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2-08-20 09:39:37

浅谈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已经成了当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里面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这关乎着公共文化服务的整体水平发展,对于扩大公共文化的服务范围也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针对于文化志愿服务的理念及意义,本论文以肇庆市文化志愿服务实践为个案,分析了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加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以期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实践;思考

文化志愿服务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并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把志愿服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进一步强调,“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党的十报告再次明确,要“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文化部将2015年定为“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建设年”[1]。随着文化志愿服务工作融入我国文化发展总体战略,文化志愿服务也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本文阐述了文化志愿服务的理念及意义,以肇庆市文化志愿服务实践为个案,分析了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加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以期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1 文化志愿服务的理念及意义

志愿服务是一种以无偿、利他为特征的公益行为。文化志愿服务则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2],既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的过程,也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加快转变,社会领域也不断发生深刻变革,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迫切,这催生了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新发展。

加大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场次和活动范围,是当前扭转道德实践最重要的方式方法。贯彻相关思想和制度,引导人们注重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从而提高整体核心价值观。把群众性文化活动植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无限性的挖掘潜质、创造性以及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以此发展下去,定会扩充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还能加强文化建设的人才培养[3-4]。

2 肇庆市文化志愿服务实践现状

2.1 肇庆市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现状

肇庆市于2008年就启动了文化志愿者活动,秉承“帮助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务理念,深入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截至2014年年底,肇庆市共有文化志愿者队伍40多支,注册登记会员人数已突破3000人,平均每人每年志愿服务时间约40小时。广大文化志愿者分布在不同的地区,从事不同的行业和岗位,为肇庆区域文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基层群众的广泛认可。

肇庆市文化志愿者队伍主要依托公共文化设施、文化惠民工程、节日纪念日等实施文化志愿服务,具体形式包括:

①组织文化志愿者参与各种文艺表演活动,如市文化馆“我秀我美”广场舞、市粤剧团“美丽肇庆,周末剧场”文化惠民演出、怀集民间艺术节及新春音乐会、元宵晚会等大型节庆晚会。

②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小分队,广泛深入社区、村镇、校园、企业等,积极开展文艺巡演活动,如鼎湖区“送戏下乡”活动、端州区“文化惠民进社区”活动。

③积极参与各类公益性文化场馆讲座、文艺技能培训、辅导等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如市歌舞剧团“声乐乐器培训班”、市文化馆“书法美术摄影创作培训”、四会“历史讲坛”。

④组织文化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中小学校及敬老院、残疾人服务中心等场所,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针对性文化服务,如市图书馆“悦读越快乐”读书活动、市文化馆“周末读报活动”、鼎湖区“书香入农家”活动。

2.2 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所面临的困境

近年来,肇庆市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让基层民众享受到了文化艺术发展成果,但在服务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难,表现在[5-6]:

①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但服务机制有待完善。目前,肇庆市已建立以市、县(区)、镇三级文化部门为架构的文化服务网络,但在服务机制方面有待完善,表现在:尚未成立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组织,如文化志愿者协会;在文化志愿者招募注册、培训管理、绩效评估等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各级文化机构缺乏志愿者统一招募、培训及管理机制,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呈现临时性、短期性。

②文化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扩大,但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素质高、专业性强的志愿者队伍是开展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的重要条件,目前肇庆市文化志愿者队伍持续扩大,但服务能力仍显不足,原因为:文化志愿者群体构成复杂,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多因临时抽调而积极主动性不够,社会文艺爱好者因年龄、精力等因素无法很好地适应文化服务需要,大学生志愿者的文化技能还有待完善;技能型志愿者缺乏,如社会急需的法律、保健、心理咨询等专业,还不能满足广大群众较高层次的服务需求;志愿者服务项目创新少,常态化的文化志愿服务品牌不多。

③文化志愿服务宣传不足,公众参与意识不强。目前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理念虽已逐步确立,但社会感召仍显乏力,公众参与意识不强,表现在:一方面,虽然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得到行政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鼓励和支持,但普遍存在宣传形式单一、缺乏广度和深度、社会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公众缺乏参与社会文化活动的多样化渠道,对文化志愿者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如认为文化志愿者所做的努力是杯水车薪,对社会无大益处等,导致文化服务意识淡漠。

④文化志愿服务经费缺乏,社会力量支持不够。目前经费短缺是制约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短板”,表现在:一方面,目前公共文化志愿活动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财政拨款,但其投入力度仍待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在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开展活动等方面都存在经费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公共文化志愿服务资金筹集方式较为单一,社会公益捐赠、商业赞助等渠道资金比较有限,社会力量支持有待引导。

