优于单用消心痛组。

综上所述,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不仅治标――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更能治本――降低血脂、降低血黏度、逆转受损的血管内皮功能,是一个标本兼治,值得推广的好药。

上一篇: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 下一篇:肺动静脉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