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教学过程的反思

时间:2022-08-20 06:33:01

新课改下教学过程的反思

摘要:课堂教学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导人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一个值得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探讨的问题。新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对培养目标给出新的诠释,另一方面又指导着新的课程标准的制定,对新的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357-01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师的教学,先进的教育观念要通过先进的教育方式体现出来,而教育观念转变本身也要在教育教学转变中进行,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观念不转变,方式转变就没有了方向,没有了基础;方式不转变,观念转变就失去了归宿,失去了落脚点。我们要进一步理清新课改的新思路、新理念,借助他可以让我们更顺利一点走进新课改、实践新课改。在教学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以下是我对教学的反思与总结。

1.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提高学生的自学兴趣。为此,要让学生在自学中找到乐趣,从感情上体验到自学的快乐与成功,这样其自学兴趣自然会提高,从而不断地向预定的目标前进,达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在这方面,先学后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手段。即先由教师揭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教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疑难问题,最终通过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及教师启发讲解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学生自学之后,教师教的内容重点是学生在自学中暴露出来的主要的问题。这样的教学针对性强,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合作交流,从形式到实质

现在,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多了,教师从讲台上走了下来,师生之间距离近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始凸现,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起来。学生是"动"起来了,但稍作注意,会发现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很低:有的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形式、点缀,每次只用二、三分钟时间,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就草草收场;有的看似全员参与,实际上是好学生的天下,学习差的学生只能"袖手旁观";有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只会倾听,不会合作,课堂几乎处于失控,教师缺乏组织教学的策略;有的课堂气氛似乎很活跃,其思维含金量很低,相互作用效果很差;有的不管问题是否适合合作学习,一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这样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影响了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物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它给学生提供了自由活动的空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展现自我的舞台,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只有学生经过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了交流的需要,再开展合作交流,才是有价值,有成效的。另外,教师作为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要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地影响,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学会互帮互助,相互配合,同时能迸发灵感并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个人工作总结,依赖别人的思想。教学中如果让好中差混成一个小组,这样好的学生永远成为领头人,成为代言人,而差生永远就在小组中得不到重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分层分小组合作的方法,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

3.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教师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对现象自身可变因素和外部可变因素,经过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猜想出引起现象变化的可能因素,在这里学生所得出的结论,有时是前人已有的,有时是幼稚的、甚至是错误的,这都不要紧,因为这是学生思维的结果,是学生创新的发端,教师对学生这种积极思考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要加以保护和鼓励。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想迫切知道自己猜想的是对还是错,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学习"影响蒸发快慢的三要素"时,教材中没有提供可供演示的实验和学生实验。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究物理问题的能力,我们可以先向学生提出:"怎样晾晒衣服,衣服干得快些?"学生自然会根据生活经验说出散开、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得快一些,干得快说明蒸发快,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把衣服散开并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衣服自身因素上的水的温度、表面积有什么改变,周围的外部因素(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有什么改变,进而学生会猜想出蒸发的快慢可能由液体温度的高低、表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三个因素决定。或者学生会猜想出更多。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相互辩论,给他们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如在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某同学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简单地否定学生,而要引导学生审视自己的观点,并通过比较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在中考备考复习中,复习"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摩擦力不计),其机械效率是否相同?"时,为了方便记忆,我把 结论说为: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时(摩擦力不计),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大;反之,机械效率越小。不少同学进行质疑:认为物越重,应该越麻烦,机械效率应越小,老师说的不对。为此我首先充分肯定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然后组织有质疑的学生进行实验,用数据证明这种结论是正确的,从而较好地完成了复习任务。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和质疑,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能使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我主张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师和引路人,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人;教师也不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讨论的平等参与者,启发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倡导者。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能使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

21世纪,全新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为此,今天的课堂就要勇于在教育实践中探索,变具有封闭性、求同性、静态性、主观性,单向性特点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具有开放性、求异性、动态性、客观性和多向性特点的现代教学思维模式,以使教育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上一篇: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 下一篇:培养初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