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转型升级:义乌的当务之急

时间:2022-08-19 05:34:05

市场转型升级:义乌的当务之急

市场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生命线,是推动义乌继续走在全国前列的动力源,也是建设国际商贸名城的关键所在。如何更好地推进市场转型升级,事关义乌市场能否强者恒强,事关义乌能否顺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事关国际商贸名城建设成败。我们必须进一步认清形势,始终把保持市场持续繁荣发展作为头等大事,紧抓市场开拓不放松,推进转型升级不动摇。

市场转型升级对义乌的重大意义

市场转型升级具有内在的规律性。转型升级是事物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内在规律。义乌市场的发展史就是转型升级的历史过程,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四个允许”、“兴商建县”,还是后来历届党委政府与时俱进提出的“引商转工、贸工联动”、“现代化商贸名城”、“国际性商贸城市”、“国际商贸名城”等一系列发展目标和战略举措,都是市场转型升级最有力的见证。当前,义乌市场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商品附加值不高、国际化层次偏低、经营主体素质整体不高、低成本竞争优势在削弱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有效地推进市场转型升级,将影响和威胁全市经济社会的整体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创新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完善市场功能,推进市场转型升级。

市场转型升级具备基础条件的时机性。目前,加快市场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和自身基础已经成熟。从国家宏观政策看,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三个转变”的基本要求,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加快市场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从经济基础看,国际经验表明,西方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后,发展模式开始从依赖要素、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管理转变;亚洲国家在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也开始加速经济转型升级。目前义乌人均GDP按现行汇率已达到1万美元,充分表明义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尤其是市场转型升级已水到渠成,势在必行。目前,义乌市场在硬件建设、行业规划、产业培育、集聚辐射、国际化拓展、功能提升、服务配套、管理创新等方面已有坚实的基础,完全具备向更高层次突破、发展的潜力。

国际金融危机增强了市场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一方面,市场发展环境压力显现。金融危机的影响由终端、制造两头向批发市场传导,商业竞争的重心转向末端,终端渠道与中间服务的短腿反制批发市场的生存空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对市场商品出口也带来了显著影响,大单、长单减少,外贸出口下行压力较大。另一方面,金融危机也蕴含着重大发展机遇。欧、美、日经济陷入困境,将迫使国际金融资本寻找新的目标市场和投资机会,这为义乌吸引和利用全球资本创造了有利时机;金融危机为义乌企业开展跨国并购等创造了良好机遇,它降低了并购的经济性和政治性风险,义乌企业应积极主动到境外投资建设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等,以规避贸易壁垒和摩擦,缩短与终端客户的距离,截取丰厚的渠道利润;金融危机还迫使一些国际知名大企业纷纷裁员,这为义乌企业引进“转型升级”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提供了绝佳机会。

市场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

市场转型升级,主要包括市场发展模式转型和市场发展质量提升两个方面。市场发展模式转型,应做到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共抓、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并重、繁荣本地市场与拓展市外市场互动,推动市场向商品展销、信息交流、价格形成、标准制订、规则输出等多功能集成方向发展。市场发展质量提升,一方面,要提高市场商品质量、档次和经营主体素质,以及市场服务和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国际化城市功能和商务环境对市场的支撑,提升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基于上述分析,加快推进义乌市场转型升级的总体思路是:突出市场贸易结构、经营业态、竞争方式、服务管理、经营主体“五大转型提升”,着力繁荣有形市场、发展网上市场、拓展市外市场,努力打造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扎实推进国际商贸名城建设。

市场贸易结构加速向内外贸并举的“买全球、卖全球”转型提升。目前,义乌市场外向度已达60%以上,与21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但市场国际贸易的层次还不高,经营主体的现代贸易能力仍偏低,贸易结构还需进一步完善,转口贸易尚未真正起步。同时,以内贸为主的行业发展相对缓慢,国内物流配送点多但层次偏低,国内市场份额有萎缩趋势。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蔓延,中低档日用消费品产业的制造和贸易重心加速向我国转移,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农村消费市场加速升级趋势明显。为此,必须顺势而为,抢抓机遇,坚持国际、国内市场一起抓,市内、市外市场一起抓,城市、农村市场一起抓,重点在“稳外需、拓内需、育进口”上下功夫,抱团“走出去”开拓市场,举办各类采购活动引进集聚采购主体,进一步健全国内外分销体系,完善口岸开放、“直通关”、保税物流等涉外功能,努力打造内外贸并举的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

