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论纲

时间:2022-08-19 12:15:20

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论纲

【摘 要】 在当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和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和水平落后于其他知名高校的现实下,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从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已毕业会计专业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三个视角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审视,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构建出适应西部民族高校现状、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的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机制等在内的会计专业实践体系,以完善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开展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可行而又适用的框架。

【关键词】 民族高校;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渐从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转变,大众化教育实质上就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坚实的实践教学。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强化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其是培养高质量会计应用型人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民族高校由于其所处地域和办学条件等的限制,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条件和水平相对落后于其他知名高校。根据西部民族高校的现状,建立起适用的、有特色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也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然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应耦合西部民族高校资源和会计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从实践需要的视角来建立实践教学体系。按此思路,本文拟提供一个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框架。

一、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研究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第5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高等教育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2010年7月13日,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可见,加强实践教学已被我国提高到相当的高度。因此,研究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关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纲要》提出的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离不开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具体实施,其是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根本措施之一。因此,研究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进而提高西部民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对《纲要》精神的贯彻落实。

第二,是适应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变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环境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1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十一五”教育改革发展及“十二五”教育工作的新闻会上表示,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6.5%,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我国已经基本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模式向大众化教育模式转型,从规模扩张转向注重人才质量的培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搞好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表现。

第三,可以提高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虽然以2006年2月15日《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为标志,我国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实质趋同,但是,我国不同地区会计发展水平仍然是不平衡的,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企业会计水平也存在差距。受制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同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也是有差异的,特别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落后。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应结合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高校的实际状况进行准确定位,突显出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而强化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则是体现其特色和提高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

第四,可以增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学科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普遍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其会计发展和应用水平也普遍落后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民族高校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为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结合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会计发展和应用状况,来培养其所需要的会计专门人才,是西部民族高校服务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可以增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学科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理论研究现状分析

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下,不但会计人员所面临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对象愈来愈复杂化、多样化和动态化,而且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要求亦越来越高。针对这种现实,我国会计理论界、相关部门与组织都对会计教育改革给予了极大的关注。1996年,原国家教委高教司立项“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课题;1999年,中国会计学会下达了“面向21世纪的会计学历教育改革研究”的会计教育课题。面对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教育的冲击,孙铮、王志伟(2002)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会计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汤湘希在《会计教育改革研究》(2002)一书中对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层次会计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刘玉廷(2004)指出高级会计人才应具备五个方面的职业能力。在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上,牛丽文(2003)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其组织方式进行了设计;刘秀清(2009)认为会计实践教学要科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江兰天(2009)认为,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应以校内实验环节为基础,以校外实习环节为补充;陈景和陈苏广(2010)提出了会计实践教学的校外直接途径和校内间接途径。

可见,学者们都十分注重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认为应用型会计人才教育模式是我国会计教育模式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人才培养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适应性地从注重学生的研究能力转向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并从内涵与外延上建立起实践教学体系。但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与外延怎样,如何实现,至今却还未形成统一的模式。

(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总体来看,我国西部民族高校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展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基础资源和师资力量,并已通过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实训、校外实习等环节实现。这些环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校内实验,即针对会计专业课程配合开展手工模拟训练和电子模拟实训;二是校外实习,即学年见习或毕业实习。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

多年来,我国高校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在会计教育中仍然强调会计知识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形成了“重理论,重实践但缺少实践”的会计教学模式,忽视了实践教学在会计教育中的重要性。目前,各高校所开设的会计实验课程基本上是依据理论课程体系而设置的,设计方案、实验方法相对简单,对学生实验的要求较低,而且实验目标不很明确,实验内容或是缺乏系统性,或是缺乏仿真性,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任何教学活动都应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会计实践教学亦如此。目前,我国各高校会计专业师资参差不齐,会计实践教学起步和发展各异,没有形成一套适应各高校自身情况的切实可行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使得很大一部分高校盲目模仿知名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活动,而没有考虑到本校的实际状况和所培养会计人才的实际需要,从而造成了学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脱节,会计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3.会计实践教学内容单一、范围狭窄

目前高校会计实践教学主要以模拟实验为主,分为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无论是单项实验还是综合实验,都主要是在实验室中进行。但是,在会计专业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使得实验室建设往往以拥有多少实验设备为标准,而忽视了对会计专业实验体系的整体设计。同时,会计模拟实验所用的资料多为教师提供,仅仅局限于企业简单的账务处理,重会计专业实验的流程而轻视其实验的内容,使得学生只能机械地按照会计工作流程完成模拟实训。

4.会计实验过程呆板

仅限于对会计工作流程的了解与掌握的会计实验,其目标层次较低,实验内容简单落后,再加上整个实验过程处于固定封闭状态,缺少必要的仿真环境和创新环境,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另外,实验中会计工作的条件十分全面和规范,很少需要学生的专业职业判断,同时又缺乏对诸如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筹资策略等内容及其与企业财务运作关系的要求,使得学生和实验指导教师都将目标与重点放在了企业的基础财务核算上,忽视了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提升。

