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时间:2022-10-02 08:42:51

高中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摘要:意志品质作为个体心理特征的客观存在,必须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有密切联系。由于意志的作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化为有意注意,知觉很快过渡为主动的观察,无意记忆很快转化为有意记忆。学生在克服学习困难时,更需要意志努力。在大体相同的环境和教育的条件下,意志坚强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能力发展较高;意志薄弱的学生,难以充分发展其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对教育教学都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心理特点 意志品质 自我培养与锻炼

意志品质是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行动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也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思想见之于行动、对客观现实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造过程。它主要表现在动机的取舍、心理冲突的解除、正确目标的选定,又表现在根据已定的目标,选择有效的方法和策略,制定切实可行的决策,然后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坚持完成预定的目标,或排除各种内外干扰,使自己的行动始终指向目标。

一、高中生的心里特点

智力水平接近成人高峰状态。注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较长时间地注意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事物,并能分配注意。观察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系统性、全面性,但欠精确。

情绪体验较初中阶段强烈,情绪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形成各种心境。憧憬未来,常对活动充满热情,易兴奋、易波动,也会感情用事,有时会出现盲目的狂热和急躁,以致不计后果的冲动;遇到挫折会有种种消极情绪。

意志动机的主动性、目的性增强,能掌握自己的行为。在处事的信心度、果断性、自制性方面有发展,调节力较初中有提高。

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要求别人了解、理解和尊重自己。自我评价比初中充实、客观,有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要求。但也会出现自我与社会的冲突,有的学生自尊心过强,自我中心突出,一遇挫折就会转化为自卑。

对学生来说,意志对学生的情感、行为有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意志是知转化为行的关键内部因素,要学生做一个高尚的人,或降低一点要求说做一个普通的合格公民,都必须用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因此,培养有意志的人,同时也就是在培养有道德的人,意志培养与道德教育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二、从思想上激发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的意志,要针对不同的个性,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意志特点与弱点。有的勇敢,急躁,需要着重培养自制力;有的冷静有余,果断不足,需要重点培养果断性;有的听话、服从,但独立性差,需要着重培养独立性;有的依赖性强、自尊心重,就要培养独立性与自信心;有的任性、倔强,就要帮助学生区分任性与独立性的界限;有的胆小、怯懦、腼腆、畏首畏尾,就应培养大胆、勇敢、果断精神;有的冒失而轻率,就应培养冷静、沉着、克制约束自己的能力;对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缺乏坚持性的,则应培养其恒心、毅力、韧性与克服困难的精神。这就要求教师与家长要了解、 分析学生的意志品质的优点和弱点,有针对性地比较机智地采取学生乐于接受的锻炼措施。

1.培养学生具有明确的生活目的

生活目的,人人都有,但性质、特点各不同。比如,有的清楚,有的混沌;有的正确,有的错误;有的稳固,有的动荡;有的比较单纯,有的比较复杂。不论是哪一类,哪一种生活目的,都会和意志品质有关。要培养学生坚强、健康的意志品质,就必须使他们树立明确的、端正的、稳固的生活目的,就必须注意在较复杂的生活目的中,选择那种健康的、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生活目的作为主导的生活目的,以节制、消除某些有害的生活目的。

2.激发学生产生实现目标的强烈责任感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明确的目标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实现目标的强烈欲望和责任感。比如,运动员要打破纪录,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要有实现这一目标的强烈欲望和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和欲望可以提高他们的意志力,可以增强他们比赛时奋力拼搏的勇气和力量。并且运动员在比赛时遇到的对手实力不同,他比赛得出的成绩也不同。如果对手强,运动员取得的成绩可能要比训练时好,如果对手较弱,运动员取得的成绩可能比平时要差。这都取决于他们实现目标的不同愿望和责任感。因此,作为教师就要创设各种条件,采用各种不同的激励机制,激发学生实现奋斗目标的强烈责任感。

3.调动学生产生积极健康的情绪

明确生活目的和强烈的责任感都可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对良好的意志品质又有支持作用。科学实验表明,人在愉快的时候工作,不知疲倦,可以坚持更长的时间;人在激愤的时候,会有加倍的力气,而且不怕危险,敢于战斗。反之,人在消沉的时候工作,就提不起精神,坚持工作时间短,怕风险,不敢斗争。鉴于此,教育者的任务就要帮助青少年学生增强积极的、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尽力引导青少年克服消极的、不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使青少年产生旺盛的工作、学习和劳动的热情,以及持续活动的意志。

三、引导学生进行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与锻炼

意志既然是人的一种为实现预定目的、有意识的支配、调节自己行动的心理现象,它必然是可以自我感觉的、自我体验的,也是可以自我培养的。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必须通过自我教育才能真正起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教育在他们的性格培养中将会起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而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意志的自我锻炼。

1.启发学生认识意志锻炼的重要意义,提供意志坚强的榜样,激发学生产生自我锻炼的强烈愿望。

2.教育学生思考人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同时引导学生学会掌握自己的欲求和愿望,不提出过高的不能实现的目标和要求,树立生活信心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引导学生学会制定意志锻炼的计划,针对自己的意志弱点进行锻炼。

4.要锻炼自己控制自我的能力。要学会预见行为的后果,要在意志行动过程中或行动后,养成自我检查的良好习惯,要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与行动的冲动性。要学会自我监督、自我提醒、自我忍耐、自我转移、自我安慰、自我抑制,以及应用意识调节、语言调节、活动调节、暗示调节等各种自我调控的方法。

5.坚持参加体育锻炼。这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可以锻炼意志。坚持体育锻炼,有意识地锻炼勇敢、坚强、机智、果断等意志品质。

6.通过组织体育项目比赛或者测试,培养学生的挫折耐受力。要让学生明白挫折是任何人都不可能避免的,产生挫折的原因有外部自然条件的与社会条件的,当个性的需要与目标出现差距时就会产生挫折,挫折是令人不快的,但是不快的程度和其转化情况都是由自己控制的,应使各种挫折成为自己成长锻炼的摇篮。老师对学生实行挫折教育必须遵循“从游泳中学会游泳”的原则,从“挫折中悟挫折”,多利用报载的、现实生活中的、身边发生的挫折事件,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让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尽如人意之处,在比较中认识挫折。也可以利用榜样的力量来进行挫折教育,并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也可以有意识的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不断让学生经受磨难、自找苦吃、自寻烦恼,对自己进行加强意志、魄力和挫折排解能力的训练,最终使他们能经受住任何残酷的打击。这就要求,创设的挫折情境要实,预演的挫折情境要真,真正起到磨练意志、培养良好心理素质和适应挫折环境的能力的作用。

总之,在一切培养学生意志品质过程中必须坚持系统性与渐进性相结合,在布置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合理安排,避免出现因难度过大而打击学生积极性的现象。

参考文献:

[1]梅素琴:浅议中职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现代技能开发2003年11期

[2]韩景军:加强体育教学中的意志品质培养,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刘月晨:关于学校体育在发展学生心理品质方面的“功能缺陷”的几点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上一篇:简谈语文教学中的“多读多悟” 下一篇:漫谈初中生课外阅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