3 加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结合肇庆市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实践现状,笔者认为应着力从如下几个方面加强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3.1 加强志愿服务精神宣传,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加强文化志愿服务精神宣传,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7-8]

首先,要大力弘扬文化志愿精神,广泛传播文化志愿服务理念,让更多的人了解、认同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努力培育全社会志愿服务的文化自觉。

其次,要充分发挥新闻宣传的舆论引导作用和文艺宣传的教育感染作用,广泛宣传先进志愿服务项目,热情讴歌文化志愿者的精神风貌和高尚情操,引导人们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做志愿精神的积极倡导者、践行者。

此外,还要树立典型引领志愿服务,通过大力表彰文化志愿者先进典型,达到以典型带动全面的目标,形成“人人争当志愿者,个个竞相比奉献”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文化志愿行动取得广泛的社会支持。

3.2 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文化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是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常态长效运行的基础。具体举措如下。[9]

首先,要建立健全招募注册制度,完善志愿服务注册平台建设,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积极吸纳和引导各类具有文艺专长的人士参与文化志愿服务,促进文化志愿服务主体多元化。

其次,要建立文化志愿者培训机制,对广大志愿者特别是志愿者骨干开展志愿服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再次,要积极搭建志愿者学习交流平台,如建立文化志愿者QQ群,设立文化志愿者论坛,组织文化志愿者进行经验交流和联谊,推动文化志愿服务队伍的自我完善与自我管理。

最后,还应引入文化志愿服务评价、激励机制,对志愿者的工作完成情况实施量化考核,对优秀文化志愿服务组织和先进个人开展评选表彰;相应的,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志愿者要予以清退,取消其文化志愿者资格,并形成退出机制。

3.3 拓展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

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应面向基层,积极拓展服务范围。

首先,要紧密结合文化下乡、慰问演出、城乡文化结对等活动载体,推动文化志愿服务队伍进社区、厂矿企业、乡村等,特别要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为服务重点,在服务项目、服务手段、服务方式上推陈出新,在探索创新中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推动文化志愿惠民行动常态化开展[10]。

其次,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的专业特长,积极探索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模式和活动形式,努力打造一些文化志愿服务项目的特色品牌,提供适合不同群体口味的文化产品供给,以提高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1]。

3.4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探索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

资金支持和物质保障是文化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大财政投入是建立改善民生长效保障机制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应加大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比例,建立文化志愿者扶持专项基金,为文化志愿者建立基本保障体系,如开展活动涉及的通勤、餐饮、保险等补贴。此外,还应推动文化项目的社会化、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益热心人士等以不同方式资助文化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如活动冠名、产品支持、广告平台等,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不断拓宽志愿服务资金渠道,确保文化志愿服务活动长效开展[12]。

4 结束语

公共文化志愿服务是推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创新之举,有利于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文化需求。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强化文化志愿精神宣传、建立健全服务管理机制、打造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多元化经费保障机制等多种途径,促使文化志愿服务事业走上健康、规范的轨道,对于提升全民族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佟昭,康尔平.广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5(4):1-5.

[2]高和荣.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基于厦门的研究[J].湖湘论坛,2012(6):81-86.

[3]孙文成.浅谈文化志愿服务的实践与思考[J].神州,2014(15):24-26.

[4]王立元.推动文化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新风尚[N].中国文化报,2014-01-17(3).

[5]敬彪.对完善文化志愿服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4(5):270-271.

[6]王鹏.基层文化志愿服务活动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5(4):105-107.

[7]胡本春.试论基层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有益补充――以A省M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为个案[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3):404-407.

[8]李姝.文化志愿者活动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J].河北科技图苑,2013,26(5):26-28.

[9]蔡兴建.文化志愿者队伍的建设与完善[J].大众文艺,2013(17):5.

[10]李桂玲.做好文化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4(4):49-52.

[11]杨青.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理念 探寻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之路[J].科教导刊,2013(10):219-233.

[12]吕富君.关于加强绍兴县公共文化志愿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2(11):193.

作者简介:贺芳,女,1979年6月出生,本科学历,肇庆市文化馆创作调研部副主任,群众文化馆员,研究方向:公共文化管理。

上一篇:应用技术型大学法语通用教程的时代节奏和教学... 下一篇:青中年脑梗死患者抑郁及认知障碍临床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