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文短教”的点滴做法

时间:2022-08-20 07:32:47

语文阅读教学中“长文短教”的点滴做法

语文教材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选文蕴含的知识多,写作方面可供学习借鉴的地方也不少。在教学动机上,教师最易犯贪多求全之忌,总想面面俱到,把所涉及的知识都教给学生,使课堂变成讲堂:讲作者,讲背景,讲字词语法,讲谋篇布局,讲中心思想,讲艺术特色。可讲之处全讲,本应生动有趣的语文课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怎样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呢?首先要改变语文教学思想,明确语文课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改变贪多求全的做法,变讲堂为学堂,使学生有时间阅读,主动领悟。其次,要改进教法,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做到这些,教师在授课上就要精心设计,找准教材的最佳切入点,把讲授内容化繁为简,长文短教,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的同时,鼓励学生质疑创新,发挥其主体作用。现浅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

1. 围绕重点,引领达标 中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对于一些课文,没有必要在教学时面面俱到,只要抓住重点,便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以黛玉进贾府的见闻和行踪为线索,来展现贾府这个大家庭不同的人物形象,文中的人物出场细节描写极为精彩,我在教学中,就围绕人物的出场及表现人物的多种手段来设计问题,我出示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阅读:(1)本文是怎样来写王熙凤和贾宝玉出场的?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人物?(2)两位舅父为什么不出场?(3)本文是通过什么手段来描写黛玉展示其人物性格的?学生们围绕这几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之后,便积极发言,发表看法。最后大家经过学习,更加鲜明地认识了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理解了本文围绕一个中心描写,人物出场先后适宜、详略得当、虚实兼用的写法,学会了多侧面、多角度、多手段表现人物的方法,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2. 提纲挈领,巧妙设问 《祝福 》这类文章篇幅较长,内容复杂,若按常规教学去教,往往会效果不佳。《祝福》一文,故事情节中的社会环境,学生不了解,情节又没有很强的趣味性,学生一般不会对文章产生很浓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就必须做好化繁为简、激励学生主动阅读的工作。我把教学重点定为能分析出人物形象和小说的主题思想,提高阅读鉴赏小说的能力,在写作上能理解和掌握描写人物的手法。我巧妙的设置了四个问题:(1)小说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小说用什么方法突出了故事的悲剧性?(3)祥林嫂之死谁有罪?(4)祥林嫂反抗了什么?学生一遍遍看书,一次次寻找补充答案,最终找出了把祥林嫂这个“手脚壮大,模样还周正”的一步步逼向死亡的一个个凶手,悟出了悲剧的总根源。两课时就达到了理解内容和主题的目的,学生阅读兴趣逐渐增加,还能品味出哪一处写得精彩。提纲契领这种方法,笔者认为对于较长的小说、戏剧是比较适合的,它可以缩短教学时间,同时又能使学生快速抓住文章脉络,只要找准文章的最佳 切入点,问题提得恰当,就能化繁为简,实现长文短教。

3. 对比片断,领悟琢磨

许多课文精彩之处均用了对比写法,如《范进中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教师应以对比处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和领悟,达到教学目的。我在教《故乡》时,把“掌握主题思想、学会肖像描写”作为教学目标,抓住两处闰土的肖像描写作为教学的突破口。第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诵读有关少年闰土的肖像描写,先让学生通过外貌描写评述少年闰土的特点,再让学生联想:按照闰土现在的相貌,长大后会是什么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联想得合情合理,有的还借助自己熟悉的原型进行描述。让他们课后写成小作文。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集中阅读描写中年闰土的段落,对比其与少年闰土的反差,思考造成这种反差的原因,这就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第三课时再整体阅读,进一步读懂全文,把握主题。

新课程语文,长课文多而课时总量少,长文短教显得尤为迫切,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着眼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情感熏陶和语言学习要有机结合,要考虑学生的学,而长文短教不仅能缩短学时、加快进,,而且课堂上能腾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进行读写训练,以培养能力和开发智力,能够更好地达到新课程语文的要求。而在阅读教学中,长文短教的方法很多,应因文而异。只要教师吃透教材,勤于钻研,就能找到提高效率,激发学生自主读书的好方法。

上一篇:探析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下一篇: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