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双语教学新思路

时间:2022-08-19 02:50:55

医学生双语教学新思路

一、目前普通医学院校专业理论课双语教学普遍存的问题

双语教学是使用两种语言讲授非外语语言类课程和专业外语课程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全球一体化的大趋势下,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国际化合作愈益密切。“双语教学”现已成为教育国际化的标志之一,越来越引起各国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2001年8月8日,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在医学本科生中开展医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目前的国内医学双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双语理论课时不足。所谓双语教学,是指以母语和一门外语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的教学模式。基本的双语教学模式包括以下三型:(1)沉浸式双语教学。(2)过渡式双语教学。此型要求刚进学校时,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3)保留式双语教学。由于语言环境的限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学院校采取保留式双语教学。对于汉英双语教学,很多教师认为就是采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进行教学,也由此诞生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如中文教学附加一些英文词汇解释,英文幻灯加中文授课,中文幻灯加英文翻译,英文幻灯加英文朗读式讲解或英文课本加全中文教学等等。汉英双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专业课采用全英文教学,因此,如何合理分配中文和英语的比例是授课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原则上应在保证学生掌握所学专业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地采用英文教学。然而,医学专业知识复杂难懂,有的内容即使采用全中文授课,学生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因此,很多老师都采用中英文互译的教学方式,期待能让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领会专业知识。但结果往往是老师翻译占用了太多课堂时间,在规定学时内完成不了规定的教学内容;学生只来得及注意中文部分,无暇顾及英文内容,更谈不上理解与融会贯通了。最终学生不但英文没学好,还影响医学知识的学习。双语教学要求教学时数比单语教学要长,因而存在教学计划以及授课学时如何调整的问题。

2.师资短缺。师资短缺是影响医学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师是推动双语教学的关键。但目前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具备专业素质与外语能力的教师十分缺乏。在重点大学也许有很多讲一口地道英语,富于医学背景的教师保证双语教学的需要。但是在象我们学院这样的地方性大学双语师资严重不足。一些有经验的教师虽然有广博的专业知识,但外语水平较差,而一些年轻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外语功底,却又缺乏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因此,真正符合双语教学要求的师资十分有限。

3.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薄弱。双语教学强调水到渠成。它比较适合专业和英语基础都很扎实的学生。普通医学院学生,尤其是五年制学生入校时大学英语的水平就不高,大部分学生到第四学期结束都达不到四级要求。不少学生仍存在听不懂、看得慢现象,更无法用外语直接进行交流、对话。因此,即使到高年级阶段才实施全英文教学对他们而言仍然存在困难。医学英语相对于普通英语而言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词汇的海量性和构词法的规律性。普通英语注重培养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医学英语的学习重点在于词汇的学习。医学本质上是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专业的交叉学科,医学的发展也常常以这些学科的突破为基础,加之医学研究的是人体结构,所以,医学中出现的词汇面广量大。尽管如此,医学词汇的构词法却有其特殊性,它们大部分都有固定的词根或前后缀,词根cardi-(心脏)加后缀-ology(学,学科)构成cardiology(心脏病学),加后缀-pathy(病)构成cardiopathy(心脏病);加后缀-itis(炎症)构成carditis(心炎);再比如ot(o)-(耳)加-ology构成otology(耳科学),加-pathy构成otopathy(耳病),加-itis构成otitis(耳炎)。由此可见,由词根的学习可以迅速扩大专业词汇量,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医学基础课如解剖、生化等涵盖了医学中的大量词汇,其构成了医学词汇的主要部分。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基础学科的词汇,不懂得用词缀法,联想法,对比法等词汇学习方法掌握词汇,对于后面临床课程的双语教学必然造成理解上的困难。

