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和谐生活 关注食品安全

时间:2022-08-19 02:33:12

关注和谐生活 关注食品安全

【摘 要】近来,一连串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报道,引起了国人的轩然大波。我国政府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解决食品安全等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本文拟从伦理学角度出发,用伦理学原理分析当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探讨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食品安全;伦理;道德;生态环境;执法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来,层出不穷的问题食品却让人忧心忡忡,食不下咽。人们还在担心餐桌上的“地沟油”时,“瘦肉精”、“染色馒头”、“牛肉膏”等又接踵而来。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清晰的看到,没有健康的体魄,何来社会的长治久安?何来社会的发展进步?

一、食品安全的内涵

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从生命伦理的角度而言,食品安全表达了一种对人们生命安全的呵护和尊重,表现出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与共的良好生命姿态。包括两方面:一,有充足的食品供应,解决饥饿的问题;二,食品富有营养及安全可靠,所摄取的食物要富含能保证人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总的来说,伦理学上的食品安全就是在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食品领域,伴随着食品的生产、流通、供应、消费等过程而产生的道德关系的总和。

二、从伦理学的角度分析当前食品安全问题

2.1 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造成了环境的污染

近年来,有些不法食品生产者,被利益驱使,在鱼塘投入化肥对鱼进行催长,严重污染了水质;还有的果农,对正在生长果蔬注入催长素、膨胀剂之类的化学物质。一方面,破坏了植物的正常生长,发生变异;另一方面,残留的化学物质破坏了土壤酸碱性。恶性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环境污染,值得进行深刻反思,它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实践证明,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直接解决的问题,依靠其自身的自净功能,需要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里,倘若类似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发生,只会导致污染越来越严重,不利于环境的可持续,也不利于经济的循环发展。近年来,国家提倡循环经济,食品的安全问题,毫无疑问在理念上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我们发展循环经济的宗旨相矛盾。

2.2 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导致了资源的严重浪费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大力节约能源以及重要资源,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则导致了我国资源的严重浪费。如:双汇集团因“瘦肉精”事件被曝光之后,将400余公斤含有“瘦肉精”的猪肉都埋入土壤中,与此类似的还有,“染色馒头”、“发霉的月饼”等,透过一个个鲜活的例子,我们看到的是让人痛心疾首的资源严重浪费。双汇集团埋肉事件,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网民们在感慨自身的利益得到维护的同时,对400余公斤猪肉表示惋惜,不少网友表示,这的确是一笔巨大的浪费!结合我国的国情来看,我国虽然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但是不容否认,我国的人口众多,任何一个巨大的数字,除以十三亿都会变得渺小,这样我国人均占有的资源相对较少。那么,又还剩多少资源可以值得我们去浪费?

2.3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违背了诚信原则,与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背道而驰

据调查统计显示,诚信生产食品的企业,其所获得的利润远远高于为图一时利益而昧着良心进行食品生产的商家。诚信就是一个企业的招牌,是一个企业长期以来留存下来的无形资产。早在先秦时期的儒家,重义轻利的观点就已经存在了。到了汉朝,董仲舒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由此奠定了正统儒家义利观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恶性食品安全问题,不仅违背了商业道德中的诚信原则,同时与中国传统的崇德重义的价值取向相背离,从其本质上来说,就是商家不能根据食品生产法的规定,生产安全的食品;是生产者通过各种不法手段,不顾消费者健康与安全,谋取最大利益的问题;是通过不道德手段进行竞争,抢占消费者市场的问题。这些都触及了我国的道德和法律底线,危害了消费大众的生命安全,也损害了其他企业的正当利益。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我们社会的发展需要诚信,我们渴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我们在呼唤诚信。

2.4 从社会生态的角度看,食品安全问题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透过种种现象,我们清楚看到食品安全问题破坏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秩序,违背了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扰乱了竞争的公平性。从社会生态的角度来看,食品安全问题如果不得到良好的处理,则会助长不良的社会风气,阻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虽然目前陆陆续续已经被查处了不少生产问题食品的厂商,但是仍有不少不法制造者存在于一些黑暗的角落,继续侥幸生产问题食品。正当的企业受到利益上的侵害,为了在竞争中取回主动权,也纷纷效仿,那么这个社会将继续混乱下去,届时,不良的社会风气将继续不停的蔓延,此为其一。另一方面,目前我们社会也存在着一些生产问题食品的作坊主买通卫生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的现象。执法人员都对这样没有营业执照、没有卫生证明就进行食品生产的黑作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进一步说,如果人人都想方设法买通执法人员,那么,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还有谁能予以保护?他们的健康安全又谁能负责呢?试问,最后受到问题食品危害的人又是谁呢?

