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8-19 07:57:11

提高语文教学实效的几点做法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以知识为本、学科为本、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真正对知识、能力、态度进行了有机整合。教学三维目标,相互渗透,互相交融。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需求的多样性和心理发展的独特性;强调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如何实施有效的教学活动,实现三维目标的呢?

一、注重三维目标的确定

我们的教学活动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它是一种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过渡到一个预期的目标:三维目标。那么三维目标设计的科学与正确性直接决定着我们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因此,教师在确定三维目标之前,必须对文本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与解读,从而科学地确定“知识与能力”的目标。同时对自己所教的对象,也就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有一个深入的分析,恰当地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就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确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定上,我们不能仅仅依附于教学参考,还应与我们的课程资源,与我们的区域状况及与时代息息相关的各种信息相结合,达到高于文本的价值导向。

二、认清语文教学的现状

现在语文教学仍然有耗时多收效少,教学过程复杂化,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乏味等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对语文学科的本质认识模糊,又受到传统教学观的影响,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仍然存在“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认识到这一语文教学的现状,认识到“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明白通过这一“例子”所要达到的目标,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业特长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真正精讲多练,彻底抛弃讲风太盛的毛病,真正把有限的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就像新大纲所说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在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思考中练习、在练习中体味文字的美感、语言的魅力,简简单单教语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成为“我要学习、我会学习”的能够适应终身学习这一世界潮流的人。

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活动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学生对语文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去学习,去探究,去合作,去交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培养他们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

如教学《惊弓之鸟》一课,在齐读课题之后,我让学生们说说读课题时自己心里有什么疑问,在交流之后,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地去读书去学习去解决问题。独自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达到了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策略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手段,还包括教学活动的序列计划和师生间连续的有实际内容的交流技巧,艺术。好的教学策略不但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还让我们的教学充满情趣并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内容。

三、把“三维目标”贯穿教学的全过程

三维目标不仅安排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更应该安排在学生的全过程中,比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肯定包含了知识与技能目标,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应用了已掌握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心阅读,用心感悟,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也是这样,质疑问难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安排在学生初读课文时,更应该鼓励学生在深入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新疑问,随时质疑。如学习《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学生提出“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炸暗堡,一定要手托炸药包炸吗?”我们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在反复读课文与讨论后,学生认识到:首先“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客观环境已经是这样了,没有其它办法。其次“嘹亮的冲锋号吹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再去采取其它办法。同时带着对敌人的无比仇恨,带着对战友、对祖国的无比热爱毅然决然地点燃了导火索。这样在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同时,自然突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学习方式作为第三条提出并贯穿于课程标准始终。改变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自主学习是基础,现代教学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要保护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热情,做到乐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如阅读教学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阅读是吸收,也需要倾吐。顾振彪先生曾将此比作吃饭,吃饭是吸收,但必须分泌消化液,伴随着倾吐,消化液才能吸收食物营养。在语文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这种主动性。

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启发、共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课文、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种各样的。外国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中国人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林黛玉”。再如,学生由于原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的不同,视点、看法也不相同,要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交流。

语文探究性学习,要把语文以及自然、社会都作为探究的对象。方法多种多样,比如体验学习、课堂讨论、社会调查、观察、走访专家、查阅资料等,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注重学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注意方法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堂教学目标,这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这三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因此,课堂教学应该全面关注三维目标,并将它整合于统一的有效教学活动之中。

河北省巨鹿县阎疃校区(055250)

上一篇: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下一篇:体验式教学:初中语文课堂新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