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技术下学习本位的发展探究

时间:2022-08-19 07:10:20

泛在技术下学习本位的发展探究

摘 要:日益普及化的移动设备,已经可以作为个人的“学习中枢”(Looi,2010;Wong,2010.),为“无缝移动学习”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机遇。但是,这一潜在的机遇在无缝学习的概念里已经开始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文本情境的囿于,并且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逐步转换了焦点――从教学硬件为中心(Device-Centric)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Learner-Centric)的教学理念。本文作者将着重根据新加坡学者Lung-Hsiang Wong,马来西亚学者Norazah和Norhayah以及台湾的多位学者的三篇学术成果来揭示在“无缝移动学习”的发展历程中从教学硬件为导向过渡到学习者为导向。通过“无缝移动学习”的10个维度中的第7点――综合灵活使用多种设备,结合学习者行为主义中的科技能力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进行详细分析,阐明不同教学本位变化的必然性和其优点。最后,结合目前教学需求和科技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专业素质和教学理念要求,据上述分析对教师职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泛在技术;无缝流动学习;多媒体;移动设备本位;学习者本位

中图分类号:G633.8

1 以多媒体设备为中心的教学强化

普适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从上世纪90年代计算器领域中涌现出的一个新概念。普适计算的本质是指与我们进行信息交互的日常生活中的无论在哪里需要它都能及时出现的静态计算系统。随着普适计算概念在教育学中的引入,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名词――泛在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其强调无处不在(Anywhere),无时不在(Anytime)。“无缝移动学习”这一概念与泛在学习概念相比较,算是后者的一个雏形。

“无缝移动学习”总体来说是指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但目前“无缝移动学习”的发展现状还不能够满足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学习需求,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这种不成熟的教学方式还仅仅处在将焦点集中在科技设备的投入和使用上(Fang,2009),并没有真正的按照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进行学习硬件和软件的科学准备。

泛在学习的发展初期,有学者指出:校园环境中,尤其是在教室里,是一个最适合推行和实践普适计算的地点。于是基于技术支持的教室环境开始被创造出来,教室里面开始布置无限区域网络(WIFI),学校里开始建造多媒体教室,里面配备台式计算机,投影机,多媒体播放器,互联网络等,并花费巨资装配各种学习软件。当然,这些硬件上和软件上的投入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改变。比如,电子课堂(eClass)能构建一个引导性的环境主要提升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报告解说能力,对老师而言能够更好展现教学内容和信息,通过文书、声音、图像等等形式使得学习者更方便获取和回顾。根据台湾众多学者基于台湾中学泛在流动教学现状的研究表明,早期的无缝流动学习的推广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T-C.Liuet al.,2003):1、无缝流动环境的设计;2、无缝流动设备的购置;3、互动教学中心的配置;4、互动学习中心的配置。以上这些无疑不是把发展的对象认定为教室或者教学硬件上,而忽视了教学的真实对象――学生个体,学生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对象无论教学形式如何变化都不应该被忽略。

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无缝流动教学

不管怎么说,经历近十年的讨论和研究,无缝流动学习(MSL)的定义还不严谨,也没有一个成熟的教学模型。新加坡学者Wong和Looi(2011)对该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出无缝流动学习的十个主要维度。在此,我们主要抓住无缝流动教学的第七个维度,根据新加坡学者何子煌教授的文章研究结果,集中在综合灵活的运用多媒体设备来认知无缝流动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华丽转身。

从学习者为中心的角度考虑,首先在硬件上需要达到至少人手一台的便携式移动学习终端设备,并且具备全天候24小时的学习场所,从硬件上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这在泛在流动教学发展初期是没有的。随后,该研究团体提出了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重要概念――将移动设备作为学习者个体的“学习中心”(Looi rt al,2009;Wong,Chin,Tan & Liu,2010;Wong & Looi,2010)。该学习模式搭配适当的学习任务最合适,学习者可以便捷的结合个体需求查阅最新资料文献进行学习参考。但是,“学习中心”的模式必须有一系列的教学情景来支持教学活动并且需要兼顾学习者个体的学习能力和程度,具有不足之处,不能满足无缝移动教学的灵活性。因此,有学者提出有关改进“学习中心”的观点。基于云计算技术和独立移动设备,研发一个学习者个体学习中心账户,作为“无缝移动学习”的平台(Wong,Chai,Chin,Hsieh, & Liu,2011),即可以在线学习,又可以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度进行跟踪记录,撇开过于依赖移动硬件设备而建立“学习中心”的现状。与此同时,马来西亚学者Norazah和Norbayah(2011)从行为主义观点出发,在100名随即抽取的中学生中,从学生使用移动科技手段的行为本身出发,运用科技学习模型研究运用多媒体设备不同学习行为带来的不同学习效果。研究表明,学习者在使用移动学习设备的先前感觉、“无缝移动学习”硬件和软件的使用便捷性、有效性和流动性的价值感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进而严重影响下一步的学习行为。因此,从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出发,无缝移动教学的设计和运用能做到从简到难,便捷有效,激发兴趣,促进自我学习并科学记录学习进度是无缝移动教学的妥当之路。

3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

2011年召开的第十届世界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会议已经明确指出“情境”和“学习设计”成为移动学习向无缝学习发展的桥梁。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教学主体,设计符合学生接受能力内的流动教学模式或者无缝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教师和多媒体学习资源有机融合,相互作用,真正实现双向或多向的互动。这意味着教师应该从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评价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学习,通过自身的教育技术能力提升真正具备构建交互式教学模式的能力。以下根据基于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发展过程进行简述:

(1)构建学习团体。创建一个学习共同体,减少合作磨合时间。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议、学术论坛、专题研讨、自学等方式对无缝移动教学理论进行研习。学习团体可以完成一些基于无缝流动教学的课程设计,并相互交流。

(2)无缝流动教学的实施。在完善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方案的实施,将上一过程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和运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注意记录遇到的困难和感受,以便下一阶段进行改进。

(3)信息反馈和思考。教学信息的反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份,是进行教学改进和提升教学质量的风向标。教师应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无缝流动学习的多方面需求与学习过程中的困难。研习团队进行教学实践之后进行信息收集和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案。

(4)改进与再实施。实践是一个连续行动和反思的不断循序渐进的过程。改进后的再实施是为了弥补在上一次教学过程中的缺陷和不足。

目前,在中国大陆,无缝移动学习的发展状况还不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满足学习者的需要,一来无缝流动学习还不是一种成熟的教学方式;二来中国大陆教育情况复杂,各个地区背景大不相同,多数地区的无缝流动学习还只是网络教育下的一种学习支持服务(Fang,2009)。无论对于教育工作者还是理论研究者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C.K.Looi.Anatomy of a mobilized lesson:Learning my way[J].Computers & Education,2009,53(04):1120-1132.

[2]C.K.Looi.Leveraging mobile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seamless learning:A research agenda [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10,42(01):154-169.

[3]C.K.Looi,P.Seow,B.H.Zhang,H.-J.So,W.Chen,&L.H.Wong.Leveraging Mobile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Seamless Learning: A Research Agenda.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42:154-169.

作者简介:李栋(1988-),男,山东烟台人,香港教育学院商业管理教育硕士研究生,助教。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商学院,广东珠海 519085

上一篇:浅谈“网页制作”之网页版面的教学设计 下一篇:如何进入一个新的科研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