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时间:2022-08-20 02:43:08

浅析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思路与对策

陇川县属于典型的边疆多民族农业县,全县辖5乡4镇1个国营农场,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50余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坝区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疏松,土地开发成本低,非常适宜种植蔬菜。

一 、陇川县蔬菜产业现状

近年来,我县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蔬菜产业在县委、政府的高毒重视下,有了长足的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为陇川县新兴的农业特色产业之一。2011年全县种植蔬菜面积25775亩,其中连片专业种植面积1800亩(其中章凤镇400亩,景罕镇200亩,陇把镇200亩,城子镇200亩,王子树乡200亩,户撒乡200亩,清平乡200亩,护国乡100亩勐约乡100亩)。按全县平均亩产量1.2吨计算, 2011年全县蔬菜产量30930吨,实现产值61860万元。与前几年相比,陇川县蔬菜产业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然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二 、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生产分散、盲目性大,单产低

由于受农户生产生活困难,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原因,陇川县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农户较少,大棚蔬菜规模较小,全县仅有大棚蔬菜面积500亩左右,部分农户只是搭建简易大棚进行蔬菜种植,没有把蔬菜当作一个产业去经营,致使蔬菜产量较低。

2.栽培方式简单,产品上市时间集中

陇川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雨量充沛,年极端最高气温35.7℃,历年平均降雨量1600MM,冬季气温较低,年极端最低气温-2.9℃,加之近几年以来经常出现异常天气,现有栽培方式不能保证蔬菜正常生长,多数蔬菜品种不能错开生产,致使蔬菜上市时间比较集中,不能延续销售,因此价格波动比较大,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需要。

3.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蔬菜产业发展

菜农对市场的认知度不够,市场信息不灵,生产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势单力薄的菜农难以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最终造成收益不稳定,抗风险能力不强。由于陇川县缺乏蔬菜加工和销售龙头企业的带动,致使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步伐和水平远远落后。

4.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作用相对较弱

目前陇川县虽然有7个蔬菜专业化组织,但是经营方式仍以个体农户为主,在种子的选配、技术的培训、管理服务与统一销售方面,几乎没有发挥作用,菜农盲目生产,销售不畅,菜农的经济效益没有较好的体现出来,由此影响了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5.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滞后,不能有效监控蔬菜产品质量

我县种植蔬菜的方式主要是以农户零星种植为主,由于少数菜农文化素质较低,在生产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使用农药、肥料等不当的行为,因此蔬菜产品的质量还存在安全隐患。由于我县地处边疆,财政困难,陇川县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尚未健全,不能有效监控蔬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难以追根溯源。

6.缺乏冷链设施、储运瓶颈效应突显

缺乏储存蔬菜的冷库、恒温库和运用冷藏设施运输蔬菜的车辆。目前,随着蔬菜保鲜要求的提高,蔬菜的储运和运输对温度都有特殊要求,因储运不当而造成蔬菜损耗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蔬菜产品供应时间,致使蔬菜产品价格波动过大,从而影响菜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 、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前景

1.优越的生态环境为打绿色品牌创造了条件

绿色食品与普通食品相比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生态环境,产品或产品原料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陇川县属于典型的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年无霜期292天。同时,我县工业生产滞后,环境污染小,现代农业起步晚,受化肥、农药及工业的污染程度轻,为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2.土地资源较为丰富

全县现有耕地50余万亩,其中:灌溉水田23.8万亩,望天田3万亩,水浇地0.3万亩,旱地24.3万亩。坡度在18°以下的宜农旱地有12万亩,土壤类型以红壤、红黄壤、赤红壤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因此能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充足的土地资源。

3.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陇川县蔬菜产业通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县蔬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省、州、县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蔬菜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一是通过争取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项目,不断加大投入,陇川县蔬菜大棚设施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二是种植区农民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管理经验,栽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走上了发展无公害蔬菜之路;三是随着陇川县蔬菜合作社经济实力、运作能力的增强,陇川县蔬菜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和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4.国内外市场的拉动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副食品,是维持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主要来源。进入21世纪,世界蔬菜消费量年均增长5%以上。按照此增长幅度计算,全世界年均增加蔬菜消费4000多万吨,到2015年总消费量将达到12.8亿吨。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原因,发达国家蔬菜生产不断萎缩,今后还将减产,这为我国蔬菜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蔬菜消费在不断攀升,国内市场需求还将继续增长,其主要原因是:一是我国人口将继续增长。预计到2015年我国将新增6000多万人,按每天人均消费1公斤蔬菜计算,将增加蔬菜消费2190万吨。二是消费呈现多元化格局。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国民消费从温饱型转入营养健康型,中低收入家庭,特别是广大的农村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镇化步伐加快,蔬菜消费将不断增加。同时,高收入家庭对安全、营养、保健蔬菜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因此,蔬菜产业发展在国内外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市场前景看好。