二、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的新思路

1.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的意义。除了以上提到的问题,理论课进行双语教学还存在缺乏适合的英文教材,缺乏良好的语言氛围等不足。由于目前无法要求医学生全面使用原版教材,很多学校采取了节选原版教材以复印件作为教学教材的做法,这是目前比较理想的过渡手段。意识到缺乏氛围问题,学校积极采取措施营造学习外语的大环境。如聘请外籍英语教师进行英语教学,开展英语角活动,开通校内英语广播电台等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吸引学生的广泛参与,营造出了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同时也提高双语教学课程内容的接受能力,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如何基于本文前面谈到的理论课双语教学学时少,学生英语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进行双语教学呢?是否可以考虑把双语课改到实验课进行呢?由于医学理论知识复杂,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差以及师资短缺,很多老师都感受到学生需要一个从基础英语向专业英语过渡最终进行双语教学的从易到难的、有浅入深的渐进过程。有的老师尝试在教学方法上了做有效的调整:对于浅显的问题,用外语教学,而重点难点问题则用汉语讲授,随着学生适应能力的不断增加,再提高用英语讲解的比重。我院的老师在双语教学问题上也做了大胆的尝试:由实验课开始进行双语教学,既而过渡到理论课的双语教学。在普通的医学院校,实验课进行双语教学和理论课的双语教学相比有着更大的可行性。首先,实验课都是以小班或小组为单位开展的,学生人数一般都在30名左右。小班授课可以大大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机会。可以通过系列的教学活动活跃课堂氛围,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师生互动。传统的医学理论课基本上都是大班教学,人数一般超过一百人以上。在这样庞大的课堂上搞双语教学,很多有效的教学手段无法开展,师生无法得到很好的配合,学生学习效果大受影响。而国内研究者曾进行的一次教学试验也对此提供了佐证:作为试点的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生们接受双语教学学习周围血管疾病、阑尾炎、门脉高压症等外科知识,不仅教学多媒体内容均为英语,而且教师基本以英语授课,中文讲解时间不超过50%;而成人本科生们的教学则完全以中文授课。结果两相比较,基础较差的后者最后考试的平均成绩居然比前者的平均分高出近10分之多!其次,大家都知道,作为一般高校,双语教学难以一步到位。在医学双语教学中颇有心得的北大医院儿科陈永红教授认为,双语教学不是在教学中随便加入点英文“作料”那么简单,但也不是要着力培养英语人才,关键还是要因材施教,分阶段分层次地传授英文理念、营造英文环境,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能握紧英语这根重要的“拐杖”。实验课的双语课可以使分层次、分阶段、由易到难的教学方式得以体现。老师根据学生英语水平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实验班,不同的层次采用不同的双语模式。例如,英语基础很好的学生采用全英文教学;稍差的学生采用过渡式双语教学;而把那些基础英语就很差的学生分为一组,进行以母语为主适当加以英语补充的做法,从讲授专业术语、定义、小结,到部分用英文授课、辅以英文解释,逐步过渡到全英文教学。这种分级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经过对学生的考核和调查问卷等方式重新分班,确保双语教学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体现个性,做到因材施教;再有,医学生的实验课学时都较长(一般都在3到5个学时),这就弥补了理论课双语教学学时数不足的缺点。教师可以根据本次实验内容难易多少灵活调整双语教学的比重。不至于会因为中英文比例使用不当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可以说,实验课开展双语教学是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也是符合普通医学院校客观条件的。

2.实验课双语教学在我院尝试。我院比较重视双语教学。基础医学院举办了多界双语教学教师培训班和双语教学比赛。在促进双语教学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双语教学老师。此外,我院邀请一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来讲座,聘请外籍教师对部分班级授课,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有了更多的接触医学英语的机会。对于基础实验课,鼓励老师用双语教学。目前,我院有人体解剖学,临床预防医学,病理学等学科的老师在尝试双语教学。在教材的选取上,我们老师采用的是自编教材(在参考了国外书籍和最新的医学发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编写出符合本院学生英文水平的教材)和英文原版教材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英语水平低的或低年级的学生,采用自编教材;英语水平好或高年级学生,则采用原版教材,让他们领会地道英语的内涵。在实验小组的分配上主要依据学生英语水平,做到分级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英语基础弱实验组,要求他们记住一些专有名词解释,尽量用英语撰写实验报告;英语基础好的实验组,除了必须要用英文写实验报告外,还在考试中采用英文卷或部分内容采用英语试题,让学生尝试英文解答。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方面保持了基础稍差的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保证了基础好的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的提高,英文思维习惯得以培养,这无疑有利于双语教学的普及与提高。经过几年双语教学的实践,可以说是成果显著。课堂上,部分同学能用流利的英语复述所学内容。课后,大部份同学能够借助词典读懂原版英文医学著。

(作者单位:广西桂林医学院大学外语部)

上一篇:关于大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对独立学院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