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激发数学兴趣,指引学生的数学学习

时间:2022-08-19 02:05:08

让生活激发数学兴趣,指引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时时会碰到数学问题,数学问题教学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会使学生的思维因缺乏具体生动的信息的支持而阻塞。学习数学的目标就是为了指导生产、生活。只有将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才会热爱数学,才能体验数学、感觉理解数学,才会应用数学,才想探索数学、研究数学、发展数学。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非常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素材必须联系实际,要把生活中的问题引进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学习知识,然后才能把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操作:

一、提炼生活现象,形成数学素材,将素材应用到教学中

初中数学知识大多是从实际事物中抽象出来,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的。学生在生活中碰到过的问题很多都是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周长的知识,生活中随处可见。可不少学生对此仍有学习障碍。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平时的教学与生活的脱节,很多简单的数学问题学生都难以理解它、接受它。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炼出数学问题,形成鲜活的素材。

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中,我们先让学生自己做出一些三角形,有一对角相等的,有两对角相等的,有三对角相等的,在角相等的情况下,又有一对边相等,有两对边相等,有三对边相等的:把可能存在的情况都让学生去做一做,然后把全班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出来,看在哪些条件成立的情况下两个三角形会全等。而这些三角形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用到的实物的抽象形。

二、创设生活情境,探索数学问题,让数学与现实不再遥远

教材是前人实践经验的结晶,对于学生来说,它仍然是一种间接经验,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应创设现实生活问题的情境,缩短抽象的数学题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神秘。创设问题情境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既要让学生感觉到所面临的问题是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感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而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有序数对”时,为了帮助学生突破“第几组和第几个的关系”这一难点时,我就创设了这样一个实践情境:发给全班每个学生一张纸条,根据纸条上的要求到学校多媒体教室找到自己的位置。结果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同学的帮助大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可有3位学生找不到,因为我这3张纸条只写了第4组第( )个、第( )组第3个、第( )组第( )个,写得不完整,等其他学生都找到后再来帮助这3位学生来找位置。学生根据空位很快地帮他们一个个找到了位置。在这个活动情境中,学生很容易地掌握了确定位置的方法。

通过对教材内容的生活再现,不仅使陌生的材料熟悉化,陈旧的材料时代化,更给人一种亲切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是真实的、有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

三、利用生活空间,运用数学知识

现实生活既是学习数学的起点,又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把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空间,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习和应用的信心。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通过对周围物体的判断比较,寻找轴对称图形,如花朵、树叶、倒影等。从而使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并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事物。

在教学“平均数应用题”后,可由学生回家收集一些数据:上个星期家里买菜一共用去多少钱,上个月家里一共用了多少吨水,多少度电,花了多少钱等;然后再算一算家庭平均每天生活的必须开支,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而且从中也明白了勤俭节约的道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数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数字信息作出解释,体现数学的价值。

又如在学习“统计知识”后,可让学生收集放学时段学校旁边的323国道口的车流量,制成统计表。不光考验了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进行统计的能力,同时也可借此进行安全教育。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数学的知识和思维方式去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懂得生活实践方是提高自身数学素养的源泉。

四、将生活情境与数学相结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受数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数学中到处是生活的影子。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并能利用生活应用数学,这才是真正做到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数学学习“活”起来。 [教]

上一篇:浅论地理标志与商标的权利冲突及其解决方法 下一篇:巧扣柴扉终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