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悟”

时间:2022-08-20 08:06:22

简谈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悟”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我们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教师在重视精读领悟阶段的教师的引领的同时,也应注重自读感知阶段学生的自悟自得和诵读表达阶段学生情感的表达和提升。

一、自读中感知,要有“量”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读书贵在自悟自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二、借助多媒体促读

多媒体借助现代化的声光手段,动画技巧,音响效果来表现教材内容,使教材形象具体、生动有趣(多媒体以它五彩缤纷的生动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为阅读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教学时合理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接受信息,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到读书活动中。

并且在读书感悟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将原来枯燥不易理解,不易感悟的语言文字形象化,让学生入情入境,感悟语言文字,提高读书效率。如:我在教学古诗《望庐山瀑布》,我播放配有优美音乐的录像,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然后问学生:“此时此刻,漫步这般景象之中,有何感受?”学生议论纷纷,情绪受到了感染,我再引导学生读诗,学生个个兴趣盎然,读的有滋有味,这种诗画对照的方式,为学生的朗读创设了环境,也让学生在诗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学识不同,对文章的感悟也自然有其独到之处,这独到之处或许与老师指导朗读有所出入,但这却是孩子真实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而不是一味讲究统一。记得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指导最后一自然段的朗读,有学生发表看法:“这时什么都被洪水冲走了,我感觉很惋惜,我觉得应读出惋惜的语气”。也有学生说气愤、激动、心痛等等。我称赞了这些孩子,并让他们逐一读,读出内心的最深感受,虽然最后齐读这段时,并不那么整齐,但我觉得只要他们读懂了、悟明了,不整齐化一又算得了什么呢?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才会听到学生最真实的感悟,这样用心读书,才能让朗读真正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课堂上,我始终让学生“读”占鳌头,读之有序,读之有法,读之有效,学生在扎扎实实的读中收获快乐,分享体验,放飞思绪。

四、精读中领悟,重在“巧”

阅读仅停留在学生的自悟自得上是远远不够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课文中的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经常比较、揣摩,养成习惯。”(叶圣陶语)杨再隋教授对读中感悟也做过精辟的阐述:“课文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思想是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出来的。自悟,即自己以心去领悟。悟的过程就是通过阅读和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咀嚼语言文字的滋味,去体验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的悟,在于教师巧妙、适时地引。”学生的水平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有重点,有目的地给予点拨、引导。引导他们细细品味好词佳句的绝妙之处,揣摩布局谋篇、立意构思的独到之处,深入探究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以学生自己的领悟为主。教师的“点”必须“点”在关键之处,“拨”必须“拨”在疑难之处,无疑而“点”则不如不“点”。

总而言之,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叶圣陶先生曾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我们语文教学应“多读多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抒情,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上一篇:浅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下一篇:高中生意志品质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