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英语新课标教学

时间:2022-08-20 12:37:09

浅谈初中英语新课标教学

一、教材分析

1、优点:与旧教材相比较,新课标贴近生活,目标多元化,以话题为主线,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容易操作。新课标的目标称句型精练、简洁,一目了然,知识结构严谨,听、说、读、写的训练顺理成章。以人教版英语为例 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 section A 的部分内容为例,图中“speech bubbles”的目标句型开门见山地告诉了师生们本单元的语法重点是:there be 结构的一般将来时态和will后接动词原形表示将来时态。目的是让师生们先睹为快。1a 为朗读与讨论部分,1b 是在1a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1c 是要求学生们在完成 1a 的“读”和1b的“听”的基础上就目标句型开口“说”的训练步骤。这样反复的训练,循序渐进,学生容易接受。

2、缺点:新课标的词汇量太大,人名太多。教与学的难度与旧教材比较起来难度大了许多。新课标是建立在学生们有了小学四年的英语学习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但是,农村中学的现状是:小学根本就没有条件开设英语课。我们的新入学的学生连26个字母都不知为何物,要想在规定的课时里有质量的完成教学内容,难度可想而知。

二、授课分析

1、师资问题 我们农村中学的教师,每人至少教学2个班级,学生人数都在140人以上。常规工作中的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评析考卷等就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了,我们还必须得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教材,精心备课。但新教材下的教师们手边又缺少一些配套资料或教学辅助材料,客观上增加了授课的难度。教师对教材的整体认知及任务型教学的新模式有的还不能完全适应,造成了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凌乱及无所适从。

2、教学评价 现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都是依据教师所教班级的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的。在中考的指挥棒下,学校的工作目标只在一个:升学率和考上重点中学的人数有多少!这样一来,新课标的优势就体现不出来了。新课标提倡的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独立、自主、发挥个性,注重差异性与独特性等”。而现有的这种评价体系束缚了教师们去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英语活动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而只能使教师们去想方设法地搞“题海战术”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教师既不敢“体现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地位”,又不敢“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素质教育”也就只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了,考起来不要了!

三、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

初中英语的学习与其它科目比起来难度更大。学生们刚入学时由于好奇心和新鲜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但是,校园中流行的一句话道出了英语教学的无奈:“初一英语不分上下,初二英语两极分化,初三英语天上地下”。新课标使得这种现象更加的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教材难度加大了。例如,词汇量的扩大,让单词过关这一环节成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一大障碍,产生了怕难情绪。

2、教授新课标的教师们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与以前相比增加了,备课难度也加大了。部分教师对新课标教学的不适应,导致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不稳定,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与负担。

3、学生们的学习过程与考试成绩的反差,使得很大一部分学生产生自悲感和怕难心理。学生们在刚入学时对英语有新鲜感,并且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就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英语。但是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孩子们在小学又没有接触过,加上新课标的大量的词汇量等,客观上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考试成绩不尽人意。因此就对学习英语失去了兴趣,从而产生厌恶的心理,甚至彻底的放弃对英语的学习。

针对以上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变革现有的评价体系,让教师们放开手脚进行新课标的教学尝试。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学生考试成绩不能是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标准。应该尽量执行新课标中建议的评价体系: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即: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和方法,对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参与活动程度,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状态做出判断,对他们的学习尝试做出肯定,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教师改进教学,鼓励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放弃不得已的“题海战术”,真正的把“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避免出现“高分低能儿”。

2、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的关注,政府的投入,学校的管理,教师的敬业,家长的重视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及教育体制的完善。教育的投入到位了,我们的小学阶段的英语课就能够启动起来,我们的英语教育就能够真正的做到从“娃娃抓起”,也就解决了教材与学生现状脱节的问题。因为有了足够的投入,我们的教师就不必要一个人教140多个孩子了,我们可以把班级分得小一点儿,教师就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面对学生个体,做到因材施教。因为有了投入,教师们的待遇也就好了,教师们就会更加专注的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因为谁也不想因为自己的不敬业而失去人人羡慕的工作岗位啊。

3、“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养成适合于他们自己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进入中学后,要学习的科目比小学要多得多,我们的新学生一下了不适应中学的学习节奏,普遍感到很茫然,这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如何去学习。例如,如何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安排学习的科目才科学等等。我们可以教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实行文、理搭配,即: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文科类的科目后,我们可以在短时间休息后,再进行理科类的科目的学习。这样一来,我们的大脑就不会感觉到太疲劳,相对说来,学习的效果会好很多。再一个就是:要求学生们好好的利用早晨的时间去进行记忆类的科目的学习,如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放在早晨来读效果肯定会好一些。理科类的科目的学习可以安排在中午、下午或者晚上来学习。另外还要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多学多思考多提问。

“创新才有生命力”。只要大家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去做,实实在在地实施新课标的教学,那么,“素质教育”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和天使宝贝的对话 下一篇: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