三、当前恶性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在商品经济中,每一个生产者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想获得利益的最大化,这在我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的。而今,却出现生产者为获得最大利润,在食品中使用廉价化学替代物,甚至在食物源头添加有害药剂促使食物不正常生长等手段来谋取高额利润。这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审视所谓的“理性经济人”。他们真的理性吗?

3.1 为了在市场中获得主动权,忽视商业道德,在利益驱使下,运用不正当手段参与竞争

商业活动主要是通过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买卖行为而实现的,而协调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伦理关系就是商业道德。人们常说,薄利多销。在中国,绝大部分的消费者都较为节约,相较于价格偏高的食品,他们更乐于接受价格偏低的可替代品。正是由于不法商家利用了消费者在价格上“趋低”选择替代品的心理,使其在竞争中获得了主动权,尝到了获利的甜头。于是,就有了这样的不法生产者,为追求更大的利润,从生产原料上下手,利用廉价的化学成分代替生产材料来降低成本,全然不顾消费者健康。这严重的违背了商业道德中的诚信以及正当求利的要求,而这些食品制造者以这种不正当的方式参与竞争,不仅危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同时也侵害了其他诚信竞争商家的正当利益。

3.2 我国当前关于食品安全的法治尚不健全,监管力度不够,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薄弱,纵容了不法食品生产者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大街小巷都充斥着各式快餐店、流动摊点等。他们没有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在不具备任何卫生许可的条件下进行生产作业。当执法人员前来检查时,他们四处逃串,甚至于买通执法人员。类似现象,被查处的不法制造者也为数不少,但依然不时的有类似事件发生,这说明我们目前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制不健全。一方面,执法人员进行执法的过程中,不是完全有可供依据的法律,同时,由于市场生产集中度比较低,加上卫生监管人员有限,经费有限,导致监管力度不够。另一方面,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倘若发现购买的食物存在质量问题,大部分的购买者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维权意识较为薄弱。从某种程度来说,以上原因纵容了部分不法食品制造者。

四、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建议

4.1 建立食品安全加工生产机制,发展生态经济

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生产源头。要严加控管食品加工行业的生产原料,净化食品生产源头,保证用于加工的原材料符合国家的生产标准,建立和完善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监控机制,加强食品原料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发展生态经济,规范食物种植、养殖等过程中农药、饲料等的安全使用。运输过程中,注重食品的保鲜。生产过程中,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生产车间的卫生,以及相应食品制作人员的个人卫生。在生产的各个环节注重各种材料及食品添加剂的合理安全使用。不定时抽查食品的生产过程,严肃食品生产,最终保证食品所用的生产原料完全符合国家相应的规定,使得生态经济成为真正注重和谐与发展、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新型经济。

4.2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对食品安全管理的责任范围实行分片区分管,增加执法人员执法过程中的责任感以及严肃性

首先,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制度至关重要。一方面,执法人员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有利于食品生产者在生产食品过程中畏惧于违反法律。其次,对超市、商店、作坊等责任范围实行分区管理、监督、质检,有效的避免盲目管理的弊端,再次,增加执法人员的责任感以及对工作的严肃性,这就要求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技能与职业道德,行政能力与执法水平,意识到作为食品安全执法人员的责任感,认识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严肃性,做到公平、公正、文明执法。最后,严厉制止不法商家企图买通执法人员的行为,严格履行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能,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4.3 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做绿色理性消费者

首先,对人民群众进行伦理道德教育,有利于将伦理道德内化为自我的认知结构,从而外化为自身的实际行动。其次,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如:道德两难问题的情境再现等,思索作为消费者与生产者的不同立场。通过所听、所做、所感、所想,真正的体会到在社会不同角色人应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时刻用伦理道德约束自己的行为。最后,做绿色的理性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学会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并自觉理性的抵制问题食品,倡导绿色生活、低碳生活、安全生活,时刻用伦理道德内省自我。

4.4 建立市场检测体系,增加媒体透明度

首先,建立市场检测体系,定期或不定期对市场进行检测,让恶性食品安全问题无处藏身,对于恶性食品制造企业,责令其整改甚至停产。其次,加强群众的监督力度,如:实行有奖举报、公开信箱等透明举报制度,鼓励消费者学会利用正当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网络、报纸、电视台等应有计划、有针对的对食品监测的结果进行适时报道。增加透明力度,表彰优质、合格、高质量的食品,曝光质量存在问题、不合格的问题食品。全方位的对食品安全问题展开关注,让消费者认清商标品牌,远离问题产品,真正让消费者吃的安心,吃的放心。

【参考文献】

[1]卢风,刘湘溶.现展观与环境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亚当・斯密 国富论(下)[M].敬年译,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3]肖群忠.伦理与传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汪石满.中国伦理道德[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5]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M].杨通进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6]王莹,景枫.经济学家的道德追问――亚当・斯密伦理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上一篇:廉租房对房地产市场和和谐社会的影响 下一篇:简论当代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