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交易链与信息自动化实现机制研究

时间:2022-08-20 05:31:56

电子商务交易链与信息自动化实现机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电子商务已经成为一种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的商品交易方式,许多企业都已经开始搭建商品交易网站,同时使用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进行企业日常的管理。当交易双方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时,如何保证交易信息高速、准确、完整地从一方的信息系统交换至另一方的信息系统,其间不会导致数据变形,是一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实现信息交换的自动化,必须制定出相关的技术标准,包括数据处理命令标准、信息交换的数据结构标准以及信息交换的内容标准。本文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电子商务 信息交换 交换标准 交易链

目前企业管理信息化、自动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通工作方式、工具和手段,因为使用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处理可以提高信息处理速度、信息交换速度和数据处理准确度。

电子商务是交易的买卖双方通过互联网平成商品交易的过程。按照交易主体划分分为B2B、B2C、C2C等模式。B2B是企业之间进行的交易模式,B2C是企业与客户之间进行的交易模式,C2C是客户与客户之间进行的交易模式。

电子商务系统则是一个以计算机作为工具通过网络完成交易的信息系统,该信息系统的构成包括:交易处理的软件系统、保存信息的数据库系统、传递数据的通讯系统、共享数据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交易过程中企业申请并注册一个互联网网站,该网站将作为商品交易平台,买方登录交易网站选购商品后提交订购请求给卖方,卖方收到订单后在经过付款确认后发送货品给买方。作为一个企业(交易的B方)为了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精度,其公开的交易网站与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必须是无缝衔接,就是说接收的商品数字订单等数据在不经过二次录入就可以直接传入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从而可以减少数据在传递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因素导致数据的变形进而降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效率。

电子商务交易链

电子商务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易的一种模式,在交易时买方与卖方可能是客户也可能是企业。一方面买方是客户时,买方一般属于交易商品的终端用户,就是说买方收到商品后只是自己使用,不会再转手卖给其他人。另一方面买方是企业时,购买商品的一方很有可能会将拿到手的商品加价后再卖给其他人,比如像一些中间商、批发机构等,这些企业在购买商品时它扮演的角色是买方,当它把到手的商品卖给其他企业时它扮演的角色是卖方;另外在一次交易中作为买方的企业对于拿到手后的商品不是经过简单的加价再销售,而是通过生产、再加工形成一种新的商品,然后通过网络再卖给其他企业,这样的企业同样在一买一卖时既扮演着买方的角色又扮演着卖方的角色。

交易链就是那些既作为买方又作为卖方通过交易连接到一起的企业构成。在这个交易链上每一个交易网站就是一个系统节点,每一个参与交易的企业就是一个业务节点。所有交易网站采用的是B2B模式。作为B2C和C2C模式的网站不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因为B2C模式与C2C模式的买方都是客户并且是终端客户,前面所描述的交易链在该类节点就终止了不会再继续延伸。而B2B模式的电子商务把所有参与交易的企业连接在一起成为本文阐述的电子商务交易链(见图1)。

信息交换模式

电子商务系统是通过网络进行商品交易,由于参与交易的买方与卖方互不相见,交易必须异地完成。在买方收到交易商品之前必须经过一系列交易提交、交易确认、支付请求、支付确认等交易信息的交换。这些交换将发生在买方、卖方、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之间。交换手段可以通过网站网页或采集交易信息,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和获取交易信息。为此本文把在两个企业之间为了完成一笔交易进行信息交换时可以采用的交换模式划分为主动交换与被动交换两种。

(一)主动交换

主动交换模式指有交易需求(这种需求可以是购买需求也可以是销售需求)的一方,主动地将交易需求信息给可能进行交易的另一方。一种方式就是登录可能进行交易的另一方网站,填写并提交交易请求信息。另一种方式就是使用电子邮件发送给可能进行交易的另一方,等待对方反馈交易是否可以进行的信息。

(二)被动交换

被动交换模式指有交易需求的一方,不主动交易请求,而是静候有可能进行交易的另一方的到来。一种方式为搭建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在网站上交易信息,等待可能进行交易的另一方的访问。另一方登录网站后如果有意可以提交交易请求,网站所有者一方对收到的请求进行确认,最终决定是否与请求一方进行交易。另一种方式在网上公开接收交易请求的电子邮箱,用于获取交易信息。

信息实现机制研究

如今每一个企业基本上都在应用计算机进行企业的日常管理。企业员工通过计算机发送、交换、传递业务信息。例如企业ERP系统就是将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业务功能覆盖企业的软件系统,有了这样一个信息系统可以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提高企业信息处理速度、企业信息处理精度,从而为企业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任何一个软件系统信息流的流程必须经过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信息三个环节。在输入信息环节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手工键盘输入,另一种按照规定好的信息格式采用数据文件一次完成批量数据的输入。手工输入适用于信息数量少的,容易出错形成垃圾进、垃圾出的结果。批量数据输入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导入信息系统,只要导入数据的数据文件格式符合要求,就可以很快地将批量数据导入信息系统,而且导入的数据一般不会变形。

