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述评: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

时间:2022-08-19 07:32:35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述评: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

摘要 投资者保护是我国资本市场繁荣的重要保障。投资者保护一方面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环境变量,会促进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另一方面投资者保护又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结果变量,反映了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效果。文章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从理论基础、内控质量评价、投资者保护以及内控质量与投资者保护的关系等四个方面综述了企业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分析了其研究不足,并从理论创新、投资者保护框架、公司价值与研究视角等进行了研究展望。

关键词 内部控制;内控质量;投资者保护

中图分类号F275;F276.6 [文献标识码] A章编号 1673-0461(2011)11-0089-04

投资者保护是关系我国资本市场繁荣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在立法行政方面针对投资者保护还有很多欠缺,高质量的企业内部控制是保护投资者的有效机制,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普遍缺失或者质量低下,将内部控制质量与投资者保护结合起来进行研究,适应了国家正大力推进内部控制建设这一潮流,有可能对内部控制规制提供相关的政策建议;同时也将促进企业构建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机制,提升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一、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的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内部控制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的理论基础研究

美国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又称《投资者保护法案》,该法案的第一句话便是:“通过改善公司披露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利益。”由此可见,该法案以及与内部控制相关的302、404条款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投资者利益,保护股东的利益免受管理层侵害,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免受大股东侵害。我国于2006年和2007年分别颁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进一步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促进投资者保护。所以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很有意义。

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导致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人的有限理性导致合约的不完美与管理无效行为;再加上管理层的机会主义使得成本的客观存在。委托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需要监督人的行为,由此控制机制就这样产生了,其中就包括企业内部控制。丁友刚,胡兴国(2007)认为内部控制是指组织自身为了降低内部各层级之间问题而建立的一套风险控制机制,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是通过规定内部各级委托关系中人的责权利,监督其受托责任的履行(贺欣2006,王小强2007)。林钟高等(2007)[1]认为内部控制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持续均衡利益关系的契约装置”。因此,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所有要素投入主体之间经济利益博弈的必然选择。我国的国情特点表现为大量的上市公司是经国有企业改制上市的,这就使得我国的上市公司表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股权集中,呈现为“一股独大”,容易引发大股东侵害中小投资者利益;二是股权性质多为国有股,结果为“实际所有者缺位”,容易导致经理层等“内部人控制”现象产生,使得广大股东与投资者利益受损。

(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

公司内部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要素,是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其他内部控制要素得以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郑海英(2004)指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缺陷直接影响公司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内部控制环境的缺陷突出表现为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之间的权利失衡,论述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与社会公众股东权利失衡的表现形式及其风险 。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特征,常常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重要因素(Stephen Bryan, Steven Lilien2006;Ashbaugh-Skaife 2008[2];Doyle 2007[3])。刘明辉,张宜霞(2002)[4]构建了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模型:ICE=DR*AE*AD,其中:ICE为内部控制整体状况的评价;DR为设计的合理性;AE为实施的有效性;AD为适应性。该模型为企业构建内部控制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思路,企业不仅要设计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还要求执行有效,要摆脱“花瓶式”的内控状况,同时还要注意内部控制系统动态的“适应性”,使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得到持续改进。

林钟高,郑军,王书珍(2007)[1]基于coso内部控制的五要素,即从内控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控监督等五个方面设计了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评价,研究了内部控制质量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该研究为进行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提供了基本框架与思路,但也存在相对的不足,如指标选取缺乏相应的理论基础,有些指标的适合性还有待商榷。查剑秋,张秋生,庄健(2009)[5]通过问卷调查评价了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研究了战略管理下的企业内控与企业价值关系。

可靠性是内部控制质量的一个重要原则,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要求内部控制系统对经营效率等目标具有高水平的保证,所编制的财务报告也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王立勇(2004)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方法构建了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数学分析模型,通过计算程序的可靠度和系统可靠度,从而判断内部控制的效果,并参照质量成本管理的分析方法,得出最优可靠性水平,即总成本最低。表明了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主体依附性特征,从而也论证了“适度的”内部控制才是最优内部控制。

高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为了与其他较低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区分开来,也有动机进行更多的自愿性内控信息披露。或者说当公司内部控制较差时,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较少甚至不进行自愿披露,或者即使披露,语言上也相当模糊抽象;相反,当公司内部控制较好时,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缺陷进行自愿披露,且语言上也更加明确具体。同时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公司对信息披露控制的质量应该也较高,所以客观的披露了内部控制的缺陷,但低质量内部控制公司可能由于控制质量较差,要么是缺乏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缺陷的识别与认定能力,要么是主观上有意隐瞒内部控制的缺陷。MeMullen和Ragahunandan(1996)用被SEC提起法律诉讼(Enforcement Action)和更正前期报告盈余(Correction)两类财务报告问题代表内部控制质量较差,研究差质量内部控制的公司是否会自愿地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三)投资者保护研究

