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各方当事人对信用证欺诈的预防

时间:2022-08-19 10:05:50

信用证各方当事人对信用证欺诈的预防

【摘要】信用证欺诈是一种严重影响当代国际贸易稳步发展的犯罪行为,一些不法商人利用国际贸易的复杂性、涉外性的特征,信用证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各国法律对信用证制度规定的不完善等因素,肆意进行信用证欺诈.损害了受害人的利益.因而信用证各方当事人应该对信用证欺诈进行积极、有效地预防,以减少信用证欺诈的风险,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

【关键词】信用证当事人 信用证欺诈 预防

国际贸易是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贸易双方不在同一个国家,货款跨境收支、货物要跨越国境、跨洋运输,涉及范围极为广泛,这样就造成了国际贸易的复杂性特点。而国际贸易的进出口商人为了减少国际贸易中结算风险,保护各自的利益,英国商人发明创造了以银行信用为保证的信用证这一国际贸易结算方式。此后,信用证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但同时也因为信用证本身的独立性原则和抽象性原则的特征,导致了许多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进行欺诈的案件不断发生,也给各国贸易商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同时目前,由于各国都未能制定有关信用证欺诈方面的专门的完备的法律制度,当前只有美国在其《统一商法典》第五编对信用证做出了规定,但其内容也不很完善。而我国主要是以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为主对信用证欺诈等纠纷作了原则性的规定,这样一旦产生了信用证欺诈的案件,各国法院对其的认定依据主要是依靠国际商业惯例、银行界的习惯做法以及信用证条款等来作出裁定、判决,这样也为各国的不法商人提供了“钻法律空子”的机会,从而也为信用证欺诈的发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不能为信用证业务的健康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所以,在信用证制度本身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而各国法律又无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信用证各方当事人应该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对信用证欺诈做到有效的预防,才能减少因信用证欺诈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一、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和抽象性原则

信用证是指银行基于开证申请人(合同买方)的申请向信用证受益人(合同卖方)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保证文件。在信用证结算方式下,银行有条件地承担了支付货款的责任,卖方能否收到货款是以银行信用为基础,而不是依赖于买方的商业信用,通常来说,银行信用比商业信用要可靠得多,所以卖方更有保证收到货款。

根据UCP600中第四条a款之规定,就性质而言,信用证与可能作为其依据的销售合同或其它合同,是相互独立的交易。即使信用证中提及该合同,银行亦与该合同完全无关,且不受其约束。这就是说信用证的开证基础虽然是买卖双方的基础合同,即合同中明确规定以信用证作为结算方式,此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买卖双方对其结算方式的选择作出的规定,买方才能以此规定为依据向开证行申请开立以卖方为受益人的信用证,但是该合同对开证行没有任何约束,开证行开立信用证的行为是基于买方即开证申请人向其提出的委托并且开证行也同意接受此委托而进行的,而不是因为买卖双方在其合同中有信用证的规定而自动产生的,所以说信用证是独立于买卖双方的基础合同,是开证行和买方之间一个新的合同。因此,开证行不能以买卖双方的合同纠纷为由推卸其按信用证条款应承担的付款义务,也不能因开证申请人的拒绝接受单据、经济能力恶化或破产等为由拒绝承担责任。简而言之,除非单证不符,银行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付款。这就是信用证独立性原则。

根据UCP600第五条之规定,银行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它行为。这就是说信用证是一种单据交易,即在信用证业务项下,信用证各方处理的只是信用证中规定的相关单据,而不是单据所涉及的货物、服务或其它行为。因此,银行只处理单据而不管货物,同时银行对单据的有效性也不承担责任。这就是信用证的抽象性原则。

