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检测抗CCP抗体与RF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8-19 01:41:14

联合检测抗CCP抗体与RF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与RF联合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9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18例RA患者及85例非RA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对血清抗CCP抗体、RF进行检测。结果 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对RA进行诊断敏感性为98.2%, 特异性为59.6%。抗CCP和RF因子联合检测诊断RA可明显提高敏感性, 但特异性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抗CCP抗体;RF因子;类风湿关节炎;应用价值

类风湿关节炎(RA)以慢性关节炎性反应为主要表现, 是一种结缔组织病。如果不及时给予恰当治疗, 将会引发不可逆转的骨关节破坏。因此早期确诊利于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对118例RA及85例非RA患者的血清抗CCP抗体、RF进行检测, 探讨二者联合检测对RA诊断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①RA组:本组118例均为2009年7月~2013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RA患者, 男45例, 女73例, 年龄21~83岁, 平均(42.2±12.5)岁, 均符合1987年美国风湿病协会修订的关于RA分类的诊断标准。②非RA组:本组85例均为同期于本院就诊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 男36例, 女49例, 年龄在18~79岁, 平均(39.7±12.1)岁, 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6例、骨性关节炎(OA)19例, 强直性脊柱炎(AS)13例、硬皮病9例、干燥综合征(SS)8例,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5例, 皮肌炎3例, 血管炎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患病类型、临床表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 2 实验方法 本组所有病例均于晨起空腹静脉采血3 ml, 经自然凝固后分离血清保存于-20℃待测。①抗CCP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试剂由欧洲诊断公司提供, 采用Stat fax-2100型酶标仪检测吸光度,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结果以>25 U/ml判定为阳性。②RF检测:采用透射比浊法, 试剂仪器为全自动特种蛋白仪,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结果以>25 U/ml判定为阳性。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采用四格表计算抗CCP抗体及RF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RA、非RA患者抗CCP抗体、RF检测结果见表1, RA诊断结果显示:抗CCP抗体敏感性为78.8%, 特异性为89.4%;RF因子敏感性为89.0%, 特异性为65.9%;抗CCP抗体和RF联合检测对RA进行诊断敏感性为98.2%, 特异性为59.6%。抗CCP和RF因子联合检测诊断RA可明显提高敏感性, 但特异性下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疾病, 具有高发性、高致残性等特点, 关节及周围组织呈对称性, 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临床治疗RA的目标是确保疾病无进展, 使之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以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因此对RA早期进行诊断确诊是治疗的关键。目前诊断RA多依赖症状、X线改变以及对RF的检测, 但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易错失治疗时机, 而RF的检测具有局限性, 敏感但特异性低, 在其他的结缔组织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部分健康老人的血清里都可以检测出, 因此给临床确诊带来困难。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是环状聚丝蛋白的多肽片段, 可在RA早期出现, 通常是RA患者还未出现关节损伤之前就能检出,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可克服RF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对118例RA患者和85例非RA患者血清抗CCP抗体、RF进行平行检测, 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CCP抗体较RF具有较高的特异性(89.4%)可避免临床误诊;联合检测可提高试验敏感性(98.2%)降低了RF对早期RA的漏诊率[1]。联合检测诊断RA可靠有效, 对于RA早期治疗与干预、阻断病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本亮,王敏.抗-CCP抗体联合RF的检测在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价值.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4(26):231.

上一篇:蒲地蓝口服液配合缬沙坦治疗30例成人病毒性心... 下一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周围性肺病变中的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