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

时间:2022-08-20 07:06:04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目标的实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语文原本是最能激发学生浓厚兴趣的一门学科,但不知从何时起,学生愈来愈对语文感到厌倦,没了兴趣。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融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

一、借助多媒体手段,实现情景再现,触动学生情感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进入预定的角色,产生情感体验,教学时可用挂图、录音、录像、投影等泻染情境,还可以用讲故事、表演、实物演示等再现文章设定的情景,在情景交融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朱自清的《春》是初中学生借景抒情典范。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在课前准备了《春》的配乐朗诵磁带,并在相关网站寻找到了与春有关的图片。在上课时,我要求学生合上课本,一边听朗诵,一边看着有关春天的一幅幅优美图片,在柔美的音乐伴奏下,学生很快进入了春天的意境。学生们在这样优美的意境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抚摸和春雨的春雨的沐浴,听到人们迎接春天的对话,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心对于春天的情感,渴望进入大自然,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激情。

二、借助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诗言志”,志者,感情也,诗来自感情。“五情发而为辞章”“文质附乎性情”“情者文之经”等等,这些无不说明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由各类文章构成的语文教材是一个储满情感的仓库。语文课必须进行情感教育,依据文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展现多层次、多形态的情感场,以“文章情”为基调,用“教师情”来诱发、唤起“学生情”。

进入中学阶段,阅读和学习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这种完成就暗含作者与读者的双向交互作用。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

三、借助语文教材中的感人“形象”,感染学生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章之所以感人,重要的就在于它成功地反映或表现了生活中的具体形象,集中、典型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丑恶。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要自觉地引导学生去了解、感受、把握众多的具体形象,使学生为形象所感染。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并使学生乐于接受课文内容与写作技巧。

以(背影)为例,教师可在课堂上做如下点拨:“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眼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虽是素描式的简单勾勒。形象却异常鲜明。这个细节的描写,是因为作者抓住了“父亲是个胖子”的特定形体,再加上一连串艰难的动作,不但显示行动的艰难,更主要凝聚着父亲的爱子之情。此时,父亲的挚爱与儿子的感动之隋产生共鸣,因而,父亲的“背影”成为“我最难忘的”。

通过以上情真意切的点拨指导,学生就能够准确地把握住作品中人物的特点和作品的主题思想。学生就通过抓住父亲在文中的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内容来分析,概括出父亲是一个细心、体贴、关爱儿子但又不失坚强的慈父形象。因此,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教育广大学生在生活中细细体会父子情深,珍爱亲情。

四、借助教师自身的情感,影响学生情感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装有全部学生,要成为真正普照的“太阳”,不能常常把目光停留在几个优生身上,特别是启发差生回答问题时更要有耐心。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自身情感。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课堂中教师的情感投入不是越多越好,千万要掌握好分寸。语文教师在情感表现上只能是大海中的小浪花,过多的情感投入只能束缚学生的思想,阻碍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控制情感的投入,千万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同时也要求教师及时进入角色,一旦踏入课堂就不要把课外的各种复杂心情带入神圣的课堂,绝不能让自己不健康的情绪影响学生。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去打动和感染学生。教师要向学生传达各种各样的情感,首先要深刻的理解课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用具有时代气息、符合时代风尚、洋溢着生活气息的语言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把课堂教学搞得生机勃勃。

总之,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思维和情感的积极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并将其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素养,从而更好地品味生活,体悟人生的真谛,这才是行之有效的语文教学,也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上一篇:联系生活实际,搞好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下一篇:浅谈“青春叛逆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