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时间:2022-08-19 11:54:1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方法 对2010 年1 月~2011 年12 月我科对3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结果 30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 例,患者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经过术前评估及术前术后预防性临床护理干预,对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人工髋关节置换;血栓形成;预防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及髋臼破坏严重等髋关节活动严重受限的疾病的常用方法。深静脉血栓( DVT) 是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7.4%~57.8%[1],尤以老年人发病率高。而DVT一旦形成,不但增加患者痛苦,影响治疗效果,还增大患者的经济负担。因此,做好术前观察护理以及术后观察护理,能够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2010 年1 月~2011 年12 月我科对30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实行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男11 例,女19 例;年龄69~ 85 岁,平均71 岁,6例股骨头坏死,24 例外伤导致股骨颈骨折,16 例患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慢阻肺等不同疾病。

1.2 方法与结果 30例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8例,人工股骨头置换12 例。经过术前评估及术前术后预防性临床护理干预,30例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无1例发生深静脉血栓。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术前评估 高龄患者常伴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肥胖、长年吸烟等病史,这些都是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因素,因此,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对拟行手术和麻醉方式等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做好各项术前常规检查如术血常规、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检查,血生化常规检查,摄髋部、胸部X 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等,以了解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健康状况及患者对手术耐受能力。术前应行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已明确有无血栓形成。对高危人群进出健康宣教:女性,高龄,吸烟,糖尿病,肥胖下肢水肿,静脉曲张,心脏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史和严重创伤多发深静脉血栓[2]。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同时行常规检查,如:血常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对于高危险因素人群,术前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有:①解释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和后果,引起患者的重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②指导有吸烟史的患者戒烟,禁食高胆固醇饮食,多摄入低脂肪,纤维素丰富的食物,多喝水,大便保持通畅;③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术后早期活动的方法,如强健踝关节背伸跖屈收缩股四头肌,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被动按摩小腿肌肉,伸展膝盖等。

2.1.2 心理护理 术前与病员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介绍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及成功病例,消除病员恐惧、焦虑心理,以便老年患者对护士产生情感依从,为术后全程护理打下基础。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DVT 讲解,包括该病的病因、发展、结局和治疗手段及预后等。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因患者多为高龄,且多合并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后应给与心电监护,吸氧,控制血压,监测血糖,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保持正确,给予病员患肢外展30°中立位,足着丁字鞋,两腿间放三角枕,避免过度旋转。注意切口渗血情况及引流液量、颜色的变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于24~48h拔除。若引流不畅易致局部血肿,不仅增加了感染机会,也对血管产生压迫,造成血流速度减缓。导致引流不畅的主要原因有:连接管过长或者发生弯曲;引流管受到挤压和折叠;血块堵塞;引流袋过满引发负压吸引导致引流效果不佳;负压引流袋发生破损无法进行引流;引流管滑脱等[3]。因此,须定时检查引流管,对引流情况进行检测,保证其有效进行。引流过少而患者主诉疼痛时,考虑引流不畅,及时进行原因查找。引流量过多时,应及时进行负压引流袋更换,以确保引流及时进行。延长管长度应在合理范围内并进行固定,伤口位置应保持在负压引流袋上方。

2.2.2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①功能锻炼:腿部肌肉有很多静脉窦,其血液大都依靠肌肉泵的作用回流进入心脏,仰卧时这情况更明显,极容易导致DVT形成。术后对患肢进行抬高,及时进行摆放调整,尽早进行伤肢肌肉收缩锻炼,对静脉回流有促进作用。促进静脉回流的方法包含:主动进行关节活动、肌肉锻炼、被动肌肉按摩、关节伸屈以及关节持续被动活动(CPM),使用弹力绷带及翻身等,护士应针对不同个体制定活动计划,指导并督促实施。和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明白术后早期活动的重要性及意义。具体办法是术后即按摩双下肢,1 次/h,5 min/ 次,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减轻下肢肿胀;术后1 ~ 2 d 进行患肢等长活动及远端关节功能锻炼,主要有足趾伸屈活动、踝泵运动、股四头肌舒缩训练; 术后3 ~ 5 d 主要进行直腿抬高运动、屈屈髋屈膝运动,髋关节伸直外展训练;拆线后可早日协助患者扶拐( 或助行器) 下床活动,行走时注意保护,防止病员摔伤、跌倒。术后2d~2w主动行股四头肌及小腿肌肉收缩活动100次/h。根据病情,可抬高床头2~3次/h,每次不超过30min,以防髋关节疲劳。同时行髋膝关节伸屈活动,逐渐由被动活动到主动活动,活动时避免屈髋>90°。②机械性预防措施:下肢穿弹性的长筒袜, 长度从足部到大腿根部,可促进静脉回流, 减少静脉瘀滞, 预防静脉血栓形成;使用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治疗,2 次/d,30 min/ 次。空气波压力循环治疗是一种序贯地从踝部、小腿至大腿加压的装置,可促进静脉回流,是一种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刚,吕厚山,高健,等.低分子右旋糖酐预防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J].中华外科研究杂志,2000,38(1):25-27.

[2] Freedman KB, Brookenthal KR, Fitzgerald RH Jr, et al. Ameta-analysis of thromboembolic prophylaxis following elective total hip arthroplast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0;82-A(7):

929-938.

[3]马骊,王欣,蒋丽华,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因素及其预防策略[J],中国组织研究及临床康复,2010,14(9):1678.编辑/许言

上一篇:鼻腔冲洗护理在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应用的... 下一篇: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住院期间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