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让批评变得有韵味

时间:2022-08-19 08:08:12

谈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让批评变得有韵味

批评是班主任在班级教育管理的必备武器,是一把双刃剑,用得好能使学生虚心接受错误,成为知错能改的契机;如果班主任批评运用不当,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反而会造成学生的抗拒,破罐破摔,甚至会给整个班级带来不良影响。

一、语言含蓄带幽默,使之反省保自尊

幽默的作用,不仅是含有笑料,使人轻松,更重要的是,它含蓄、深沉和犀利,使人在哈哈一笑或啼笑皆非之后,有无穷的回味和智慧的启迪,并且受到一定的教育。一次,我发现有两个学生偷偷吸烟,在对他们说明吸烟的危害性时,我故意正话反说“吸烟有三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更严重,咳嗽声能吓跑盗贼;二是少年长期吸烟,可以引起驼背,做衣省料,乘公共汽车免费;三享受心脏病的味道。”两个学生听万我的话后就不好意思地笑了,他们在笑声中明白了吸烟的危害,也诚心地接受了批评教育,又如一次班会上,我针对个别学生做值日不认真甚至不做值日的现象,来了个正话反说:“同学们,最近我班涌现出了一批颇具爱心的学生,他们扫地时总是轻描淡写,可谓扫地不伤蝼蚁命;还有些同学,总是让清扫工具静静地躺在工具箱里,不忍心让它们沾染半点灰尘,更可谓菩萨心肠。大家说,这些同学不值得表扬吗?”学生们忍俊不禁,哑然失笑。在笑声中,那些不爱做值日的同学羞愧地满面通红,深深地埋下了头。这种幽默诙谐的批评,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更容易让学生“入耳”、“入心”,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二、戳错不忘人情味,使之动情引共鸣

中学生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需要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情感的共鸣。这也正如 中学生渴望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心里出发,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在对学生教育中,总有一腔真情,例如:单亲家庭长大的学生性格孤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做事往往不计后果,我会及时与他们沟通,设身处地分析他在情感、生活上的困难,鼓励他向优秀的同龄人学习,表示愿意随时听取他的倾诉帮助他走好自立自强之路。事后,他真情的眼神告诉了我他的信任和信服,当然,“情味”之“情”不仅是一时之情,它是师生长期积累的深厚情意,在这种情感之上,随时适当的批评才会产生奇效。

三、批评方式勿呆板,善于针对具风格

众人皆知,清朝郑板桥的书画为人称颂,在于有自己的风格――“板桥体”诗人隔得也说:“风格是艺术所能企及的最高境界”。批评作为语言艺术,同样需要风格。不同个性、不同经历、不同气质的老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有不同的风格,各具特色。例如,有的老师很会用怒,怒而有度,怒中含爱,让学生又惧又爱,视同父辈,有的老师善于用情,真诚的语句,期盼的眼神,往往让学生声泪俱下,悔不当初;有点老师善于用理,寥寥几句,让学生明明白白,心服口服,点头称是。当然,风格在于特色,特色在于本身,要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在于模仿,而在于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与学生年龄相近的优势,用独具特色的言行,给学生“别样”的批评。如对于调皮但讲意气的孩子,我就给他来个“哥们”的批评方式,对于逆反心强的孩子,我则尽量磨去他的敌对情绪,在他心情舒畅时再切正题批评,使其舒服地接受批评。不同的钥匙开不同的锁,不同的孩子用不同的方法,唯一不变的是深爱孩子的心,这就是我的批评孩子的风格。

四、运用典故好资源,触类旁通作暗示

借助于适当的寓言故事、历史典故、轶闻传说,或借助于批评别的类似的现象,引起学生的联想、对照和类比,从而认识错误的性质。如在教育班上有早恋行为的同学时,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则故事:从前有一位年轻人,他每天都到山里去砍柴,过着自由快乐的生活。有一天,他在砍柴时发现了一只很大的鹿角,他如获至宝,高高兴兴地把它抱回了家。之后,他每天都要将它拿出来欣赏一翻。但好景不长,一天他忽然闻到了一股臭味。仔细一看,原来是鹿角里有一小块腐肉。于是他就用小刀向外挖,但怎么挖也挖不净,臭味依然存在。这让他非常苦恼。后来他想:没有这只鹿角时,自己虽穷但很快乐,有了它却徒增了许多烦恼。要是把它再扔回山中,不就闻不到臭味,也就不用烦恼了吗?于是,他将这只珍贵的鹿角又放回山中,从此,他再也不用为那烦人的臭味而忧愁,又过上了自由快乐的生活。故事讲完后,同学们都陷入了沉思。

上一篇:活动区中的“兴趣”与“规则”和谐相约 下一篇: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学校体操教材队列与体操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