四、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思路

针对陇川县蔬菜产业开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到陇川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和劣势,从陇川的实际出发,以德宏州加快“桥头堡”黄金口岸建设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加快蔬菜种植基地建设,加大科技和资金投入,加大新品种引进示范力度,发展订单农业,逐步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施品牌战略和科技创新,健全完善蔬菜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蔬菜产业新格局,走出一条适合陇川县情的蔬菜产业化发展路子。

五、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对策

1.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为确保陇川县蔬菜产业顺利发展,成立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办公室负责研究和制定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领导小组职责是:一是督促落实蔬菜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和协调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广泛深入地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国内外蔬菜生产及市场动态,为陇川县蔬菜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2.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扩大蔬菜种植规模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要有相当数量的规模,有规模使效益最大化,才能实现产业化,因此,蔬菜产业开发的首要之举就是要立足资源优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扩大规模发展蔬菜种植。一是要集中在章凤、景罕、城子、陇把、户撒、王子树等乡镇建设蔬菜基地0.5万亩左右,实现规模上的最大化;二是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发展蔬菜种植,不搞一刀切,逐步形成坝区主要以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为主和山区主要以叶菜类、根菜类、块茎类为重点的蔬菜产业布局,辐射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发展;三是要结合实际,采取露地栽培、设施栽培、粮(蔗)菜间作、粮(蔗)菜套种等形式多样的种植模式,提高蔬菜种植规模。

3.增加对蔬菜产业开发的科技和资金投入,不断提高蔬菜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价值

一是要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技术过硬的服务队伍,推行科技特派员驻村服务活动,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把服务送进千家万户;二是要狠抓菜农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三是在蔬菜主产区加强蔬菜科技示范点建设,大力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辐射带动周边地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四是依托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解决蔬菜产业开发中资金不足的问题。

4.大力发展蔬菜专业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专业市场,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

一是要把蔬菜产业初具规模的章凤村、户弄村、景罕村、城子村、保平村、王子树等村率先建成蔬菜专业村;二是在蔬菜主产区重点扶持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它们的服务职能;三是依托陇把、景罕、城子、户撒等乡镇集贸市场,发展农村蔬菜营销大户和农民经纪人,不断健全完善市场营销体系,促进全县蔬菜产业化进程;四是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拓宽销售市场。

5.引进、兴办企业,发展订单农业,逐步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企业一头连着农户,一头连着市场,只有通过企业,才能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紧密联系在一起,引进或兴办一户龙头企业就能带动一个产业,就能致富一方百姓。因此,千方百计地引进或通过招商引资、筹措资金,兴办1~2个蔬菜产业方面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订单蔬菜,让农民种植放心、收入稳定。

6.推进科技创新,促进蔬菜快速发展

一是要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引进和推广一批优良品种;二是要重视农业科技的开发研究,重奖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三是从政策、体质和利益上引导和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到生产第一线从事科技承包或领办科技实体,促使技术人才向产业开发流动,以此带动全县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

7.加快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代表着产品的形象和质量。打造品牌对于陇川县蔬菜产业的发展来说,是当务之急,也是战略需要,因此,我们加快产品的品牌化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是要搞好无公害蔬菜产品认证、产地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二是要抓好蔬菜商标注册,让产品有名有姓,在市场上受到法律的保护,受到消费者的信赖;三是搞好蔬菜产品质量监测,从蔬菜源头到产品产出严格按照国家蔬菜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监测,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菜、保健菜。

8.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蔬菜生产条件

在整合相关农业项目资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蔬菜生产水平和重要时节的应急供应能力,重点扶持章凤千亩设施大棚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

9.建立生产、流通风险基金制度

每年县财政安排一定数量资金,用做蔬菜生产和市场流通调节风险基金,在生产受到严重灾害影响和市场供求失衡的情况下启用风险基金,对重点环节给予补助,正常年景未启用风险基金接转下年度积累。

10.切实加大市场蔬菜储备能力

按照“多条腿”走路的原则,在扩大自产蔬菜规模,加大蔬菜产业基地建设的同时,坚持政府与企业联合蔬菜储备机制,扩大市场蔬菜储备的规模和能力,关键时段将储备蔬菜投放市场,确保市场蔬菜供应和价格基本稳定,满足人民生活对蔬菜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陇川县2006年~2011年蔬菜产业发展总结.

[2]陇川县2011年农情统计.

[3]陇川县蔬菜产业“十二五”规划.

[4]陇川县“菜篮子”工程实施方案.

上一篇:辣椒“死棵”的原因及防治方法 下一篇:早熟桃丰产栽培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