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对市场机制和投资者都会带来的潜在危害。La Porta等(1998、2000)[6][7]、Ball等(2000)的研究表明,财务会计信息是抑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问题的重要机制。魏明海,陈胜蓝,黎文靖(2007)[8]认为投资者保护中需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信息问题和问题。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定价功能和治理功能,在投资者保护中,定价功能表现为有助于投资者降低信息成本,正确定价以形成有效的投资决策;治理功能有助于降低成本,约束内部人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保护投资者获取合理的投资回报。王鹏(2008)构造了各地区2001年~2004年的投资者保护指标,研究了该指标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发现:投资者保护水平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投资者保护水平能减弱控股股东的控制权和公司绩效的关系,降低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占用,并减少上市公司对外部审计的需求。该研究主要是把投资者保护水平作为公司的外部环境因素,研究其对公司绩效与外部审计需求的影响。因此可以通过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来保护投资者利益。

(四)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研究

投资者保护与企业价值最大化逻辑上是一致的。林钟高等(2007,2009)研究发现企业成立时间和企业资产规模对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有显著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提高对企业价值的促进有着显著的影响,当然,企业价值的提高还受到资产规模因素的影响。这些结论表明,企业在提高内部控制水平时应该关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哪些方面,以及要提升企业价值,必须在注意市场外部变化的时候,兼修“内功”,这样才能相得益彰。控股股东的大量存在是造成盈余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王兵,2007;Hai Lu, Gordon D. Richardson and Steven Salterio,2010)。

杨德明,林斌,王彦超(2009)发现:内部控制质量的提高有助于抑制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成本,降低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成本。这意味着,在我国较低审计质量的环境下,内部控制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郑石桥,张盛(2009)[9]从中小投资者的角度,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的内部控制,认为董事长与总经理分离有利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内部控制建设,并指出深圳证券交易所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的内部控制可能需要进一步深化,使它们真正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

李心合(2007)分析了内部控制的两种功能(即实现财务报告可靠性与创造价值)有时是相冲突的,并且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过分关注可能会导致损害价值创造的后果,内部控制到底有利于价值创造还是不利于价值创造,决定于内部控制的“适度性”,并根据其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经验指出,如果内部控制程序异常繁琐,不仅增加直接成本,还很容易出现“搭便车”和“踢皮球”现象,从而损害企业价值。因此,内控作用的发挥必须把握好“度”的问题。

二、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的内部控制国内外研究不足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回顾,可以看出与“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相关的研究还是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一)缺乏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对两者的关联性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从内部控制文献来看,研究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文献较多;从会计信息研究文献来看,研究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与透明度及投资者利益保护的文献较多;虽然郑石桥,张盛(2009)[9]从中小投资者的角度,研究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上市公司与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相关的内部控制。但直接将内部控制与投资者利益保护结合起来进行系统深入研究的则较少。

(二)缺乏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系统清晰界定

内部控制作为一项制度,存在优劣之分;内部控制作为一个系统,存在有效与无效之分。但目前的研究都局限于内部控制有效与否的“二分法”,这种评判方法是基于内部控制的运行结果,容易导致内部控制不规范,走形式。且有效性特别强调“时点的有效性”,使得企业和审计师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与审计时的失职行为找到免责的借口。王海林(2009)[10]指出内部控制评价应该包括内部控制实施过程的评价和实施结果的评价两方面,但是目前内部控制评价大都集中在内部控制实施结果的评价上,提出了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IC-CMM(内部控制能力成熟度)模型。刘明辉,张宜霞(2002)[4]构建了内部控制质量评价模型:ICE=DR*AE*AD,都表明了单单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是存在缺陷的。

(三)对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还有待完善

对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相对文献较多,但大多为案例研究,对于企业自评与审计师内控审计很有意义,但对于企业外部人而言,则价值不大,因为企业内部的资料大多数人都无法获取。国外的研究是随着萨班斯法案后开始多了起来,主要是上市公司必须向证券监督委员会提交年度报告上披露了企业内控的重大缺陷,公开数据的获取为西方内部控制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平台。如Li等(2006)、Harnmersley等(2007)、Ge, McVay(2005)、Doyle,Ge and Mcvay(2007)等都是借助于公开披露的内控重大缺陷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我国还没有强制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缺乏此类数据,对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还存在随意性与简单处理,尚需深入研究。

(四)对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缺乏研究

目前国内外的内控标准设计上都主要是财务会计专家制定,这使得内部控制具有浓重的财务特色,也使得相关研究将内控目标的研究注重于财务报告可靠性上,而忽视了对其他目标的关注。如李心合(2007)所言,内部控制的两种功能(即实现财务报告可靠性与创造价值)有时是相冲突的,并且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财务报告可靠性的过分关注可能会导致损害价值创造的后果。内控建设与内控目标的均衡性问题尚缺乏研究。

