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问卷中敏感性问题的设计与研究

时间:2022-08-18 10:23:14

调查问卷中敏感性问题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调查问卷中常常涉及被调查者的隐私或不愿意公开如实回答的问题,对于这类问题调查时采用通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不是无法调查就是难以获得真实结果,本文在分析敏感性题的成因的基础上,具体从提问措辞、调查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去敏感化”技术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调查法;敏感性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

一、设计研究敏感性问题的必要性

调查法是一种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法,经常用来了解个体和群体的基本情况及总结经验。其中的调查问卷基本上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因此,调查研究的适用范围更广、收集资料更快,技术手段相对简单,操作方便,省时省力,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则完全取决于被调查者的合作程度,即调查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被调查对象的回答必须是真实的。当调查内容涉及到个人(或单位)隐私、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等敏感性问题时,往往会拒绝回答或故意“假答”。要解决由于调查内容具有敏感性而导致的调查结果的“失真”现象,获得尽可能可靠的调查数据,就必须对敏感性问题进行“去敏感化”操作。

二、敏感性问题的成因分析

敏感性问题之所以具有敏感性,主要是由于这类问题涉及到个人(或单位)隐私、法律和道德行为规范等,一方面人们有对个人(或单位)隐私权保护的本能;另外,由于不遵守法律或道德规范,轻者会招来闲言非议或社会的不认可,重者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如果回答者感到对这类问题的回答不能得到保密,就会失去了安全感,从而使他们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变得“敏感”起来。

三、敏感性问题的措辞

仔细的措辞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助减少敏感问题的影响。有以下一些方法:

1、释疑法。即在问题的前面写一段消除顾虑的功能性文字,或在问卷引言中写明严格替调查者保密,以及采取保密的措施。

2、假定法。用一个假定条件句作为前提,然后再询问被调查者的看法。例如:有的人不愿意暴露自己想调动工作,在问卷中可以设置“假如允许各类人员自由调动工作的话,您会调动工作吗?”

3、转移法。即把本应由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答的问题,转移由被调查者根据他人的情况来阐述自己的想法。例如,调查工人的劳动定额是否合理,如果直接向每个工人提问,则可能得不到真实的信息。但如果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你觉得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劳动定额制定的是否合理?”这样提问的则可能会得到较为客观的资料。

四、传统的“去敏感化”技术及评价

对敏感性问题的“去敏感化”首先的思路是降低问题本身的敏感度。如在对敏感性问题的表述上,采取下列措施:

1、指出该行为不是异常行为而是普遍现象。如大多数教育管理部门都有挪用教育经费现象,本单位上年度挪用教育经费金额为:a. 40万 b. 30万 c. 100万 d. 60万 e. 80万 。

2、增加敏感性问题的句长。研究表明,敏感性问题的句长影响其敏感性程度。由10个字以下组成的短问题比由33个字以上组成的长问题的敏感性更大。

上述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问题的敏感度,并且降低的程度是有限的。从前文的敏感性问题的成因分析可知,“去敏感化”的技术关键应该是通过科学的技术设计使得回答者对这类问题的回答结果得到保密,提升其安全感。但是,这种安全感的获得,仅仅通过研究者对回答者的“回答将得到保密”事前承诺是无法实现的。因为,通过事前承诺获得的安全感是被动的,不真实的,而真实的安全感应该是被回答者主动体验到的,只有主动体验到的安全感才是被回答者认可的“真实的”安全感。回答者一旦获得这种真实的安全感,敏感性问题才会对他失去敏感性,从而达到“去敏感化”的目的。基于这一思路的“去敏感化”手段是匿名法,它是指在调查研究中不对回答者的姓名等真实身份作出回答要求,即此使得回答者获得安全感的一种方法。这是最常用,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但它不适用于个别调查。

五、随机化选答技术(RRT)及评价

目前,一种更为科学和成熟的“去敏感化”技术是随机化选答技术(Randomized Response Technique,简称RRT)。它通过在调查中事先设置一个特定的随机化装置,使得被调查者以预定的概率来回答敏感性问题。由于这一技术能够最大限度地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所以,相对于直接回答调查,它更易于获得被调查者的信任和合作。

随机化选答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两个模型:沃纳模型(Warner Model)和西蒙斯模型(Simmons Model)。

1、基于沃纳模型(Warner Model)的相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

沃纳模型是1965年由沃纳(Warner)提出的,随机化选答技术也是在沃纳模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设计原则是根据敏感性特征设计两个相互对立的问题,让被调查者按预订的概率从中选答一个,调查者无权过问被调查者究竟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从而起到了为调查者保密的效果。

2、基于西蒙斯模型(Simmons Model)的无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

西蒙斯模型是1967年由西蒙斯(Simmons)提出的。其设计思想仍是基于沃纳的随机化选答的思想,只是在设计中,改用无关的问题代替了沃纳模型中的敏感性问题的对立问题。通常选用与敏感性问题无关且容易获得的样本特点作为无关问题进行提问,如,生日、性别等。

随机化选答技术比传统的“去敏感化”技术更加具有保密性,因此也更容易获得被调查者的配合。因此适宜于调查敏感性程序很高的问题。但两种技术模型各有优缺点,也需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相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模型中,由于对每一个敏感性问题都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陈述,故不论回答者回答“是”或“否”,其他人均无法知晓他回答的是哪一个问题。而无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模型中,则可以根据回答者是否具备无关问题的特征而推知其回答的是敏感性问题还是无关问题。如,若是已知被调查者不具备无关问题特征,则若其回答“是”,则可断定其回答的是敏感性问题;若是已知被调查者具备无关问题特征,则若其回答“否”,则同样可断定其回答的是敏感性问题。此时,如果肯定回答敏感性问题不符合社会规范,则前者会对被调查者构成威胁;与之相反,如果否定回答敏感性问题不符合社会规范,则后者会对被调查者构成威胁。可见,相关问题随机化选答技术模型具有更强的保密性。(作者单位:日照市东港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协会办公室)

参考文献:

[1]倪加勋.调查概论[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64-68

[2]杜子芳.市场调查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7月.106-113

[3]饶贤清.敏感性问题抽样调查方法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09年19周.77

[4]王晓红.敏感性问题基本模型的探讨[D].延边大学,2006年

[5]陈雪如.具有多种选择的随机化回答调查法[J].数理统计与应用概率 , 1998,(02)

上一篇:浅谈成本与费用控制 下一篇:物流配送下的零库存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