信用证的上述两个原则既是信用证的特点,同时又是信用证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缺陷,信用证制度的设立是想既减少买卖双方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风险,同时又能保护银行的利益,但是这样同时也给了不法分子利用信用证制度的独立性和抽象性特点来进行欺诈的机会,导致信用证欺诈案件的不断发生,给受害方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二、信用证欺诈的方式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信用证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第八条之规定:“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存在信用证欺诈:①受益人伪造单据或者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②受益人恶意不交付货物或者交付的货物无价值;③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提交假单据,而没有真实的基础交易;④其他进行信用证欺诈的情形。”以及信用证业务中的实际情况,可将信用证欺诈具体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1)卖方(受益人)的信用证欺诈。卖方(受益人)的信用证欺诈是指受益人或着其他人以受益人的名义,用伪造的单据或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或假货或恶意不交付货物等,对开证行及开证申请人等当事人进行欺诈,以骗取信用证项下的银行款项的行为。卖方(受益人)的信用证欺诈是在这四种信用证欺诈方式中发生率最高的诈骗行为,对买方来讲风险很大。一般情况下,卖方(受益人)就是利用信用证业务的抽象性原则,伪造单据,并且使单据表面达到“单单一致,单证一致”的审单标准来进行欺诈的,而实际业务中根本无货物存在或以次充好。在我国最高院《若干规定》第八条中也明确规定了:受益人伪造单据或者提交记载内容虚假的单据;受益人恶意不交付货物或者交付的货物无价值的信用证欺诈行为。

例如:国内甲公司与外商签订一进口木浆合同,货物价值100万美元。甲公司依合同对外开出不可撤销信用证后,在装运期内,外商发来传真称货物已如期装运。不久开证行即收到议付行转来的信用证项下的全套单据,单据经开证行审核无不符点,开证行即对外承兑。甲公司坐等待货物到港,可是过了合理船期后,货物依然未到,甲公司遂向船公司进行查询,反馈回来的消息是:在该船只上没有木浆该批货物。由此可以断定这是一起以伪造单据所进行的信用证欺诈。但此时信用证项下单据已经由开证行承兑,开证行被迫在承兑到期日对外付款,甲公司损失惨重。

(2)买方(开证申请人)的信用证欺诈。买方(开证申请人)的信用证欺诈是指买方(开证申请人)使用伪造、变造的信用证或无证欺诈或者利用信用证的“软条款”等手段对卖方(受益人)、付款行来进行欺诈,以达到骗取货款的目的。

买方(开证申请人)的信用证欺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无证欺诈、使用伪造或变造的信用证欺诈、使用作废的信用证欺诈,但买方(开证申请人)的信用证欺诈最主要的方法是利用“软条款”进行诈欺诈,例如:“信用证规定单据包括需提交买方指定人签署的货物数量或品质证明。”、“信用证暂时不生效,何时生效由银行另行通知。”等条款。

(3)卖方(受益人)和买方(开证申请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对

银行的信用证欺诈。卖方(受益人)和买方(开证申请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对银行的信用证欺诈是指卖方(受益人)和买方(开证申请人)恶意串通编造虚假的或根本不存在的买卖双方关系,然后由所谓的买方申请开立信用证,所谓的卖方向开证行提交伪造单据骗取银行信用证款项或者其与其他第三方如其指定的船公司或货运人串通对银行进行的信用证欺诈行为。我国最高院《若干规定》中也明确规定了受益人和开证申请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提交假单据,而没有真实的基础交易的这一信用证欺诈。

(4)其他的信用证欺诈。如买方(开证申请人)与开证行串通诈骗卖方(受益人)等其他信用证欺诈行为。我国最高院《若干规定》中也规定了其他进行信用证欺诈的情形。

三、信用证各方当事人对信用证欺诈的预防

(一)买方(开证申请人)对信用证欺诈的预防

订立合同前应先对卖方(受益人)的资金情况和信用情况进行调查,谨慎选择交易伙伴。

订立合同时,要对合同内容作认真、仔细的审核,尤其是信用证条款,如对信用证的开证时间、提交单据、以及救济措施尽力作出有利己方的规定。由于在CIF交易条件下,卖方负责租船订舱、投保等事项,买方可在合同和信用证中规定要求卖方在货物装船后的一定时间内提供装船通知,列明提单号、船名、航次、开船日及预计到港日等详细情况,以便买方跟踪查询卖方履行合同的真实情况。另外,对于大宗货物,还应在合同和信用证中要求提供港口检验报告,或着派人监装,以保证合同顺利的履行。

