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错题集的建立成因与应用研究

时间:2022-08-19 11:56:28

高中数学错题集的建立成因与应用研究

【摘要】人的大脑在记忆方面会时常更新,间隔时间过长就会遗忘一些事物或规律等,高中数学错题集的建立就是源于此。因此本文从错题集建立的成因入手,研究了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当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 错题集 成因 应用

错题集的出现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自身不足的渠道,同时也为巩固学生所学知识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因此,教师应未雨绸缪,使学生充分利用起错题集,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数学建立错题集成因

有一个现象特别突出,许多学生总有一种感觉,面对同一个“陷阱”,始终会出现同样的错误,歌德曾言“错误与真理的关系,就像睡梦与清醒的关系,一个人从错误中醒来,就会以新的力量走向真理。”简而言之“失败乃成功之母。”事实上,每一位教师,每带一批学生,都会要求同一项内容:准备好一个本子,专门收集典型问题,随时查看,避免重蹈覆辙。然而,能够坚持的学生并不多,能够坚持检查的教师也不多,这就导致刚刚讲过或做过的题目,下一次遇见类似题或者原题,许多学生还是会出现错误的情况。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解题方面,出现错误是很正常的情况,不可能每次都获得满分。从人的记忆角度来看,人的记忆有一种共性,即先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认知,在脑海中产生记忆,过一段时间后会遗忘,然后继续通过认知,产生记忆,过一段时间后再一次遗忘,如此循环。高中数学当中的知识点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尤其是在出题方面,较为灵活。特别是大题,一般都会综合性地考察相关的几个知识点,若将提问方式变成有梯度的提问,对学生来说就比较简单。但若是将几个知识点综合起来提一个问题,那就有一定难度了。这就是常常提到的变式,这种变式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违背其认知特点的,同时很多学生孤立地看待知识点,在解题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总结、归纳,并时时复习,很容易就会遗忘,进而在解题中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各类考试,通常都会有曾经做过、讲过,甚至考过的题目,有的甚至就是课本上的练习题改变出来的变式。然而,许多学生还是容易在跌倒的地方再一次跌倒。为什么会频繁出现这些现象,归根结底就是学生遗忘了,所以每一位教师都会强调“错题集”。

二、错题集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1、错题集分类

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当中一般有三种类型,包括订正、汇总以及纠错。订正型主要是收集所有错题,并进行订正。汇总型主要是将错题进行分类归纳,一般按课本章节。纠错型同样是进行分类归纳,但划分原则主要是按错误的原因进行。

2、错题集功能

在高考状元的访谈中,都有提及错题集的重要性,错题集的功能是有目共睹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有效促进策略和习惯的改善,节约时间。事实上,在练习中做错的题目,暴露出学生的弱点和不足,对于教师的教学策略而言是极有帮助的,同时学生经过对收集起来的错题进行反思、总结,也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高中三年的时间,涉及的数学内容较多,题目练习也会很多,做错的题目往往是分散的,若不进行整理归纳,就会很容易遗忘,而错题集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也能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错题集应用要点

错题集的应用,有几个要点需要注意。

(1)收集与反思

根据人的记忆特性,遇到错题,应当及时解决,若间隔时间较长容易遗忘,记不起当时的错误原因。因此恰当的做法是及时纠错,改错。这就牵扯到错题在错题集上的摘录形式,举个例子。

分析:该题的错解原因在于没有对函数的定义域进行考虑。而函数 的定义域应该是 ,因此,正确的答案应该是B,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画出函数 的草图(图1),根据图像得出 ,故选B。

(2)时常阅读并练习

建立错题集的目的是总结归纳并反思,因此需要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时常阅读。最好是间隔一周就应翻阅一次,特别是在考试前,更应结合知识点,重新认识,牢记教训。

(3)归类并补充

错题集的收集归类,可以依据自身的风格来定,既可以按时间的先后,可以按章节,还可以按错误原因,如上文的例子就可以归为一类。同时要留有足够的解答空间,以便后续更换或补充更优方法。要注意,错提的归纳收集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否则无法发挥出错题集的功能。

结束语:

错题集的建立成因,人的记忆因素占据着很大的比例,因此,各科教师一直在强调要时常复习、巩固。错题集建立的目的就是提供给学生把握重点进行复习的渠道,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建立错题集不仅要持之以恒,还应掌握一定的方法,同时要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发现自身的不足及时调整,从而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胡啸天.“错题集”在高中数学学习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2016,03:52.

[2]龚小兵.《数学分析》教学与中学数学衔接困难的成因分析及解决建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0:239-241.

[3]王海涛.浅析高中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J].科学教育,2011,03:74-76.

上一篇:浅谈中职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改革 下一篇:浅析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