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19 10:10:19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眼前的头等大事。

关键词:初中;思想政治课;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32-01

如何确立以“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观,找准教育与创新的结合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把学生培养成敢于挑战、勇于创新的高素质的人才,这是我们的教育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那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内容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时政等方面的内容,既有理论又有实际,有些内容看上去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只要深入挖掘,其中不乏深意和新味,关键是教师要有明确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思想品德课具有浓郁的理论色彩,这些理论绝不是干巴巴的规律和原则,他们揭示的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人类活跃思维“创新”的产物。如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不仅仅是科学的理论,它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教师在教授的过程中不光要把辩证法的内容讲授、讲透,还应该看到这是提高学生能力的极好武器,对创新意识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应在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思想品德课还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同步,与时代精合拍,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和揭示社会生活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在思考和分析中形成新思路。

思想品德课不应是死板、沉闷的,而应是生动、活跃的,教师应充分发挥课程优势,抓住与创新能力培养有关的内容,深入挖掘,积极引导,使政治课内容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良好教材。

2.联系实际,课外延伸,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深化学生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创新来源于实践,所以要强调理论联系时政、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心时事、关心生活、从实践中获得新知识、新信息,特别是要思考所学知识与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热点问题是否相关。例如,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真伪,如仿冒“两面针”牙膏;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等。这样,学生会非常感兴趣,他们不仅学到了法律知识,还增长了生活常识。教师再进一步引申到其他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让同学们谈买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感受,最后引导回答提出解决办法等等。这样学以致用,就很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创设问题教学情景

情景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以问题为主线的问题教学情景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方法。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是智慧的窗口。正如哲学家波普尔所说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观察,去实践。”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要深入钻研教材,以学生为出发点,设计出新颖、富有趣味性与挑战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激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爱因斯坦说过:被放在首要位置的永远是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总体能力的培养,而不是获取特定的知识。由此可见,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放在首位。我们要精心设计问题,激起学生探索与讨论的积极性,让问题成为了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基石。如在教学《维护消费者权利》这一内容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列举实例加以说明。这样将教学重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并且是学生所熟悉的,将学生置于熟悉而又具体的教学情景中,更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够有效突出教学重点,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

4.优化学生的创新个性

创新能力的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创新个性,成为具有独特创新品质的一代新人,一旦形成了自主的创新个性,学生就可以有持久的创新兴趣,勇敢的创新品格、浓烈的创新意识和不懈的创新精神,从而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保持创新精神,完成创新人生。

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注意到创新思维不是散漫思维,不是自由想象,不是盲目想象,因此在教学中启发学生思维灵感的同时,还应注意将发散思维聚敛到一定的目标上,让学生在发散思维的同时能潜心思考,从而避免盲目性,增加自觉性,在灵活的思维中增加理性思维的成分。创造想象与逻辑思维相结合,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真正成为一种不断升级的智力活动,使创新思维成为一种个性品质。这种创新个性的培养和优化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长期培养,逐步巩固,这就要求政治教师不能只在一堂课或几次教学中进行浅尝辄止的创新能力培养,而应该把这种创新培养模式转变为一种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整个教学过程中持之以恒地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创新教育,这一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不断创新的过程。

总之,创新不是一味地求异,而是发现与超越,具有思考价值与探究价值,创新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培养得出来,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以先进的理念与教学观念指导我们的教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创新的兴趣。

上一篇:善用《新作文》,催化言语生命 下一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及其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