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质量之我见

时间:2022-08-20 02:33:22

提高职业学校德育教育质量之我见

摘 要: 职业学校的学生道德素质普遍不高,这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寻求提高职业学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 道育教育 学生 家庭 学校 社会

有人认为职业教育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开设实用性强的专业课程,让学生学有所成,找到理想的工作。这是很正确的,但是我们在重视专业技能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因为如果没有道德品质的保障,单纯的专业教育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生源是学习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学生,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缺乏道德意识,做事没有道德准则。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觉:这里的学生比初中、高中学生更难教,他们的思想更复杂,他们的心灵更敏感。针对这样的独特群体,我们如果一味教授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而不从思想根源上纠正,教学效果必然微乎其微。只有触及他们的心灵,让他们积极向上,才能促进他们智育的发展,为他们进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在劳动力市场日益发展的今天,许多企业录取员工不再一味看重专业能力,而是更看重人才的道德品质。联想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曾直言:“人才与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结合点在于,企业要有良好的用人战略,而人才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我们选择人才的标准是能够吃苦耐劳、有韧性、上进心强,能够自我激励、迎难而上。”要在社会立足就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强的意志、优秀的品质、献身事业的高尚情操、顽强的拼搏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等。所以,道德教育对职业类学生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我们应怎样进行道德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学生、家庭、学校、社会这四个方面入手。

一、学生树立正确道德意识

学生是道德教育的主体,要想德育工作有进展,必须从学生入手。只有认真细致分析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道德教育。一部分中专学生是中考发挥不正常或填志愿出了差错,以致只能进入职业类学校,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学习动机与自觉性、意志力薄弱、情绪不稳定、轻易接受外界消极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进入职校后,有的学生认为人生已无出头之日,于是自怨自艾,终日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认为远离父母可以随心所欲,于是为所欲为。这些学生可以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在家庭、社会中受到的是歧视、冷落,内心自卑,他们看不到前途,悲观失望,全身充满戒心。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关爱他们,通过主题班会、讨论会、辩论会等各种形式,对他们进行情感熏陶,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

二、家长更正错误教育观念

学生为何素质不高,很大程度上是家长教育不得法,长期以来或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或单纯看重孩子的成绩,或只知以粗暴的手段打骂孩子,或溺爱放纵孩子,不知对孩子的道德品质加以培养,对孩子的不良习惯听之任之。所以学生家长是道德教育的重要一环。教师应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对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情况、性格特征、修养程度、家庭关系等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要与学生家长多进行交流沟通,探讨传授教育学生个体的方法,让家长多接触教育孩子的先进理论,更新自己的传统观念,让孩子在家庭教育氛围中明白做人的道理。

三、学校优化道德教育措施

要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学校教育是不容忽视的。学校要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德育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为载体,形成积极向上的、具有文化积淀的校园文化,让学生在和谐、良好的道德氛围中接受熏陶,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一)注重引导,构建道德体系。

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学校应建构新的道德体系。如我校以“以人为本,修德为先”为指导思想,认真实施素质教育,编写校本教材,开发校本课程,贴近学生实际开展礼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法纪教育和职业能力与创新教育,旨在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的健康心理,增强学生的道德法纪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有用人才。

(二)净化环境,营造道德氛围。

长期中小学教育以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为主,直接导致德育效果差,问题学生多。而职业学校由于没有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可以更自由、有效地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我们应该注重营造和谐的氛围,特别是班级优良的道德氛围,让学生在融洽、轻松的班级环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等,让学生在这个小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品质。

(三)以身作则,教师示范教育。

学生自我道德缺失,家长教育不能管制学生,这迫使职业学校的老师把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作为终生追求的目标,不断完善自我、加强师德,起到示范教育的作用。教师要继承和发扬传统人格内涵的优秀成分,同时具有时代精神。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要想学生上学不迟到、不早退,做事认真负责、诚实守信,教师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是最有说服力的。

(四)多元评价,增加成功体验。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同志在2003年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职教工作者应率先树立人人都有才的观念。我们要改变对学生的定势认识,不断发现学生的优点,并积极挖掘学生特长,促使学生向好的方面发展,最终使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独立的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愉快地学习,使这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信心,发挥他们的个性及特长,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学习中充满生活化、人文化、生命化,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备创造性品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职业学校没有升学压力的优势,从中专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主动性,杜绝“满堂灌”,大胆创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使学生身心愉悦而乐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及自主创新、乐于探索的好习惯。当然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关活动,如小组辩论赛、三分钟自我介绍、模拟用人单位招聘面试、做最好的自己、诚信从我做起等,让学生通过活动充分展现自我,进而训练学生自信自强、敢于竞争、勇于创新的意识,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的能力。

(五)社会实践,强化道德意识。

学校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如军训、勤工俭学、公益活动、实习等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认识到生存于现代社会的不易,了解父母供养自己的艰辛,认识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特别在实习的时候,教师可以不断增强中职生的职业意识、劳动观念、敬业精神、职业纪律和责任感,促进其职业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从现在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增加自己的资质,提高就业能力,最终成为受欢迎的、有人格魅力的、高素质人才。

四、社会积极关注职校学生

社会中许多人都对职业学校有根深蒂固的偏见,说到职业学校的学生就嗤之以鼻,总带着异样的眼神看职业学校及其学生。尽管职业学校学生很优秀,有相当不错的专业技能,也有令人赞赏的道德素质,但应聘时总是不如一般大学生吃香,他们只能屈居于社会底层。就业难、门路不广,容易使学生产生迷惘、气馁、自卑情绪。社会应对职校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对职校生有更多的了解、尊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渠道,让他们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信心、充满期待,从而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道德等。

职业学校学生的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哪一个教师、哪一个学校能够独自完成的,需要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只要切实把职教德育放在首位,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努力加强对学生思想教育规律的研究,就一定能把职校学生培养成才。

上一篇:浅论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下一篇:让科学融入幼儿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