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组工作在智障托养中的初步运用

时间:2022-08-19 02:00:13

浅谈小组工作在智障托养中的初步运用

摘要:智障人士存在着严重的生存缺陷和社交障碍,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其家长一般不堪重负,不得不选择将智障亲人送往托养机构。本文将从社会工作的专业视角出发,根据在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的实践结果,从音乐治疗小组、体育运动康复小组、手工操作小组等方面出发,探讨出小组工作在智障托养中的初步运用。

关键词:小组工作智障运用

智障又称智力缺陷,一般指的是由于大脑受到器质性的损害或是由于脑发育不完全从而造成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1]智障者的社会形象一般被冠上“痴傻”“”等恶性相容词。但是在他们身上仍然存在许多未知,特别是如何帮助这一群体融入社会。

智障人士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智商水平,并伴有在沟通、自理、人际技巧、使用社会资源、自我导向、学习技能、工作、娱乐、健康、安全等至少两方面中出现明显的社会适应能力不良。[2]因此,在对智障人士进行治疗托养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课堂治疗,说教式教育并不适合他们的特征和病症。福建省启能研究指导中心于2009年9月在《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闽委〔2009〕19号)精神下应运而生,是集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康复训练、托养、工疗、特奥运动、庇护工厂、学术研究于一体的非盈利公益性省级残疾人托养服务研究机构。

一、智障小组工作的基本理论假设

行为主义理论,此小组理论主要包括社会学习理论及强化理论两部分。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他们没有足够的水平可以自己去获取外界的信息,只能通过教育者的给予被动学习。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在行为训练中运用一些心理学规律,使个人或群体改变他或他们原来异常的态度或习惯,培养正常的态度和行为习惯。[3]强化理论指的是对一种行为的肯定(正强化)或否定(负强化),对于正起到巩固作用,对于负则起到消退作用

增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不缺少权能,个人的权能是通过社会互动不断增加的。[4]社工的作用在于通过活动帮助受助者消除环境的压制和他们的无力感,使他们获得权能,并能发挥社会功能。[5]对于智障患者只有在托养机构或者各类疗养机构中,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和生存环境,才能使其赋权增能。

二、小组工作方法在智障托养中的具体运用

(一)音乐治疗小组

1.音乐治疗小组的背景与方法

中心托养部的学员为中、重度智障,因此在对他们进行音乐小组的时候,更多的采用儿童音乐小组的方法和技巧。集体的音乐治疗可以增强合作、分享、遵守秩序、正确的礼貌行为等的体验,例如“交朋友”让智障儿童学会交朋友的礼貌,正确的礼貌行为(如握手),以及遵守音乐秩序活动所带来的愉悦感对智障儿童的参与和配合是一种有力的强化作用,而且通常可以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力。[6]因此在小组中,社工巧妙地把各种韵律较强的音乐活动,变成一种强化刺激物来强化正确的社会行为。

2.音乐治疗小组的注意事项

首先,智障学员的语言、反应能力比正常儿童低,注意力易分散且记忆力差。而且大多数智障学员存在着口吃,吐字不清,语言表达能力差的特点。所以,在音乐小组上,要重视对智障学生进行歌词记忆的教学。小组工作中在选择歌曲时选择了《最炫民族风》、《圣诞快乐歌》等歌曲,这些歌曲歌词简单,对于智障学员习唱来说,难度不大,并且小组带领者又在教授智障学员的同时又伴着手语教学和简单的运动,这对于学员有了吸引力。有了肢体上的共同运动,避免单调的歌曲重复练习,减少疲惫感,动作和歌曲结合记忆,提升了整体的效果。

其次,要注重利用团体效果进行刺激强化。比如小组工作者要求组员在听到音乐的信号提示时,进行乐器配合表演(手鼓、沙锤随音乐节奏一起舞动)。通常会有一些组员无法做出反应,因此小组工作者要特意延长前奏时间,利用那些韵律感较强的组员来以提高集体的注意力和集中能力。当然在小组过程中需要伴随指导语,如“向左向右”“转圈圈”等。

(二)体育运动康复小组

目前,对智障儿童还没有有效的药物能够提高其智力活动水平关于运动对其智力的影响研究尚少。资料表明运动可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大脑利用率大脑工作效率及其记忆能力[7]。体育运动小组目标为提升组员对外界的注意力集中程度,依据口令刺激等做出反映,并按照口令做出相应动作。通过肢体运动扩展思维训练和提升记忆力。

1.准备阶段

选择组员,根据平时组员表现情况及老师建议筛选组员,筛选标准为程度比较轻,身体协调能力较好。此次小组共选出组员7男1女。道具准备相对简单,1个柔软轻盈的排球、果冻1包(作为奖励)。

2.具体过程

体育运动康复小组进行了一个难度的递进和思维的开发探索,例举前两次对比,见下表。

体育运动康复小组对照表项目第一次第二次小组名称你躲我闪数字接球小组内容1.热身运动,集中注意力。

2.做完热身后,在篮球场三分区域内,介绍“躲避球”游戏规则

3.游戏结束后给予组员奖励。1.热身运动。

2.围成圆圈,第一难度:逐个传球;第二难度:跳过一个人传球,以此类推。

3.给予奖励强化。组员表现1.组员对“躲避球”游戏规则不是很理解,使得有的组员用手接球,而不是躲开球的“攻击”。

2.一段时间后,被淘汰的组员会在场外喊加油,并会喊某组员的名字,提醒组员躲开“攻击”。组员与组员之间互动情况是比较良好的。1.在刚开始,组员比较拘谨,经过工作者的示范后才明白。

2.随着难度逐渐增加,有一些组员开始出错,不懂要绕过多少人。当工作者介入进行帮助的时候,他们依然沉浸在传球的快乐中。工作者介入工作者在小组过程中对于小组游戏的规则进行多次强调,并对组员错误的动作进行示范,并对其进行纠正,重新示范正确的躲避方法。工作者主要的角色是启发者和控制者。工作者进行指导语的输出,另外两个协同工作者在边上进行控场、观察。难度增大之后,社工启发他们进行思维上的计算。总体评价1.小组成员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反映能力比较弱,对外界环境的关注度也较弱,因此在第二次活动过程中对游戏进行调整,让工作者问组员下一个球传给谁,引起组员的关注和思考,并对组员的回答进行鼓励和肯定,让组员在游戏的过程中加强对外界环境的关注和感受。

2.相比第一次,第二次进行了一个思维上的拓展,需要进行一个简单的运算后,活动才能顺利进行,将平时数学课堂的知识融入到体育运动中,结合肢体运动提升记忆力和学习力。

3.对于体育运小组需要特别注意制定安全预案,如果在突发紧急情况和发生危险性动作后,需要进行紧急安全救护。(上转第322页)

上一篇:逆境中的中小企业如何生存发展 下一篇:农村家族群体与家族变迁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