5.校外实践效率不高

校外实践是组织学生到企业或实践基地开展实地实习,熟悉会计环境,参与或直接顶岗工作,进而掌握基本的会计技能。但是,由于经费等众多因素的制约,高校往往很难建立起满足需要的实习基地,学生真正能够深入到企业会计部门进行会计顶岗实习的机会并不多。同时,由于会计专业学生的实习环境大都是企业、公司等生产经营单位,而会计工作岗位的责任重大,造成了学生到会计工作第一线顶岗实习有一定难度,严重制约了学生校外实习的有效实施。另外,由于实践基地的缺乏,不少高校往往采取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进行实习的方式,这种“放羊式”的分散实习方式使得指导教师无法对其监控和指导,从而达不到实习的预期效果。

三、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应在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现有实践体系所存在问题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要求的基础上,构建出适应西部民族高校现状、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会计专业实践体系。会计专业实践体系是由众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包括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教学组织、方法与手段、考核机制等,其既有融于相关课程之中的,也有独成体系的。这些要素的具体内容便构成了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体内容。

(一)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目标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必须要回答“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两个基本问题,并以此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要素。“培养什么人”涉及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定位,这也是构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培养具有较强会计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普遍需求,也是所有高校的共性目标。但是,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高校而言,由于其教育资源和社会环境及其所面对的社会需求不同,其目标可能不尽相同。因此,要构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必须明确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什么。

(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是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重要方面。传统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从属于理论教学和课程教学,其目的是通过实训来验证和深化理论教学,与会计职业岗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具有直接的联系。这种重校内实验轻校外实训、重实验流程轻实验内容、重课程内容实验轻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内容,达不到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建立起与“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相适应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构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核心之所在。

(三)会计专业实践的教学组织方式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离不开适宜和有序的教学组织。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不同内容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相应的教学要求,有的需要校内实验,有的需要校外实训;有的需要课堂同步实训,有的需要课外自主实训;有的需要实验室模拟实训,有的需要实际顶岗实践。另外,校内实训场所、校外实训基地的承接条件等也对实践教学的组织起到一定的制约。因此,不可能对所有的会计专业实践内容采用统一的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为此,需要根据不同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

(四)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方法与手段

不同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方式,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保证其得以有效地实施,进而达到提高实践教学效率与效果的目的。为了生动、直观地演示会计实践工作的过程、方法,使学生身临其境来体验会计工作角色,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较多地采用视频演示、动画演示、小组讨论、情境教学等方法与手段。同时,为了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效益与效率,多媒体、网络实训等也是提高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这些方法与手段如何与不同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组织活动相结合,并保证其得以有效地实施,是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得以有效实现的重要保障。

(五)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主要包括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两个方面。考核标准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应达到什么样的标准,它既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依据,也是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评价基础。而考核方式则是根据考核标准如何对实践教学成效和学生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具体实施考核的问题。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尚未形成一个规范的考核体系,其考核还主要是按课程考核的标准和模式进行。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的不规范造成了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随意性。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规范详尽的评价标准,是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

四、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设计

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思路与设计,不应只局限于高校内部,仅仅依靠研究者的理论分析与阐述,而应采取从外到内的方式进行,即通过从事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已工作的会计专业毕业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三个视角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审视,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问题。依此思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研究:第一,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反思。主要是有针对性地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可从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师、已毕业工作的学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特别是西部地区用人单位三个视角来审视。第二,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需求状况。主要应研究用人单位特别是西部地区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创新能力的要求,以明确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解与需求,以及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会计专业实践能力应达到的标准。第三,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根据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以及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提供思路,进而构建出适应西部民族高校现状、满足用人单位需求的会计专业实践体系。

以上三个方面可分两步实施:第一步,实证研究。实证研究主要是问卷调查与访谈,以及相关信息数据的处理。通过问卷调查法来了解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及其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他们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解与要求,以及其对提高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建议。但是,问卷调查有其固定性和局限性,因此,关于用人单位的了解还需要借助访谈法,通过与用人单位相关人员面对面地交谈来了解和收集相关信息资料。在问卷调查与访谈中需要了解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评价已毕业会计专业本科生的实践能力状况,其适应和胜任相关岗位的程度;二是了解已毕业会计专业本科生所具备的实践能力与用人单位对其实践能力要求的差距有多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三是了解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理解与要求;四是已毕业会计专业本科生及其用人单位对西部民族高校提高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建议。第二步,理论分析。理论分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理论分析;二是根据西部民族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构建一套相对完整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不是从无到有的重新建立,而是在现有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改革而形成,这其中既考虑到西部民族高校的实际状况,也考虑到现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以及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按此研究框架开展研究所构建出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能满足西部民族高校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又能满足用人单位对会计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的需求,进而提高了西部民族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景,陈苏广.会计实践教学在高校会计专业中落实的途径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 杜娟.会计实验教学:现状、问题、对策――会计实验教学研究述评[J].会计之友,2010(4).

[3] 江兰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会计之友,2009(7).

[4] 刘秀清.会计实践教学的新思路[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9(7).

[5] 牛丽文.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及其组织方式设计[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1).

[6] 王福英,林艳新,侯新.创新创业教育与会计学专业教育融合探讨[J].会计之友,2010(3).

[7] 相子国.新形势下会计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1).

[8] 张静伟.构建规范化会计实验教学体系及其实施模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7(6).

[9] 许家林,高文进,孙贤林.会计教育国际化的形成基础:职业要求标准的变迁与影响[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3).

上一篇: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背景及内容界定 下一篇:对销售百分比法改进与完善的分析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