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族会所”的神秘收藏

时间:2022-08-19 06:57:53

于力

收藏走进时尚会所

某大型房地产商在京城西郊开发了一个别墅区后,又在旁边兴建了一个面积达2700余亩的高尔夫球场,当地依山傍水的环境、便捷的交通以及完善的服务设施,让其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成为各界高端财富及权力人士的常驻之地,可谓是典型的“贵族会所”。而这片绿茵地竟然在林间隐藏着七个会所,其中不乏大财团的私家收藏会所,基本上每一个会所都有艺术品收藏项目。除此之外,还专门辟出一个美术馆供会员欣赏各种艺术展览,从古代书画到当代名家均有涉猎。这里的多数会所由于极具私密性,藏品几乎不对外公布,外人很难窥见其真貌。

会所的艺术顾问于力先生除负责会所的艺术品收藏指导外,还全面负责该房地产商在北京一号地艺术区建设的一个美术馆。出身于艺术科班的他精于艺术品鉴赏。而多年的商业经验使其对会所与艺术品收藏的经营关系颇有独到理解,性格豪爽的他在论及会所现状时并不会避讳其短板和缺陷,还揭秘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真相。会所经济是有钱人的生活方式。

对话

会员的艺术收藏有没有特别的偏好?

于力:目前有钱人都买国画、写实油画、雕塑或工艺品等,收藏当代作品的较少。对于缺乏专业修养的藏家来说,接受太过观念性的作品比登天还难,他们从小培养的认知系统就是齐白石的作品必然收藏,顶多再加上傅抱石、李可染、黄永玉、启功等人,最多再加上那些写实的油画吧。当然,刚兴起的年龄在30岁左右的藏家才会关注当代艺术。所以大部分会所的收藏还是倾向于传统书画及工艺。

藏家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收藏倾向?

于力:这与东方人的审美取向有关,大部分藏家还是被东方哲学思想所主导的。外国大师的作品在中国的售价可能比本国二流作品还要低,中国人画的油画只是给中国人看的,而中国的传统艺术是可以让世界人认可的。我们这些会员之所以收藏传统艺术,是因为他们不懂当代艺术,所以也不愿意买,但误打误撞反而走的是一条正确的路。就拿齐白石和张晓刚的作品为例,从市场角度看,张晓刚增值更快,但他们这批人还停留在对西方艺术的效仿上,其艺术作品的暴涨也只是阶段性的现象;从历史角度看,齐白石的艺术价值肯定更高,因为他代表的是时代精神。

会所通过艺术收藏能取得哪些效益?

于力:西方人认为艺术高于生活,东方人认为生活大于艺术,这就是影响到中国会所功能设置的根本因素。中国的艺术品一般是生活的摆设,如国画、家具、瓷杂、雕塑等。所以会所经济是有钱人的生活方式,我认为艺术如果不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就很难被人接受。大部分当代艺术的创作定位是进入美术馆、博物馆,不适合摆设,所以能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吗?艺术应该是生活的再现,这是我的观点。

会所的艺术品收藏更具实用性?

于力:许多会所买古玩字画不仅仅是古玩字画值钱,更重要的是这些是生活方式。杜尚有个作品叫《巴黎空气》,一个瓶子里装了在巴黎采集的空气,我们看来很前卫,比起宋徽宗来说是小儿科。他让地方“贡云”,把武夷山上的云装回来供其玩味。倪瓒的厕所可以说是世界上最豪华的,马桶上铺的全是蝴蝶的翅膀,而达明赫斯特在一千多年后才将蝴蝶贴在窗户上使其成为一件艺术品。你说中国古人的观念多么强大!

中国古人的艺术主要体现在生活中,而西方是为创作而创作的,是吗?

于力:是的。中国人的生活艺术是融为一体的,所以我们有必要去崇拜那些西方艺术大师吗?还不如多去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妙呢。中国宋朝开始有审丑的观念,山石讲究“瘦漏透皱”。这就是中国的哲学,融入中国人的艺术、生活中。

传统艺术品收藏更适合中国的土壤?

于力:中国有文化的有钱人都慢慢觉悟到这一点,所以当代艺术不是他们的收藏首选,服务于自己的审美要求才是第一位的,毕竟我们和西方艺术的审美习惯是大相径庭的。中国人注重现世生活的体验,淡化意识流的东西,这也是与当代艺术的精神是相冲突的,却是会所经济之所以繁荣以及艺术收藏纳入会所范畴的思想根源。

“新贵”会不会更偏向当代艺术品?

