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年俗韵味浓

时间:2022-08-19 09:36:09

翻开闽西各县的历史,走过这块1.9万平方公里的南国热土,客家人所创造的五彩纷呈的文化和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给人们留下难以忘怀的记忆,使闽西有了“文化之乡”的美誉。

自从汉武帝太初元年,采用“太初历”并规定以孟春为岁首以来,我国民间以春节为元旦,延续了2000多年。辛亥革命后,虽然采用了公历,规定以元月1日为岁首“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春节”,然而,至今客家民间传统习惯,仍把农历春节,视为真正的“元旦”。

客家人过春节,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十二月二十四日“入年假”至除夕为准备阶段;正月初一至初五为过年阶段;年初六至元宵节为余兴阶段。进“入年假”后的准备阶段,家家户户就开始筹备柴片、食油及过年食品,采购猪肉、鸡、鸭,炸豆腐、蒸年糕、做“肉丸”等,尤其是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打扫卫生,清洗门窗、地板、家具等,叫做“扫尘”或者叫“打弹煤”(“弹煤”即火烧烟熏后的灰尘)。临近春节,亲朋之间要互相馈赠过年礼品,过除夕前,大家都要理发洗澡,干干净净过新年。腊月二十四是客家人的祭灶日。也就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灶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将旧“灶君”像取下烧掉,再把新“灶君”像贴上。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据说是为了堵住“灶君”的嘴,要他“上天奏好事,回宫保平安”。到年三十晚上再请回来。“送灶”时家家还点盏油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客家人在除夕前一天,都会用大木甑蒸“岁(年)饭”,亦称“隔年饭”,供奉祖先神祗时,“隔年饭”要插上12双筷子和12根大蒜(逢闰年要加一双筷子和一根大蒜)。要烧纸钱,供桔子、柚子等,有的还要摆上几枚银元(取意有食有财),“隔年饭”要供奉数日,到了初三早晨,“隔年饭”要重新蒸过,全家人一起食用,取意“岁岁有余粮”,到初五“隔年饭”吃完后,才开始放新米下锅煮新饭,这种吃“隔年饭”的习俗,一直沿袭到现在。不过现在年轻人不吃剩饭,所以只有象征性地多煮一点饭,饭里还有一点谷子,就希望舀饭时小孩在叫“有谷”“有谷”,讨个吉利话。

除夕这一天,家家早早地贴上对联、年画,贴上写有吉祥语的红对联和横幅,大厅里贴上大红的“福”字,猪牛圈里贴上“六畜兴旺”的红条幅,兔栏里贴上“玉兔成群”的红条幅,除外还会在许多用具上贴上红纸条,称之为“封岁”、“上红”,表示红红火火。然后宰鸡杀鸭,摆上大公鸡,祭祀祖先、神门。午餐随意吃点,然后给小孩洗澡。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全家团聚的习俗,家人即使在外,也要尽量设法赶回家中团聚,一起饮酒吃年夜饭过大年。菜肴视各家经济情况而不同,一般都会有鱼肉鸡鸭等。除夕夜吃团圆饭的时候,在丰盛的菜肴旁,还不忘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过年。饭前,先给祖先敬酒。席间,给长辈舀汤,让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爱幼。年夜饭,吃得特别早,一般下午四五点钟就开始,一直吃到傍晚,合家共吃团圆饭,同喝辞岁酒,孩子们庆长大,老人们贺添岁。饭后祀灶,迎灶神,然后全家动手,打扫餐厅,清洗碗筷,所有餐具都要用开水烫过,清除油荤腥味,俗称“净斋”。吃年夜饭,一般都有一道用地瓜粉加猪肉做成的菜肴,称之为“肉丸”,象征团圆之意。除夕之夜,客家人有守岁的习俗,家家通宵达旦灯火明亮,称之为“点岁火”,火笼加炭称之为“沤火桶”。大家团聚一起,辞旧岁迎新春,共享天伦之乐。除夕之夜,大人还有给小孩压岁钱的习俗。

正月初一的大门是不能随便打开的,要等待吉时。时辰一到,家家大门打开,焚香鸣炮,霎时鞭炮齐鸣,响彻整个寂静的山野。有的人在开门时,还会在门上贴上“开门大吉”、“万事如意”的红联,在欢腾的鞭炮声中,家家户户男女老幼互相拜年祝福。新年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先人们称之为“三朝”。古时客家人初一早,要按历书中所说的吉利方向出行,以迎喜神。人们往往上寺庙谒诸神、拜祖宗,祈求平安。初一早餐,客家人习惯要吃“长寿面”,因为面条长象征长寿。全家老少穿上新衣服,接着小孩要给长辈拜年,长辈要给孩子糖果桔子,有的还会给“红包”,旧称“挂颈”。到亲戚家拜年,一般要带桔饼、年糖等礼物,(现在比较随意了)主人备茶果接待,有的还要留饮“拜年酒”吃鸡腿,拜年活动一般会延至元宵后,甚至正月底。

正月初二初三是走亲戚拜年的日子。女婿要带着妻子小孩,提着礼物到岳父母家拜年。客家人出嫁的女儿,有回娘家探亲的习俗,俗称“转外家”。她们带着鸡、糖果等礼品,回娘家看望父母,与家人团聚。

民间习惯,到了初五,客家人有“火烧门前纸”的习俗,意思是“新年到此为止”,接着要转入正常的生活生产了,不过,富有人家,会一直玩到元宵节。

还有初七祭天,初八祭地,初九祭人。十四十五闹元宵等。

在欢度春节时,客家人还有许多禁忌,比如年初一不能扫地倒垃圾,以防把“财气”扫走。这一天不能到河中挑水,不能动针线,不能打孩子等。尤其是入“年界”后至春节期间,不能说“死”、“病”等不祥的话语,为了防止孩子不懂忌讳,会在墙上贴一张红纸条,写上“孩童之言百无禁忌”,认为这么一贴,即使孩子说了忌讳的话也不要紧。

从中原南迁的客家人数百年来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与传统,在年俗上更是保存不少与其他地方不尽相同的古朴习俗。如今,过年增添了很多内容,人们举办各种文化活动,使传统的节日有了新的色彩。

上一篇:杜威教育哲学:“教育无目的论” 下一篇:论大学卓越教学之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