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22-08-20 11:44:08

浅析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运用

摘 要: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是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公寓管理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学习成绩。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以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以满足人不同阶段的需求,从而促进人的健康发展。这一理论同样适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以了解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而推动学生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学生公寓管理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运用

近些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随着社会各界对高职院校重视程度的加大,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发展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学生管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学生公寓管理亦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发展状况

(一)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高等学校,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坚持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宗旨,把改进和加强学生公寓管理作为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①各级部门对学生公寓管理关注程度的提高,使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首先,社会进步的需要。社会的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即人们开始追求舒适健康的生活方式。学生作为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体也需要有利于自身健康发展的居住环境。这就对公寓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其次,学校发展的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提高教学质量、树立品牌形象是高职院校赢得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因此,加大学生公寓管理力度能够为学生提供舒适、健康的学习成长环境,保障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增加毕业生就业率,有效提升学校的知名度,进而促进学校招生人数的扩大,使学校处于良性循环的发展态势。最后,学生身心健康的需要。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发展既包括生理的发展,又包括心理的发展。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既包括高中毕业生,又包括初中毕业生。面对新环境,他们生理、心理发展上出现的不同问题需要在公寓管理中为其提供解决方法。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工作存在的不足

学生公寓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职能发挥的有效阵地,特别是学生公寓在养成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及健康心理培养等方面也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功能。但是随着新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的改变,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呈现出以下不足: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不够宽广。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是在公寓里度过的,在这里学生可以表达个人真实的情感,显露各种生活习惯。但是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公寓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而仅把学生公寓管理看作是简单的学生生活问题。思政教育在课堂的传统方式让教师很难从整体和宏观上把握学生行为特点和思想动态,这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第二,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的建设是公寓管理的基础和管理工作实施的依据。完善的具有人性化的公寓管理制度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成才。但在实际公寓管理中,管理者只根据有关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学生难以得到思想认同。学生公寓管理制度缺少人性化元素。第三,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力量较小,学生干部未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高职院校建立了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等公寓管理机构,旨在引导学生参与公寓管理,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主人翁意识。但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稳定、自律性不够强、工作经验欠缺等原因导致部分参与公寓管理的学生干部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从学生参与管理的数量和管理效果来看不尽如人意。第四,公寓文化缺少引导力度。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在一些高职院校中,部分教师和公寓管理者往往忽视公寓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公寓缺少文化气息而略显呆板。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内涵

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理念要求管理者了解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需要,继而从学生的需求着手对学生公寓进行有效管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为我们如何在公寓范围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了理论基础。

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年),美国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的,从低到高包括: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这五种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在高层次的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旦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

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可行性分析

(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广泛应用为在学校公寓管理中运用提供可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提出后的几十年间已被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就为我们在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尝试提供了可能。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是从人的需要为出发点,根据需要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尝试激发人的潜能的一种理论。他坚信在满足前几个层级不同的需要之后大多数人都会达到自我实现的,即大部分人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潜能。而如何保障前几个层次的需要成为达到自我实现的基础和关键。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需要层次理论和学生公寓管理中的统一

在现代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已经从以往那种只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模式改变成以人为本,重视学生发展的管理模式。对学生公寓管理而言,这种管理模式显得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其职业学习的特点需要学校重视人的发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更大程度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正是以人为本。这种内在的统一实现了这种理论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的应用可能。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首要需要是生理上的需要。它包括基本的吃、穿、住、行的需要。对于学生公寓管理者而言,这种需要是保证学生安心学习的前提条件。提供舒适的学生休息场所是学生公寓管理的第一位工作。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的第二层级的需要是安全的需要,既包括物质上的可以看得到的安全,又包括心理上的看不见的安全。在学生公寓中,物质上的安全包括水、电等各种设施的安全。设施安全是检验公寓管理水平高低的基本指标。各种设施的安全性能是保证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心理上的安全感也是学生公寓管理中不可忽视的内容。拥有心理安全感是对学生公寓管理工作的认可和信任。公寓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每个学生确立这种安全感。归属感是安全感的深化和升华。高职院校的学生在结束初、高中的学业来到新学校后,难免会对陌生环境产生距离感。这时,他们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也是最强烈的。他们渴望在学生公寓里找到家的感觉。这种归属感是学校教职工和学生之间在互动、了解之后共同建立起来的。一旦学生拥有这种归属感,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来。这种需要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前几种需要的升级也是为后两种需要的实现提供土壤。尊重的需要对于青春期的学生尤其重要。他们正处于青春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他们生理和心理的快速成长变化需要引起家长、学校的重视。特别是对他们思想观念的认可被认为是得到尊重。在公寓管理中,有必要把学生当作自我管理者而不是被管理者来对待。这就需要学生参与到学生公寓管理中来,倾听他们的意见并根据他们的合理化建议完善公寓管理。自我实现是最高等级的需要。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也阐述到,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层级。四五十岁的人,由于其阅历的丰富和心态的平和,更容易达到自我实现的状态。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虽然他们暂时还没有这个需要,但是在学生公寓管理中,管理者和公寓辅导员可以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在满足前几个层级需要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更早地拥有这种需要。

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管理是一项复杂、费心费力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全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保障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的正常运转。高职院校学生公寓的管理水平不但会影响到学生的生活质量,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正是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需求,这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往学生公寓管理中的难题,不断完善现有公寓管理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注释:

①www.省略/gongbao/content/2003/content_62548.htm.

参考文献:

[1]马斯洛.人的潜能和价值[M].华夏出版社,1987.

[2]马斯洛著.许金声译.动机与人格(第三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张彬华.“需要层次理论”在高职院校教师管理中的应用[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4,(3).

[4]张婵.需要层次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科教文汇,2008,(2).

上一篇:也谈双语教育 下一篇:让生物教学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