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壮族民歌的艺术创作

时间:2022-08-18 11:18:59

浅谈壮族民歌的艺术创作

摘 要:壮族民歌历史渊远,民族文化浓郁而朴实;壮族人民根据本地区和本民族的文化特点,不断的继承、发展和丰富创作出了独具特色的壮族民歌。本文论述了壮族民歌的渊源及其创作的独特性;壮族民歌以它丰富的内容;大众化、多样化的种类及体裁,在中国民歌这个浩瀚的海洋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与特色。

关键词:壮族民歌;艺术创作;风格特征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0-0182-01

从古至今壮族人就把唱歌视为生命的一部分,壮族人民根据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不断的继承、发展和丰富壮族民歌的创作手法和技巧,使壮族民歌无论是在调式调性、体裁、节奏上,还是在歌曲风格上都具有了自己本民族独特的文化意蕴。

一、壮族民歌的渊源

“壮族民歌”又称“壮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族民歌是一种用节奏、有韵律的语言来反映壮族人民思想感情与生产生活情况的艺术形式。壮族人民从古至今勤劳、勇敢而进取;壮族民歌历史渊远,民族文化浓郁而朴实。

(一)壮族民歌的历史渊源

壮族人民善以歌唱的形式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据记载:壮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虽然呐喊不能算是歌, 但它无疑孕育出了壮族民歌的种子。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这从现在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中可见一斑。广西壮族古老的歌圩集会和绣球一直流传至今,壮民从开天地一直唱到如今,几乎人人能歌善唱,已近“以歌代言”的地步。

(二)壮族民歌中古代民歌的表现形式

壮族民歌的表现形式淳朴、自然、真实,乡土气息格外浓厚,尤其是结构短小、音调和谐、韵律自然、易歌易记、流传方便,使得壮族民间歌谣题材十分广泛,内容丰富多彩,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洋溢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壮族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所撰《谈僮歌》一文和《壮族通史》以及《壮族民间歌谣集》等论著中可知:壮族古代民间歌谣包括诉苦歌(长工苦歌、媳妇苦歌、单身苦歌、怨命歌等等)、情歌(散歌、套歌、探问歌、赞美歌、讨欢歌、示爱歌、发誓歌、分别歌等等)、风俗歌(庆贺歌、祝祷歌、仪式歌、敬酒歌、迎宾歌、哭丧歌、哭嫁歌等等)、生产劳动歌(农事歌、农闲歌、时令歌、节气歌、喜雨歌、苦旱歌等等)、历史歌、时政歌、童谣、革命歌曲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壮族民歌分类很多且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人类生活与社会文化的一个缩影。

二、壮族民歌创作的独特性

(一)歌唱者也是创编者

壮族民歌之所以丰富多彩,和它的作者众多而面广有着密切的关系。壮族民歌和其他民族的民歌不同之处在于它的作者一般是劳动群众,另外还有不少壮族知识分子也致力于壮族民歌的创编。有的将生产、生活经验加以总结、提高;有的则将汉族故事传说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民歌;也有的是从汉族引进来,用汉族的故事,套以壮族民歌的艺术形式形成了壮族人喜闻乐见的歌曲,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梅良玉》等。众多作曲家对壮族民歌的继承、发展和丰富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创编者也是歌唱者

壮族人民人人都会唱歌,上至古稀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不管是歌师还是农民都能唱出一口优美悦耳的民歌。当你步入壮乡,特别是耕种的季节或逢年过节或操办喜事的喜庆日子,处处有歌、时时有歌。

壮族民歌富于音韵美,韵点密集,唱起来悠扬婉转,娓娓动听,常常给人美的感受。壮族人民不仅创编和演唱歌曲,而且也都是劳动能手,都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既有宝贵的生产知识,又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创编的壮族民歌也都是壮族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真实写照。

壮族民歌是壮族歌手和壮族劳动人民结合自己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把一定的思想感情和崇高理想经过艺术创作变成为有血有肉的最通俗、最朴素、最形象的口语叙唱出来。因而它音调和谐,韵律自然,充满了鲜明的民族特色,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这一切得益于人类情感的发展和生命激情的迸发,它始终离不了壮族人民喜歌善舞的民族心里特质和幼即习歌的社会习俗。

壮族民歌基本上是个人创作和集体创作的产物,常被人们用作交际和交流感情的工具。因壮族民歌的演唱者也即是民歌的创作者,再加区域的差别而使壮族民歌呈现出种类繁多、体裁多样化、结构灵活多变、调式体系以徵调式为主其他调式为辅、艺术表现手法千姿百态和语言创作独特异奇等特点。

壮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孕育了本民族的艺术风格特征,这是一个民族的社会结构、经济生活、自然环境、风俗习惯、艺术传统,尤其是共同心理状态、审美观点和艺术特点等因素决定的,它成为壮族民族音乐特征的标志。

参考文献:

[1]黄革.广西壮族民歌概略[J].广西大学学报,1989(1).

[2]张声震.壮族民歌古籍集成[P].广西民族出版社,1993(7).

上一篇:论《簪花仕女图》的视觉图式 下一篇:精神世界的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