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教学公共艺术论文

时间:2022-08-19 09:38:13

高职院校教学公共艺术论文

一、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意义

(一)公共艺术课程有利于培养审美素养公共艺术课程在培养高职学生的审美素质上起到了启发和熏陶的作用。在高职探析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邹琳玲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摘要:随着中国教育发展,对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视和认可程度加大,我国在发展公共艺术教育方面的成果值得肯定,但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还无法满足国民教育的需要。特别是在教育部颁布有关课程指导后,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依然存在不足,需要从教育组织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来继续深化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问题对策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通过设置高职学生参与课程实践的内容,鉴赏国内外的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和开展丰富的艺术活动,参与其中,在活动中端正良好的审美意识形态,培养一定的艺术审美品味。通过参与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不同风格和艺术特点的优秀艺术文化成果,融合多元文化特质,激发思维发散,通过艺术文化的气息来引导高职学生能够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气质和意识,学生素质更加突出。因此,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对高职学生而言,不仅是艺术的鉴赏,更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和创新思维的一种渠道,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

(二)公共艺术课程有利于提升综合素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是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是通过“工学结合”的实践理念,来培养专业、高素质人才,高职院校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素质能力培养,也需要为国家培养更多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通过扎实专业基础,积极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成为学生努力的方向,这样有助于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公共艺术课程在发展综合素质教育方面,起到了补充和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李岚清曾经说过:“艺术素质教育不是技术教育,不是抚琴唱歌,是人的素质教育,不是基本教育,是更高层次上的素质教育。”高职院校通过设置公共艺术课程,有助于拓宽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局限性,推动“技术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相互结合,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推动创新能力发展和更加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素质能力支持。

(三)公共艺术课程有利于完善和谐校园创造和谐校园是高职院校赖以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和谐校园文化的培养,可以推动教育过程中的有关要素的协调发展,育人环境的和谐是通过孕育素质教育中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氛围,让高职院校师生展示出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优化校园教育氛围,使得师生工作和学习环境更加完善。高职院校以专业技术培养为主线,而通过设置公共艺术课程,在多元化的公共艺术氛围营造下,可以填补人文艺术素质培养的空白,让校园文化更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人文教育环境下更加活跃。公共艺术课程提倡的艺术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高职学生的个性特质鲜明。公共艺术课程是可以让艺术与生活相互结合,通过培养高职院校的鉴赏艺术能力和创造艺术思维,把学生的生活环境融入到艺术文化教育中,不仅可以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也让这种氛围影响学校教育,优化学校教育。

二、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课程的现状

(一)教学大纲未规范、公共艺术课程定位模糊教育部对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中,提出选修内容可以参考:《指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将《艺术概论》、《音乐欣赏》、《美术欣赏》、《舞蹈欣赏》、《戏剧欣赏》、《书法鉴赏》,《歌剧欣赏》。虽然教育部的指导方案起到了基础作用,但还是没有统一的教学纲要和计划来配合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缺乏教学大纲的公共艺术课程,在没有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下,学校的自主性提高,但该课程还处于初步推广阶段,许多学校没有意识去加大完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因而,导致高职院校中,许多学校仅仅提供少数的选修课程,教学目的无法实现,教学效果不佳。公共艺术课程定位模糊,无法确认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教学计划。学校设置课程,首先需要解决课程具备清晰的思路和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延伸和拓宽教育范围和水平来完善课程。目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课程目标的设置简单,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方面,许多高职院校在没有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下,难以突破,甚至学校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目标一个都难以达到,课程设置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太强,教学内容杂乱。因此,当前的公共艺术课程基本上还处于自主设置的阶段,无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选择仅依靠教师的自我考量,基本上没有经过论证或随意性很强,艺术课程停留在选修课程阶段的形式主义教学模式比较突出。

(二)教师人才培养及教学投入不足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内并无开设公共艺术课程的专业教师,教学问题也随之产生。部分的教师往往通过担任公共艺术课程来完成教学工作量,这种以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为目的的行为,无法让教师积极投入和组织推动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完善。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简单,管理松散,学校和教师都简易组织课程,完成教学任务而提供课程选修,这种选修课程设置,也仅仅通过少量的教学课时来完成计划,教学的质量无法提升。

(三)学生认识不足、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意识不强学校开设的公共艺术选修课程,让学生无法认识该学科的重要性,仅仅作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选择,学生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因此,专注性和积极性并不强烈。学生的意识不到位,也让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课程实践上,许多学生仅参与教师灌输教学内容,而不主动思考和全面、主动去学习探索,学习的层次比较低,学习的主动性太差,甚至不遵守教学纪律等问题,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三、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存在问题的处理措施

(一)教育组织管理部门及学校相互配合、积极重视公共艺术课程要高度重视公共艺术课教学大纲的制定,学校与教育组织管理部门这两者要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对于大纲的制定具体有以下两者方法进行:一是从上到下,省教育部门针对高职学生独有的特点,不断的学习人才培养的目标,由组织顾问专家制定相应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二是从下到上,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大纲由每个学校自身去制定,大纲要求必须满足本院发展。然后,经过实践教学的不断的检验及专家的评议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教学大纲。设立专门的教学机构,通过完善教学机构,在教育部门的指导方案下,组织专职教师来推动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计划及目标等,这样有助于更好地推广该课程的教学,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管理,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带动课程教学水平。对课程设置不断的进行改革。为了保证公共艺术课程的课时量,学校要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一方面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另外一方面还能起到安抚教师心理的作用。对于课程时间的具体安排,首先要改变公共艺术课程安排的这种现状,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参观或者是进行其他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学校要对教材的建设给予高度的重视,在保证学生就业及促进学生创业的基础上,将教材的内容和企业文化这两者紧密结合,从而起到双赢的作用。

(二)从教师层面来积极推动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是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公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要从内心自发地重视这项工作,认真备课,选择具有广泛性先进性,以及与专业设置相关的教学内容。其次,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通过采用现场教学法,对于“美术欣赏”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博物馆,带领学生参观艺术家的个人画展或艺术品展览,这种教学方式,学生所获得的艺术感受具体生动、丰富细腻,远远多于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的笼统介绍;对于“戏剧欣赏”课程,可以带领学生去剧场体验,也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地方曲艺的表演,或者与学校团委活动结合起来,鼓励学生自编自导,进行创作,既发挥了他们的创作表演才能,又挖掘了其学习的自主性。最后,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考核方式。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考核方式,而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综合运用表演、创作、艺术设计等形式,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起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充分重视。

(三)从学生层面来转变学习态度,提高自身素质学习态度决定学生未来学习的效果,学校应该宣传该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并主动要求专业教师来推广,形成一个品牌课程,教学内容丰富也有助于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当然,更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身的主动参与,来完成教学计划和目标,提升自我综合素质。重视活动实践的重要性,对于参与的情感体验,建立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同于一般的技能教育和知识教育,艺术教育在本质上属于内心的修行、心灵的净化。在学院的公共艺术教研室组建诸如艺术摄影、舞蹈队、健美操队等艺术团体,让学生支持与参与其中。在日常教学中,让艺术摄影、舞蹈队、健美操队能够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践参与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共同合作排练的平台使学生学会配合、协作,通过QQ群,微信群等就教学内容及方式进行沟通,帮助学生不断进步。

作者:邹琳玲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上一篇:公共艺术提升城市品位分析 下一篇:通识教育理念下改革教育公共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