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时间:2022-08-20 02:21:03

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绝不可能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也不应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应该开拓小学生的视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的阵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笔者接下来将结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真正让小学生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让他们的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一、小学语文传统教学的辩证思考

作为一线的教师,对传统小学的语文教学有比较科学的认识,那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一定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谓的传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对待传统语文的教学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对其精华之处应加以整理发扬,对其不足之处则要加以调整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小学语文教学新大纲》,明确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即小学语文是基础工具学科,是表情达意的工具学科;在“文道统一”的思想指导下,提出加强语言文字训练,加强语文双基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特点和成功经验;提出应重视课堂中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等等都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当然,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地强调智育,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课堂中学与教的关系没有摆正,学生更多地是作为接受知识的容器,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体现;语文学科中人文性和工具性严重分割,造成语文课出现了成为语言文字训练课或者是政治思想教育课的倾向。

二、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走进课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取得成功,情感因素是不可缺少的。语文课文是敞开的文本,具有生命的灵性,语文教师只有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唤起学生学习的情感,才能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有利条件。

1、上课开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尽快走进课文。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精心设计开头是教学成功的重要环节,更何况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因此,上课一开始就可充分利用并发掘这些因素,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如《秦兵马俑》写的是古代文物,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教师可在上课开始告诉学生要组成一个旅游团,老师当导游,带学生去参观秦始皇兵马俑。这样设计,体现了语文课堂生活化,缩短了时空差距,拉近了学生与课文、学生与老师的距离,学生以游览者的身份置身于兵马俑之间,就可唤起他们迫切想学课文的情感。学生有了迫切想学课文的情感,他们就会满腔热情地投入到求知的活动中。

2、上课之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得到求知的满足。要让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接收课本上“静止”的知识,教师必须创造使小学生乐于学习的环境,把“静”的教材内容转化为“动”的外部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的过程,尝到求知的乐趣,得到求知的满足。如教学《麋鹿》一课,教师在学生理解字词之后,让学生再细读课文,并把书上的插图简要地勾勒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麋鹿。这样,通过阅读、观察、想象、描述,学生不仅能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能主动探求有关麋鹿方面的知识。

3、上课末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增强求知欲。在知识反馈阶段,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创设运用语文知识的机会,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例如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最后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题:搜集一个事例,用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再进一步要求学生先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一听,然后写下来,交给老师批阅。如果讲的故事家长听后认为不能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应该再搜集符合要求的故事。这样教学,效果肯定会好得多,主要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增强了。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在教学中无论是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受,还是以课文为载体让学生走向运用文字进行创作的阶段都离不开阅读,关于阅读有很多方式,但是无论用何种方式,教师使学生从阅读走向悦读的境界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以读促教”的教学理想。

上一篇:初中化学创设情境实施探究性教学体会金忠宝 下一篇:“微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