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9 05:56:01

浅析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且强调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面对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时,终身学习最根本的基石就是作为高科技的信息技术以及与其相关的教育新理念的融合。在这样的社会教育大环境之下,如何促使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是每个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新颖性;共享性;工具性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59-02

初拟这样的题目,是几经犹豫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因为在网上搜索了下,发现很多人已经写过此主题的文章,自己也认真拜读了下,发现各位见解都很独特,自认没有办法去超越;其二,是关于"网络"一词,由于早已经出现,对于我们这些80后来说已经是熟透于心,何况所谓的90后和00后,在这种情况下来写这样的主题,容易给人一种陈旧的感觉。但最后我还是定下了这样的题目,算是借用了前人的题目吧,无他,关键是自认对网络还是有一些兴趣的,所以想静下来探索一下其与教学的联系。再者,作为乡村小学的一名语文教师,网络教学并没有真正得到普及,所以自认还是有一些"潜力"挖掘出来写一写的。

笔者从事语文教学也已经8年多的时间了,算是一个小"老"教师了,但是这样的时间也仅仅是给自己增添了一些经验和研究的素材而已。由于笔者自工作以来就是呆在乡村学校,所以在网络教学这方面还是个雏手,以前也稍有涉猎,却没有抓住机会进行深入探讨。现在就利用这样的机会进行一次真正的自我探究。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作为中国母语教学工具的语文也需要进化。当前的教育环境决定了以一根粉笔和一本书就能将语文教好的固守陈旧的思想应该可以湮没于历史发展轨迹之下了。在当今教育环境之下,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堂已经成为三维立体式的课堂,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引进使得现在的课堂真正成为了学生自由汲取知识的课堂。

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推进,网络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那么,作为服务性的工具的网络,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到底该如何正确利用呢?它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哪些便利呢?笔者想结合几年的微薄经验,浅浅的谈谈个人看法。

1.利用网络的新颖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网络世界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这也就决定了网络的始终新颖性。不少语文老师都觉得:要想上好语文课很不易,而让学生学好语文更是不易。在乡村学校呆了几年,对此更是有感触。乡村孩子的知识局限性决定了他们在学习中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当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时,便会逐渐丧失学习的动力,这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更大的阻碍。

任何事都是具有利弊双面性的,网络也不例外,而且网络对学生的害处并不是微不足道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学习,同样也能毁掉一个学习优秀的学生,所以,在教学中,老师还要善于去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网络。

2.利用网络的共享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提到网络,我们第一个出现在脑海的信息就是"网络上想有什么就有什么"。是的,网络是各种资源的汇集所,当我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借助网络已经成为了目前绝大部分人首选的解决方式。同样,网络也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相当的资源共享。

语文教学需要的资源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是由教师或其他教育机构有意识用网络这种形式提供给学生的,它直接针对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并且设立了专门的网络空间(即专用网站或网页)。因为它是专门提供给学校的,可以称之为"学校信息"。 另一种类型的资源可以称之为"社会信息",它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自由地在网络上搜寻到的信息。它不是教师有意识提供给学生的,也没有专门的网络空间,它是对网络原生态资源的利用。

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决定了其对其他基础学科的影响和在基础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了学生一个无限大的空间。比如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对于古诗,我们都知道要理解诗歌的内涵必须借助于对作者生平及生活背景的理解,况且诗人杜甫生活的年代距离我们已经很遥远,加上参考书的局限性决定了我们无法在上面获取足够的信息。这时,我想到了网络,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的共享性充分了解诗人的相关信息,这样,对老师,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对学生,有助于学习中更好地把握诗歌的内涵。同时,我利用网络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一首诗歌,而且还通过资源共享了解了诗人的一切资料,对学生以后学习杜甫的作品打下了基础。

3.利用网络的工具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网络具有极强的工具性,它的无与伦比的可查阅功能、可参考参照功能以及可信度使之成为当代的"百科全书"。它的这些特点可以用来很好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还能使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是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逐渐完善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扩大语文学习空间,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语文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

当前的教育环境和理念决定了学生如果仅仅靠语文课本是学不到什么东西的。老师要善于借助于文本,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汲取更多的知识,形成文本到网络的学习辐射面。特别是要借助网络培养学生从小养成网络健康读书的良好习惯,帮助他们从小为将来的工作生活以及终身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石。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学习语文就必须了解到相关历史。在教学《郑成功》一课时,如果仅仅靠课本,那么学到的东西极其有限,也许学好后学生还无法真正了解郑成功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笔者在教学这课时,不仅仅是依靠课本,还将网络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道具,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关于郑成功及他的资料,然后加以整合,形成与本课有关的一个知识体系,从而引导学生真切地走进明末清初的大社会背景下去,真切了解郑成功的壮烈之举。课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利用网络了解更多的关于民族英雄的故事。这样,以这篇课文为点,通过网络辐射了整个知识面,帮助了学生的整体学习。

参考资料

[1]李海林:《网络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

[2]《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及解读》

上一篇:学以致用,活用课本素材 下一篇:优化练习引导创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