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材料检测教学改革

时间:2022-08-18 10:39:42

高职建筑材料检测教学改革

摘 要:为了凸显职业教育的特征,培养能适应企业、行业需求,与岗位相适应的高职人才,必须对现在的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以《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为例,探究基于工作过程视角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建筑材料检测 教学改革 基于工作过程

《建筑材料与检测》作为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对于建筑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等相关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同时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可以培养学生对于建筑材料性能检测的实践能力。而当前在高职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程的教学当中,重理论轻实践,重讲解忽视动手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为了能够让学生提升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和技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工作岗位,从工作岗位出发,从工作过程出发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教学侧重理论。当前,在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着培养学生动手实操能力的教师比例较小的现象,学生较多,而相匹配的实践教师则较少。加之在实验器材上数量不多,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就会导致很多学生不能亲自实践,只能在旁边观看和记录,这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效果会产生不好的效果。

2.缺乏多样化的教育教学方法。由于《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程由于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加之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普遍采用灌输的方式,只是偶尔利用多媒体进行展示,并没有充分的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没有充分发挥出多媒体直观教学的优势,使得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兴趣不高。

3.当前在高职课程教学方案中普遍存在为了强调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性而忽略学生实践能力,不能做到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做到学校和企业的零距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毕业后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必须经过再次培训才能上岗。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是从工作实际出发,来确定工作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而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进行有序的工作程序的教学过程。在职业活动中,学生应具备较强的职业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要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就必须将教学基于工程过程,将工作过程融于教学中去。

4.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可以实现《建筑材料与检测》的实践教学中的任务模式、技能训练,以及知识讲授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在教学中讲述必备的知识,设置检测任务、以及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等方式确定任务方案,让学生独自实施任务方案,而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解答和指导。通过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独立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这种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学习,对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经验进行积累和强化,有效的促进了学生在建筑材料检测工作技能的提升。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改革思路

1.构建与工作过程一致的课程体系

基于工作工作过程的《建筑材料与检测》应打破“教师单纯的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单一的课程体系,结合实际的工作的任务,设计“与工作过程相一致”的课程学习体系。凭借校企合作平台,将学生安置到合作企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学习,营造企业文化环境供教师和学生学习,创建准企业职场化的教学环境,将现有的课程体系与企业和行业需求相对接,将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鉴定的标准相衔接共同实现《建筑材料检测》教学和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2.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进行教学改革要打破过去那种以学科知识作为逻辑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作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的工作任务需求,把职业活动作为教学主线,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本位,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和设计。《建筑材料与检测》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常用的建筑材料的性能,主要的技术要求,以及材料的检测方法作为主要的讲述内容。

3.采用适合工作过程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要采用适应过程教学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就要打破过去的那种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改变学生被动学习、实践和理论相脱节的教学形式,构建任务实施、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建筑材料的检测项目要求来选取和工作过程(学习情境)有关的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的知识点。

4.营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

要营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情境就要打破课堂化的单一教学环境,尽可能的创建和工作实境相接近的教学场所,营造教学情境环境,促进实训室环境和工作环境的有机融合。尽可能的做到教学做一体,学做合一,理实一体,提升实训教室的利用率,激发学生对课程的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清晰明了的体会到建筑工程中对建筑材料检测知识等方面的需求。

5.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

要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就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模式,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准职业人作为培养目标,根据接近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以及接近职业资格标准来制定学业评价标准。确定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将教师、学生个人、同学,以及企业相关人员共同作为评价体系的主体,;确定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以及企业相关人员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技能”进行共同综合评价。以小组形式的形式开展项目学习,并建立相关的评价激励机制,对于那些通过评价体系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就业,在选评奖学金、以及评优的时候都可以优先考虑。这样在学校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可以有效的缩短学生在企业工作的适应期,从而促进教学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提高。

6.探究工作过程化的课程研发

依托准岗位的教学环境,依据已制定好的教学模式方案,探究“培养学生为准职业人”的教学目标,以项目作为核心内容、将工作过程化作为教学环节,探究基于工作过程化的科研及课程开发、教材以及实训指导书和实施性课程标准的制定。

参考文献:

[1]徐红晖.准企业管理环境下中职建筑类专业建筑材料检测课程改革的研究[J].广西教育,2013,(7).

[2]张红兵,周小芳.对高职建筑材料检测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福建建材,2011,(7).

[3]范伟丽,武桂枝.《建筑材料与检测》的教学改革浅议[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4).

上一篇:面向学分制的网络教学资源在食品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燃油燃气锅炉燃烧器控制联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