三、基于投资者保护视角的内部控制研究展望

(一)内部控制的理论创新

究竟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最优内部控制?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形成一致解答。成本效益原则为我们提供了研究思路,但内控成本与内控效益又实在难以充分考量。笔者认同“适度的内部控制才是最优的内部控制”。可借鉴权变理论来界定内部控制质量概念,通过质量概念的特征如健全性、可靠性、适应性与动态性,进一步分析其内涵、特征及影响因素。可通过防损性保护与增值性保护两方面,如大股东掏空、成本、资本保值增值、股利发放、财务信息质量等,从财务指标上构建投资者保护的评价模型。

(二)内部控制机制对投资者保护的框架

在研究内部控制机制对投资者保护的框架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研究:①增加投资者的知情权。通过强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增强企业财务信息质量,如信息的可靠性、披露的充分性与及时性等,投资者可以获取充分可靠的决策信息,为选取投资与转移投资提供决策信息支撑。在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管制上,应借鉴美国年度报告制度,使得外部投资者可以知晓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状况,特别是内部控制缺陷情况。②规避投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的缺陷常常给企业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如美国安然公司、中国奶制品企业和煤矿企业等,公司的估值在短时期内暴跌,投资者无法及时抛售持有股份,从而也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投资亏损。健全有效的高质量内部控制常常可以规避该类风险事故,可以对投资者利益起到保护作用。③投资者投资保值增值。内部控制的目标包括资产的安全、经营的效率与效益等,高质量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经营的效率与效益,即可以增加企业价值。经济增加值(EVA)在衡量公司价值创造上很有优势,研究内部控制质量与经济增加值的关系可以为我们提供很多研究启示。

(三)内部控制质量对上市公司股票市场价值的影响

好的内部控制应该得到回报。内部控制从微观上影响了上市公司股票的市场价值:第一,投资者对内部控制状况好的公司会形成一定预期;第二,对内部控制状况改善空间大的上市公司,投资者的这种预期更大。另外,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促进股权的安定性而使得股票稀缺,使其资本成本低于治理状况差的公司,保证公司战略的连续性与经营的稳定性,降低公司的经营、财务以及违规风险。如同公司治理状况对投资者的影响类似,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是否愿意支付不同的内部控制溢价?内部控制状况较差的国家或地区的投资者是否愿意支付更高比例的内部控制溢价?

(四)内部控制质量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互进关系

在研究视角上,既可以把投资者保护相关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环境变量,研究分析其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又可以建立相应的投资者保护衡量指标,研究评价企业内部控制质量对投资者保护的效果。这样能够全面的揭示企业内部控制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互动关系。能够为内部控制标准管制提供证据与扩展管制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林钟高,郑 军,王书珍. 内部控制与企业价值研究――来自沪深两市A股的经验分析[J]. 财经研究,2007(4).

[2] Ashbaugh-Skaife H, Collins D, Kinney W, et al. The effect of SOX internal control deficiencies and their remediation on accrual quali-

ty [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8(83):217-250.

[3] Doyle, J., W.Ge, and S.McVay. Determinants of weaknesses in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44):193-223.

[4] 刘明辉,张宜霞. 浅议内部控制质量的评价[J]. 会计之友,2002(8).

[5] 查剑秋,张秋生,庄 健. 战略管理下的企业内控与企业价值关系实证研究[J]. 审计研究,2009(1).

[6] La Porta R, 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et al.Law and finan-

ce[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8, 106(6):1113-1155.

[7] La Porta R,Lopez-de-Silanes F, Shleifer A, et al.Investor protection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0, 58(1-2): 3-27.

[8] 魏明海,陈胜蓝,黎文靖. 投资者保护研究综述:财务会计信息的作用[J]. 中国会计评论,2007,5(1).

[9] 郑石桥,张 盛. 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内部控制有效性研究――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的经验数据[J]. 新疆财经,2009(5).

[10] 王海林. 内部控制能力评价的IC_CMM模型研究[J]. 会计研究,2009(10).

Review and Discussion on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Resear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vestor Protection

WangJiacan

(1. School of Accounting,Zhongn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Wuhan 430073,China;

2. Hunan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angsha 410205,China)

Abstract:Investor protection is an important safeguard on China's capital market prosperity. On one hand, Investor protection, as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environment variables, will promote and perfect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On the other hand, investor protection, as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results variables, reflects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s of operation. Based on investor protection, from the angle of the theoretical basis,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evalu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vestor protection and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and investor protection,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enterprise internal control at home and abroad. Finally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future research from the theory innovation, investor protection framework, the company value and the research prospect perspective.

Key words: internal control;internal control quality;investor protection

上一篇:信用风险监管资本测度优化 下一篇:会计师事务所伦理困境与伦理体系之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