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时间:2022-08-30 03:56:28

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摘要: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渠道之一。本文谈了优化实验教学的做法:利用趣味实验、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实验后的总结等。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趣味;学生实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181-01

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靠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教育。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优化物理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对此,本文仅谈谈自己的认识。

1.利用趣味实验,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对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普遍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合适的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而且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启迪其思维。

1.1 利用惊奇实验导入新课。用学生意想不到的奇特现象,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大气压”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新课引入先演示窄口瓶“吞”鸡蛋的实验,这奇迹般的现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我先把答案告诉学生,这就是大气压现象,那么什么是大气压呢?在学生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当学生明白大气压的概念后,为了加深印象,我将一只玻璃杯灌满水,用一张塑料卡片盖在杯口上,再按住卡片把水杯倒过来。问,当把手移开后,会产生什么现象?松手后学生惊讶不已。纷纷议论,这大气压到底有多大?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将抽去空气的马德堡半球示出,叫学生推选两个力气最大的男同学来拉,结果用尽力气也拉不开,再换四个不服气的同学,还是没有拉开,当我把进气阀门打开后,一个人就很轻松的把两半球拉开了。学生即惊奇又信服。

1.2 利用实验引发新的问题。如在浮力的授课中,为了引发浮力的产生是由于液体对物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形成的,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用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瓶颈的截面直径略小于乒乓球的直径)把一只乒乓球放入瓶内,从上面倒入水,观察到有少量水从乒乓球与瓶颈缝隙中流出,但乒乓球并不上浮,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设问:乒乓球是否受到了浮力?有的学生认为受到了浮力,有的认为没有受到浮力。这时我叫一位学生用手堵住瓶的下部流水处,可观察到乒乓球浮起,学生感到好奇,也坚信此时乒乓球受到了浮力,那第一次实验为什么没受到浮力?学生感到疑惑。于是,我慢慢引导他们,学生很快理解了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动机。

2.多给学生动手机会,培养实验的基本技能

初中物理实验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实验的起点。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弄懂实验原理,学会正确使用物理仪器,掌握计数、读数和处理实验结果的技巧,能够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法,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使测量值的误差大,又避免量程过小而烧坏仪表。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打好实验的基础,有了这种基础,学生就能自主的探究其它电学实验。

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小实验、小制作。各种物理实验,都是一种特殊的、直观的实践,学生在进行小实验、小制作的过程中,思维会异常活跃,参与意识增强。学习到的知识就比较深刻、牢固。例如:“估计大米的密度”一题,先让学生凭生活经验估计大米的密度大约是多大?接着让学生想出几种测大米密度的方法,然后实际做一做,最后做出评价,哪一种方法既简便易行而且误差又小。

又如课本中“纸盒烧开水”、“日光灯启辉器中双金属片的自动控制作用”、“小风轮”、“电铃”、“楼梯开关”等小实验、小制作,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学的心理特征。这不仅激发了学生动手实验的兴趣,同时也推动物理教学向前发展。

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物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应要求学生会学。创新是一种高层次的知识迁移,是利用已有信息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从全方位推测、假设和构思中“探视”答案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应以常见实验知识为生长点,进行引申,让学生发掘其内涵和外延,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进行创新分析,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如:测定盐水的密度。方案一:(1)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2)用量筒量出50ml盐水;(3)把盐水倒入烧杯中称出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方案二:(1)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质量m;(2)倒入量筒中50ml盐水;(3)称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质量M;(4)求出密度ρ= ?。比较两种方案,方案二最佳。因为方案一中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中质量减少了。因为玻璃对盐水来说是浸润的,一部分盐水附着在量筒的筒壁上,没有倒入烧杯中,所以选择方案二。这样,让学生去设计问题,去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物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4.注重实验评价中的创新

实验做完了,结果出来了,我们的实验是不是就结束了?没有!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实验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新意识与能力的重要渠道,对此,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努力改进与优化,以切实推进创新教育的深入发展。

上一篇:善用教材 因势利导 下一篇:纵横联系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