经营业态加速向“有形与无形、坐商与行商并重”转型提升。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业形态,具有虚拟化、网络化、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它与有形市场相结合将形成新型专业市场,产生“1+1>2”效应。(1)交易过程电子化、网络化,市场形态虚拟化、多元化。传统的现场交易演变为远程交易,现货交易演变为仓单交易、远期交易等,现金交易演变为电子结算、信用保证交易等。(2)依托电子商务网络实现虚拟化展示,成本更为低廉,并能超越时空的限制,具有无限扩张力。(3)将极大地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缩短流通时间和经济空间距离,减少社会库存量和流通费用,推进现代贸易的发展。(4)拥有智能化、自动化的产品供应链技术,能够自动匹配买卖双方,撮合交易,并能集小订单为大规模订单,获得尽可能大的规模效应。为此,今后必须充分发挥义乌有形市场的巨大优势,把发展网上市场作为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来突破,加快建设与有形市场功能相匹配的网上交易、支付和商品配送等保障体系,构建全球小商品贸易领域的权威电子商务平台。

市场竞争优势加速向集产品创新、品牌汇聚、展示交易、价格形成、行业标准输出、贸易规则制定等于一体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型提升。义乌市场自创办以来,一直保持着日用消费品“多、快、好、省”的商品定位和市场特色,但目前也面临着异地电子商务、连锁经营、工厂直销等现代经营方式的冲击。近年来,义乌市场功能创新已由单一的商品交易向商品展示、信息汇集、价格形成、产品创新等方向拓展。下一步,必须大力推进“小商品、义乌创”,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小商品制造基地的合作,强化市场的产业支撑;以深化“义乌指数”功能应用开发为基础,进一步扩大义乌指数在全球贸易中的影响力;系统推进小商品编码中心建设,解决小商品非标化的技术性难题;积极承担国家行业管理研究工作,探索小商品质量认证与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等项目研究,制订小商品贸易规范;积极举办高标准的行业流行趋势会,进一步扩大义乌市场“定价、定标、定规”的行业话语权,促进义乌市场由简单商品输出向贸易规则、行业标准、贸易技术输出转变,从制度层面为义乌市场发展成为国际小商品贸易中心提供支撑。

市场服务管理加速向“多元化服务”、“科学化监管”转型提升。多年来,义乌市场在服务管理方面探索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尤其是划行归市、分类集聚、信用建设等走在全国前列。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日趋激烈,原有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和管理内涵亟待创新发展。当前,市场商品质量、知识产权、外贸秩序、商业信用、涉外经济纠纷等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市场发展对优质多元服务和高效科学监管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此,在优化市场服务管理方式上,要积极探索建立商位、商品、商人和商链“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及采购商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由简单交易场所向集信息、生产组织、商业融资、贸易展示、物流配送、职能监管、中介服务于一体的核心供应链管理综合服务平台转变。要加快“义乌港”、金融商务区、国际博览中心、5A级购物旅游中心等建设,引导传统商业向现代服务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向国际小商品会展中心、区域物流高地和金融高地迈进。

市场经营主体加速向“现代贸易商”转型提升。市场主体素质的提升是市场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要一手抓提升,积极鼓励市场主体公司化改造,强化现代贸易技能培训,多形式开展抱团经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一手抓优化,面向国内外小商品制造基地和各大分销机构,创新招商选商方式,大力引进管理规范、实力雄厚、品牌知名度高、企业影响力大的供应商、采购商、服务商,优化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加快市场转型升级的具体举措

