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降消项目期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时间:2022-08-19 08:46:42

实施降消项目期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摘 要 目的:了解降消项目的实施对孕产妇死亡率的影响,充分认识降消项目的积极作用。方法:对孕产妇死亡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和评审。结果:活产数17179例,孕产妇死亡5例,死亡率29.11/10万。结论:结合“降消”等项目,加强孕产妇保健管理,强化技术培训,提高医疗保健人员的业务素质,实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提高群众利用卫生服务的能力,促进沟通和协作,多部门联系形式合力。

关键词 孕产妇死亡原因 项目 分析 干预

孕产妇死亡率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卫生工作综合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引起全社会对孕产妇健康和安全的关注。2005年启动“降消”项目,“降低孕产妇死亡,消除新生儿破伤风”是卫生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在我国贫困地区启动的一项关爱妇女和儿童健康的工程。“降消”项目旨在突破实现中国妇女儿童两个发展纲要的难点,逐步解决危害广大妇女和儿童健康的突出问题。

资料与方法

2006~2009年,依照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根据统一填写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和调查报告。

调查方法:由乡镇卫生院及县直医疗单位报告妇幼保健院后,由县妇幼保健院核实,调查后上报,上报时间均按国家网络直接统一要求。召开县级孕产妇死亡评审会对死因进行分析,并由我院汇总统计分析。

结 果

孕产妇死亡率:2006~2009年活产数17179例,死亡孕产妇5例,平均每年孕产妇死亡率29.11/10万,其中2006、2007、2008、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0、47.29/10万、23.15/10万、42.97/10万。

死亡孕产妇的一般情况:死亡孕产妇年龄20~36岁;文化程度:小学2例,初中3例;民族:均为壮族;职业分布均为农民,居住分布:4例为山区,1例为城镇;经济状况:均为低收入水平。

孕产期保健情况:孕期接受产前检查5次以上4例,1例异位妊娠未检查。

死亡原因及地点:5例孕产妇死亡中:羊水栓塞3例(60%),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1例(20%),异位妊娠死亡1例(20%),分娩地点:县级医院4例(80%),乡级卫生院1例(20%),直接产科原因3例(60%),间接产科原因2例(40%)。

评审结果:按照孕产妇死亡评审标准分析: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例(40%),不可避免死亡3例(60%)。

讨 论

本文资料显示,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与文化程度、职业、居住分布、经济状况、医疗资源、产科技术力量、健康教育有直接关系。我县是边远山区、地理环境、自然条件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加上人们的文化素质低。尤其是农民,生活水平与经济收入偏低,个人与家庭成员保健意识低,家属不配合治疗,同时县乡级的医疗资源不足,产科人员的技术力量薄弱,健康教育不到位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原因。

继续加大妇幼卫生保健投入:由于孕产妇死亡是由医学与社会诸多因素相互交织与作用的结果,所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要在政府重视的前提下靠多方面的协同干预[1]。2005年降消项目在我县实施后得到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促使孕产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为了巩固“降消”成果,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妇幼卫生保健投入,改善农村地区妇女儿童保健条件,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利用服务的能力,才能促进民族区域协调发展,整体提高我国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和产科服务能力:医疗服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医护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乡村级医疗保健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筛查和识别高危孕产妇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善乡镇卫生院产科质量和产科服务能力,县级产科急救中心由多学科专家组成,以随时完成各种急救任务,强化人员进修培训,请省级专家驻县蹲点,以提高技术水平。

完善管理制度,开展“绿色通道”认真抓好县乡两级妇产科建设评估开通24小时免费接送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提高农村住院分娩率,保证孕产妇住院分娩和生命安全。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妇幼保健知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和通过印发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悬挂横额,制作固定宣传牌等多种方式,广泛深入宣传“降消”项目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利用卫生服务的自觉性。

建立健全三级妇幼卫生信息、管理网络:该项目的实施能够促进项目地区监测网络与妇幼队伍的建设,提高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主动性,出现了当地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2]。应充分发挥三级网络作用,充分利用妇幼卫生监测网搞好我县妇幼保健信息资料的收集、汇总和分析,提高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妊娠管理水平,提高各级妇幼人员的急救应急能力,这是确保孕妇平安分娩,减少孕产妇死亡的技术保健。

重视孕产妇死亡评审工作:通过孕产妇死亡评审,可借助别人的经验教训来提高自己的规范意识,找出孕产期保健和产科处理上的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将防治对策及改进意见等及时反馈,这对降低产妇死亡率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田宏,张明,陈惠池,等.孕产妇死亡研究现状[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6(20):379.

2 刘岳.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4,18(10):50.

上一篇:男护在临床工作中的心理调适 下一篇:糖尿病的社区管理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