买方(开证申请人)受到银行转来的信用证项下单据后,一定要严格审查单据的真假,因为按照UCP的规定,银行所处理的是单据,而不是货物,他们只是按照信用证规定审核单据,而且不管单据的有效性,因此,卖方很可能制作假单据来诈骗,所以买方(开证申请人)一定要严格审查单据的真假,尤其是提单,因为提单物权凭证,所以一般情况下提单是信用证项下单据的核心,可以向船公司或其指定货运核实提单的真伪,以防止欺诈行为的发生。

提高业务员和审单员的业务素质,认真学习相关国际贸易知识,同时了解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尽可能地防止交易中问题的出现,尤其是信用证欺诈。

(二)卖方(受益人)对信用证欺诈的预防

订立合同前应先对买方(开证申请人)的资金情况和信用情况进行调查,谨慎选择交易伙伴。

订立合同时,要对合同内容作认真、仔细的审核,对信用证的开证时间、提交单据、以及救济措施尽力作出有利己方的规定。尤其在FOB贸易术语下,卖方一定对买方指定船公司或货运人的资信等情况提前进行调查了解,并尽量要求买方指定己方认可的船公司或货运人。

收到信用证后,认真核实信用证的真假,是否为伪造或变造的信用证。如可以通过通知行核实开证行、保兑行、通知行;核实信用证是否被修改;核实是否盗用他行密押得假冒信用证;核实信用证电文有无加押证实等。

按照合同规定认真审查信用证内容,审查信用证的相关规定是否符合合同规定,如装船日期,货物品名、价格、数量、规格等;审查信用证中是否存在软条款,像买方签署的收货证明、1/3的正本提单在装船后快邮寄给申请人、本证暂不生效,待另行通知生效等。

制单时,认真按照信用证的要求制作、审核全套单据,并在规定时间内向银行提交信用证项下全套单据。尤其在以FOB贸易术语下,一定认真审核提单,以防不法的买方与其指定船公司或货运人勾结,故意在提单出具时设下陷阱,造成提单与信用证规定不符并以此拒付。

提高业务员和制单员的业务素质,认真学习相关国际贸易知识,同时了解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以适应新的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尽可能地防止交易中问题的出现,尤其是信用证欺诈。

(三)银行对信用证欺诈的预防

提高相关银行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熟练掌握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掌握国际商会的相关规定,并且要不断地学习提高,时时注意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向。

做好对相关银行的资信调查,严格审核信用证,加强对信用证“软条款”的审查、规范。通知行必须严格审查信用证的真实性,并掌握开证行的资信情况。

按照UCP600的规定以“单证不冲突”为标准审核单据,同时尽量注意单据中的一些细节,如倒签、预借等,不要出现审单过程中的失误,以减少开证申请人和受益人或者其他第三方串通对银行欺诈的可能性。

为保障融资安全,应对申请各种融资的企业进行严格的融资的资信审查和开立信用证保证金的审查,以杜绝利用信用证的融资功能或低保证金来诈骗银行。

开证行可以通过了解买卖双方的资信情况、业务范围等信息来尽量核实买卖双方之间的是否有真实交易,同时增强银行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以杜绝利用信用证来欺诈银行。

信用证作为一种主要的国际贸易结算和资金融通方式,在国际贸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也推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地迅速发展,但是由于国际贸易的涉外性、复杂性,以及信用证制度本身的缺陷,造成了信用证欺诈案件的不断发生,并且如果一旦发生信用证欺诈,必然会导致国际诉讼,因此就需要解决有关法律适用、法律冲突、司法协助、引渡等一系列法律问题,对于受害人来说将需要付出庞大的财力、人力、漫长的时间来应对如此复杂国际诉讼,而且其付出的财力往往接近甚至超出欺诈所造成的损失,并且,其追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信用证欺诈给受害人带来的将是极大地损害,针对此种情况,本文认为信用证各方当事人应防患于未然,在不断应用信用证的过程中成熟起来,对信用证欺诈作到积极、有效预防,才能使自己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上一篇: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活动的影响 下一篇:石化仓储企业收入分类和确认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