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及策略

时间:2022-08-18 09:12:32

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的现况及策略

作者:曹蓉泰 单位:青海省互助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

互助县是青海省农业大县,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多年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农业生产,以农业结构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大力推广农业实用科学技术,拓宽服务领域,扩大服务规模,切实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县乡农业科技工作者为该县农业增产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现状

(一)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改革开放以来,该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不断加强,建成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业系统目前有农业行政执法大队、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经营管理站、农机推广站、农机管理站、农业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站、农业生态能源站、农广校、农机校、农产品检测中心、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4个良种场等15个事业单位和18个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的成效近年来,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紧紧围绕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切实抓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工作内容逐步从抓生产向生产、流通、市场一齐抓转变,广大科技人员为全县农业发展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了丰硕成果。

1.以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育、示范和推广为重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多年来,先后培育和推广了互助红、互麦11~15号小麦;培育了下寨65等马铃薯品种;近几年又成功培育了互丰010等杂交油菜,同时,引进推广渭薯8号、青薯2号、陇薯3号、大西洋等专用性马铃薯品种和青杂1号、2号、3号、5号等杂交油菜。全县脱毒马铃薯种植面积达20万亩,杂交油菜种植面积30万亩,全县良种化程度达92%以上,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2.以设施农业建设为重点,提高土地劳动生产率和效益。近几年,通过财政大力支持,全县日光温室建设由2000年1056栋发展到目前21000栋,面积达10500亩,种植作物由黄瓜、西红柿等普通蔬菜向食用菌、玫瑰花等生产发展,亩纯收入达8000~10000元,是种植大田作物的10~20倍,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

3.以农业技术推广和良种补贴为重点,促进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近几年,在省财政厅、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以优质杂交油菜、优质马铃薯、优质蚕豆、特色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以示范基地、示范区田为重点,建立重点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示范田达3万多亩,在示范基地和示范田建设上布局合理,集中连片,运用配套综合农业技术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相结合,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与特色制繁种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示范田建设科技含量高、长势好、产量高,为全县农业生产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起到了示范辐射作用。总之,近几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项目投入,使该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通过引进、选育、推广优良新品种、新技术,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进了全县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三)当前存在主要问题

1.服务功能滞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服务呈多样型特征,但农业服务仅限于技术宣传、培训、指导等范围,而在信息提供、销售中介、统防统治、代耕代播等方面作用发挥不大。

2.信息服务功能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买难卖难的问题交替出现,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缺乏相应的信息收集和的仪器设备,造成信息传递不畅、不快等的问题,制约了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也制约了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二、进一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路及对策

1.稳定和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一要引导自学,加强实践,加强培训,提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进行新技术的实践,总结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每年要举办农技推广人员集中培训班,聘请省上的专家教授集中授课,解答生产中的疑难问题。二要开办学历教育。由县农广校继续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开办农学专科本科函授班,全面提高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三要组织外出学习培训。分期分批组织技术人员到外省和本省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参观学习、培训,开阔眼界,提高技能。四要补充全日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不断增强农技推广队伍。

2.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搞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一是继续加大良种引进繁育力度,做大做强制种产业。在继续加大名特优和常规优良新品种繁育推广的同时,加快发展高原特色制种业,以互丰杂交油菜公司、霍普兰德公司为龙头,做大做强制种产业,重点建立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优质蚕豆、小麦等农作物制繁种基地,扩大制种规模,为全县乃至全省建立一定规模的油菜、马铃薯制繁种基地,满足广大农民用种需求。二是大力推广重点农业技术,提高农业整体效益。依据川水、浅山、脑山不同的气候特点,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建立优质杂交油菜生产基地、优质马铃薯生产基地、互助红小麦繁育基地、综合推广农业农机新技术、新品种,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和产品。三是注重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本着实际、实效、实用的原则,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农业科技的辐射面,消除死角。继续实施好“阳光工程”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培训内容上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市场营销、政策法规方面的知识为主,在培训手段上采用广播、电视、印发资料、专题培训、现场会等形式相结合。

3.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多年来,该县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在省、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突出了以良种选育推广为核心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加快了优良新品种推广更新换代步伐,促进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运用,在农业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但农业是弱质产业,因此,要继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建立财政支持农业的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一是继续加大优良新品种选育推广投入力度,加快优质新品种更新换代步伐,重点建立优质杂交油菜、脱毒马铃薯、优质蚕豆、小麦等良种繁育基地,扩大繁殖面积;通过良种补贴,加大优良新品种繁育和推广力度,把优良新品种真正推广到千家万户,使良种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增产增收的核心作用。二是加大重点农业技术推广的支持力度。采取良种良法相结合,农机农艺相结合,重点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运用综合配套技术,建立重点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和示范田,通过示范辐射,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加快农业新技术、新成果转化运用和广大农民科技种植水平。

上一篇:旱作农业的特性及应用 下一篇:农业技术特点和公共品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