在交易中尤其是企业之间的交易过程中涉及与交易有关的信息包括买方提交的商品订购信息、买方通过网上银行提交的支付请求信息、卖方的交易确认信息、银行反馈的支付确认信息等。为了保证在企业之间交换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自动化,我们必须制定出满足自动交换要求的信息交换标准。

在20世纪90年代初推出了EDI(电子数据交换),EDI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和系统,由于当时网络和通讯平台没有今天这样发达,使用的用户仅限于一些大的机构,另外EDI是一个面向交易内容的标准、系统,本文论述的交换标准是面向信息交换过程,探讨如何在网站之间实现信息交换的自动化,本文设计信息交换该标准由三部分组成:指令标准、结构标准、内容标准。

(一)信息交换指令标准

当今的信息系统数据都是保存在数据库中,例如VisualFoxpro,SQL-Server,MYSQL,ORACLE等,数据库操作语言主要包括数据表结构维护和数据表记录的维护,数据库包括大型数据库和小型数据库,不论是哪一种数据库都是关系数据库,都支持SQL语言,但是不同的数据库使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因此在两个网站数据库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处理时使用的数据库操作语言应该剔出有差别的部分,保留大家通用的部分。

在数据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时用到的SQL语言主要包括,从数据源数据库导出数据、在目标数据库创建数据表、将导出的数据导入到目标数据库。为了方便数据交换,数据源网站需要将准备交换的数据从数据库中导出保存在网站,同时将在目标网站数据库中创建数据表和导入数据的SQL语言集合也保存在数据源网站。如此接收数据的一方只需从数据源网站下载交换的数据和SQL语言集合,然后在接收数据的网站数据库中创建数据表,导入需要交换的数据。整个数据交换过程没有任何外部操作的介入,从而保证交换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

一般在B2B交易系统中,交易双方的交易是经常性的,对于创建数据表的操作只需在第一次交换时执行一次,剩下的就是随时进行数据的导入。

(二)信息交换结构标准

数据库中的每一个数据表由数据表结构和数据记录组成,数据源网站导出的数据表的结构很可能与接收数据的企业ERP系统使用的数据表结构不一样,为此我们需要先将交换的数据导入接收数据的网站,然后再将接收到的数据按照企业ERP系统的结构导入企业内部网管理信息系统,形成企业数据交换系统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无缝衔接。

为了简化数据交换时数据表结构的变化,需要制定相关标准确定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电子商务系统进行交易时需要交换数据的基本数据项和每一个数据项的数据类型以及数据长度。

(三)信息交换内容标准

一般不同的管理信息系统在处理相同的数据时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尤其是代码数据的编码规则的不同,例如:性别的编码,一个系统的编码规则是0代表女,1代表男,另一个系统的编码规则则可能0代表男,1代表女。为了统一两个信息系统使用的编码规则,我们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标准,该标准将规定如果交换的数据是编码,在交换时一方面要交换数据项,另一方面要同时交换数据项的编码规则,所有编码规则将保存在相关的数据字典中。作为信息交换的一方首先应该在自己企业的信息系统中尽量采用通用数据字典中的编码项,从而在信息交换时可以减少交换信息的不一致。如果交换双方交换信息不一致,则必须在交换时按数据字典进行数据转换,使得交换信息的自动化得以实现。

信息交换标准的制定

信息交换标准是信息交换方交换数据应该遵循的一种规则。在以前的EDI标准系统中把所有的数据规则集成到一起形成一个非常庞大的数据集合,每一个使用用户即使使用EDI中很少的一部分,也必须安装全部的EDI标准。然而在今天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可以通过数据共享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交换效率。

关于信息交换标准的制定,可以把交换标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通用标准,应该由政府相关部门制定,另一部分为自定义标准,由信息交换方自己定义。通用标准部分可以保存在制定标准机构的网站上供使用者下载使用。自定义标准部分则应该与信息交换方交换的数据放在一起保存在信息交换网站上,供使用者下载,并按照标准进行转换。

结论

综上所述,现代信息系技术为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必要的条件,Internet网的出现为实现信息高效、准确、快速、自动交换成为可能。信息自动交换的目的就是减少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外部因素的干扰,防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形,导致垃圾进垃圾出的结果。现代的电子商务交易是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一买一卖把双方连接在一起,若干进行买卖的电子商务网站链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交易链,如果在这个交易链上传递的信息能够准确、高速、自动交换,就可以提高电子商务的运行效率。

为了实现文中设想的目标,信息交换标准的制定是一个基础、必要的环节,有了标准在B2B电子商务系统中就可以简化信息的交换与处理。因此,相关的政府部门应该抓紧制定出相关标准,以此推动电子商务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龚炳铮.EDI与电子商务.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张润彤.电子商务概论.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梁晋.电子商务核心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4.姚国章.电子商务与企业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5.刘光.XML应用技巧与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钟红山,男,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计算机安全。

上一篇:网络营销外包创新模式研究 下一篇:WTO报复措施威慑力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