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时间:2022-08-20 05:47:43

如何提高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摘要: 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的学科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丰富学生感性认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说明注重以上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物理知识,提高中学物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感性认识;自主学习;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82-0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 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兴趣,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有效消除学生学习中的心理疲劳,使教与学和谐融合,互相促进。

如何营造学生学习中的积极心理氛围,个人教学实践感悟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求知最大的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钻研精神,开发创造能力,所以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之一。

1.1 激发兴趣导入。杨振宁教授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而引导学生进入物理情景之中,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渠道。学生有了预习,课程内容原有的神秘感大为消弱,而对存在的疑问和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用生动的实例或学生的疑问增加教学的新鲜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用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带入生动活泼、妙趣横生的物理情景之中。

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体事物的情景,使师生设身处“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使学生主动地进入新课知识的探究。只要导入实例选取得当、演示巧妙,可以使学生发生惊奇,产生疑问,从而激起学生的思维,这符合亚里斯多德说的“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例如,在讲 “曲线运动”时,可用红色粉笔分别做竖直下抛和平抛的小实验,作为楔子而导入新课。当学生们发现一个作直线运动而另一个作曲线运动时,就会提问:“粉笔为什么会有两种不同的轨迹呢?”,这样就自然地导入了曲线运动的讲解。

1.2 创设教学情境。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为学生设置诱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学习时如身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积极思维,探索物理现象的兴趣。在介绍《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节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如下情景:舒马赫驾驶F1赛车与战斗机进行600m距离的比赛;结果舒马赫驾驶F1赛车取得了胜利,此时学生不禁提问:为什么舒马赫的F1赛车的最大速度不如战斗机的最大速度,却能取得胜利?通过具体的生活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这样不用教师讲,他们就自主地互相讨论,讨论不出就会去阅读、去探索答案,从而获得新知识。

2.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而观察操作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中学物理教学必须以实验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种类型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了学生的感知并纠正正在感知中形成的错觉,从而达到丰富学生头脑中感性材料的储存及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

为了克服学生感性认识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该把物理知识的教学融入到生活当中去,从生活中学习,感受自然,不断增加感性认识。比如:学习气压与沸点时,讨论解释高压锅的原理;学气压时,讨论挂钩的原理;雷电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铡刀的手柄越长越省力;爬山是走S形省力;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的实验,弥补了课本书刊上只有实验结果的缺憾,自悟知识的个中真谛,自寻摆脱挫折达到成功的蹊径,自谋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科学作风,从而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习兴趣。

3.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物理学内容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严密性和实践性。表现在文字叙述比较严谨,学生有时能读懂文字,但并不理解其含义。学生开始学时感到很不习惯,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易跟上,就会产生思维上的困难,自然感到物理难学。我们在深入浅出上好课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每个学生都是有差异的,其学习态度、学习效果也有所不同。应充分认识这些学生的学习困难,感受因学不好物理而给他们带来的焦虑和痛苦。在教学过程中用“放大镜”来寻找这些学生在学习活动和思维过程中闪现的点滴火花,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老师是对自己信任的,是对自己充满着期待的,使学生在学习物理中既有安全感、尊严感,又有积极性、进取心,给学生创造成功的学习机会。课间和课余时间,主动和学生谈心,交流思想,解答疑难,热情鼓励,悉心教导,以增强他们能学好物理的自信心。经常性的与学生交流还可以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从而在教学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只要以学生为本,善用课堂教学艺术,将物理学习融入生活,将自身融入学生集体,从学习兴趣入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教学效果自然会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物理教育心理学》 作者:乔际平 邢红军2002年3月

上一篇:地理教学中的学法探究 下一篇:浅谈职高美术教师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