于力:这就是我们的悲哀了。我们玩当代是别人已经玩过的,真正属于我们的又会被丢弃,失却了真正的中国生活之道。不过,会所经济的发达依靠的仍是三十七八到五十余岁的那帮财富知识分子,所以收藏也迎合他们的品位需求。

中国的会所与艺术的关系你怎么看?

于力:中国的会所与艺术一直是密不可分的。会所究竟能给人什么?不是会员进来消费就简单结束了,会所应该是伴随甚至孕育文化的。就像古代的雅集、青楼、戏园等地产生了璀璨的诗词歌赋戏曲等文化一样,发展到今天的会所,理应催生出会所文化与艺术的。我待过很多会所,除了上海某些会所尚有可取之处外,其他的在文化性和丰富性这方面很不尽人意,经营者也没有过多思考过这些,只是互相攀比装潢陈设等。所以,艺术收藏在会所的作用是什么呢?摆设而已。

中国藏家的收藏主要是自己把玩,“藏”才符合他们追求神秘性的目的,所以公开陈列的艺术品对他们可能吸引力不是特别大。

尤雁子

收藏会所重在分享

雁巢会所设在北京国贸区域的中心楼段,但却并不好找。记者最后是在会所工作人员指点下才得以进入这家装饰典雅的会所的。这家会所的面积不大,除了墙上挂了不少油画作品外,颇具欧式风情的家具和中国古典家具错落摆置,倒也不觉得突兀,小件的工艺雕塑品既有佛造像、翡翠、壁毯等古董藏品,也有瑰丽的现代设计装饰。创办者尤雁子曾旅居海外,故对这种中西合璧的装饰风格情有独钟。注重生活质量的她成立这家会所的初衷,是为自己和朋友们打造一种高端文化生活方式,通过举办展览、插花、茶道、古琴等艺术活动来提升生活情致,随着口耳相传,吸引了更过的藏家加入到这个圈子。

对话

一开始为什么想到做收藏会所?

尤雁子:无论是画廊还是博物馆,都没有把艺术真正融入到生活,它们都太过严肃。有品质的生活方式应该很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综合统一。艺术不仅仅是看一幅画那么简单,应与生活融为一体。

你是希望通过经营会所推广艺术方式?

尤雁子:对,这也是我自己的生活方式。我愿意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体验这种方式,在精神层面上欣赏艺术,在物质上拥有艺术品,这就是我的快乐。

会所的会员需具备哪些条件?一般开展哪些活动?

尤雁子:我们的会员首要条件是热爱艺术,他们都是比较高端的阶层。主要的活动就是每月定期举办展览,有的是根据会员推荐做的展览,共同分享的展览主题和类型不断更换,每星期还有艺术沙龙,穿插一些古琴、茶艺、沉香等小型活动。

会所吸纳会员的渠道有哪些?

尤雁子:目前,我们还没有刻意地去吸纳会员,都是缘分吧,是水到渠成的。刚开始我们主动邀请一些人来参加,后来很多人主动和我们联系,希望加入会所。我们会根据不同会员的喜好,分类邀请他们来参加不同的活动。

多重效益的经营模式

选择的展览有没有固定的艺术家和风格偏向?

尤雁子:我们的展览还是比较多元和包容的,一般只要一件艺术品能吸引人我就会去选择他,不限地域和年代,美是最重要的因素,还要有意思,就是其内涵值得分享给大家。另外也有一些专门合作的艺术家,像这次展出的主要是爱尔兰艺术家的作品,就是我们在爱尔兰挑选的合作对象。

会所经营的效益怎样?

尤雁子:这是有多重效益的,一方面可以帮会员开展交流以及收藏心仪的作品,另一方面可以帮助画家进行推广。这还是以公益性为主的,我很热爱这种方式,建立会员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藏家在传统艺术品和当代艺术品的选择上有没有倾向?

尤雁子:当代有当代的价值,就像是活的文物,我们可以与画家一起成长。如果仅仅是收藏,那就尊重个人的喜好;如果是投资,就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运作程序,就像品牌包装,可能古玩字画更保险一些。所以,不同的目的决定收藏的对象。

会所除了给会员推介收藏外,自身也会收藏吗?

尤雁子:首先我自己是有收藏的,遇到喜欢的,会留几件,其他的就推荐给会员和朋友了。

如果这种会收藏的模式推广开来,会不会与画廊形成竞争?

尤雁子:这是两种不同的经济模式,画廊的经营方式已经比较成熟,但是经营压力比较大,生存的条件与艺术品销售息息相关。我的这种经营方式不存在这种压力,不过会所的成本更高,目标人群更小众。当然,随着高消费人群的不断扩大,这种会所收藏模式可能更受欢迎。

上一篇:法尔内塞宫藏品探秘 下一篇:惠灵顿:风尚与设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