弘扬“拨浪鼓”精神,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巩固扩大国外市场,全面占领国内市场,做实做牢省内市场。为此,一是开展“义乌市场万里行”活动。在境内外有代表性的重点城市,开展以“义乌市场、商品、展会、城市”为主题,以义乌商品采购会为载体的贸易洽谈和宣传推介活动。二是举办中国日用消费品供需对接会。邀请国内大型商场、连锁超市、配送中心等企业负责人(代表),大型企业集团等参加。三是举办与中国合作贸易企业协会的对接会。四是举办侨商大会,为推进市场国际化搭建更多平台。五是举办义博会迪拜展,开启义博会海外办展大幕。六是全力办好各大品牌展。做好对外宣传推介活动,争取全年举办专业性展会50场以上。七是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开展“送政策、送服务”活动,并努力降低企业参展成本。八是充分发挥中国小商品集团公司开拓市场的主渠道作用。加快以商城配送为载体的分销渠道建设,加强与国内二级批发市场、区域集散市场、超市卖场以及大型企事业单位等终端销售市场的日常联络和促销。积极对接商务部“万村千乡工程”购销网络,扩大与全国农村连锁合作组织的业务合作。深化与省外商会、行业协会、驻浙办事处等组织的合作,建立与省外产业基地的常态化联系机制。设立商城集团迪拜办事处、德国外贸分公司等驻外机构,为经营户开拓市场做好组织和服务工作。

抓住关键环节,推进义乌市场转型升级。一是在优化市场结构、行业结构和商品结构上有新突破。完善市场板块、物流等规划,扎实推进原材料机械市场的前期工作,加快篁园市场重建。创新招商选商机制,加快国际商贸城四区与国际馆预留商位、宾王副食品市场搬迁区块的招商选商工作。建立健全市场流行趋势平台,争取国家有关部委和行业协会等的支持,筹办床上用品、圣诞饰品、旅游休闲用品等5个以上优势行业商品流行趋势会。二是在小商品编码中心建设和指数应用上有新突破。加快小商品编码中心建设,实现商品质量管理追溯、物流与零售条码管理、电子商务应用、以及出口通关报检“一码通”。扩大“义乌指数”代表品监测数量和范围,进一步提高指数开发应用水平,提升行业话语权与市场影响力。三是在无形市场发展上有新突破。研究举办“网上交易展览会”。认真实施全省“万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重点支持“中国小商品城网”发展,引进具有电子商务类网站开发经验和金融支付领域运营经验的战略投资者,开发适应义乌市场的电子商务系统。四是在国际商品馆建设上有新突破。抓紧开展国际馆布局规划和招商工作,加强与境外制造业基地对接,积极引进各类优质境外商品,大力引进国内外品牌企业及其实力商入驻。充分利用公共型保税仓库,深化义乌小商品监管便利措施,提升涉外部门服务功能,扶持国际馆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做强做大进口、转口业务。

深化改革开放,为加快市场转型升级增添动力。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全力争取将义乌市场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层面加以关注,积极推进义乌商贸改革,赋予义乌先行先试的权利,以更强大的动力驱动市场转型升级。一是争取设立“义乌国际贸易试验区”;二是规划建设“义乌港”;三是全力争取口岸正式开放;四是争取设立综合保税区;五是争取开通“港澳自由行”;六是争取建立接轨国际规则的金融监管服务机制。

优化市场管理服务,提升市场软实力。一是积极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加快金融商务区、内陆口岸场站、国际文化中心、国际博览中心等建设,做大做强义博会、旅博会等展会,争创“部省共建现代综合示范物流基地”,努力打造长三角重要旅游目的地,加快北门街商业广场建设,推进会展、物流、金融、旅游、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二是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加强外国人服务中心建设,设立金融服务中心和采购商服务中心,全面推开市场商位质押业务,大力推广市场特色银行卡和金融自助服务,加快推进结算、授信、信用三大平台建设,完善市场配套服务设施,强化市场服务功能。三是努力降低市场商务成本。加大市场广告宣传投入,尽可能减免市场经营户物业管理费、空调使用费等费用,扩大商位质押金融服务面。积极探索改进商位供给方式,完善商位管理办法,探索建立公平有效的退出机制。四是提升市场经营主体素质。稳步推行“征3退3”政策,引导经营主体公司化改造。设立国际商贸城培训中心,加强经营主体培训。加强商业文明体系建设,推进经营业态、交易方式创新。五是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健全知识产权、商品质量等综合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监管水平。

上一篇:创新农村发展机制 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下一篇: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临港工业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