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时间:2022-08-18 08:59:03

分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分期功能训练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的特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之尽快回归家庭,重返社会,越来越为重要。为此,针对脑卒中病人的特点采用分期功能训练对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收到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2009年9月~2010年10月收治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5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初发脑卒中。随机分两组,即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48.2±16.2岁;其中脑出血9例,脑梗死23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4例。对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50.1±14.2岁;其中脑出血10例,脑梗死23例;左侧偏瘫19例,右侧偏瘫14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组于发病1~7天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功能障碍程度,依照脑卒中弛缓期、痉挛期、恢复期的不同特点进行功能康复:⑴初期或弛缓期:在这一时期主要是利用联合反应或共同运动达到治疗的目的。注意诱发和易化患者的联合反应和共同运动,并让患者逐渐学会控制共同运动;⑵床上良肢位的摆放:①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②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③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⑶正常关节活动度的维持:应每天对患侧肢体进行各关节全范围的被动活动。肩关节内收、外展、屈、伸、上举,肘关节和腕关节屈、伸,掌指关节屈、伸、对指,下肢髋关节内收、外展、屈、伸,膝关节和踝、趾关节屈、伸等动作,每个动作重复10余次,1~2次/日,30分/次,活动关节时要用力适度,以防脱位或扭伤。⑷定时变换:一般日间健侧卧位及仰卧位每2小时翻身1次;患侧卧位每1小时翻身1次,俯卧位每30分钟或更短时间翻身1次。夜间翻身时间可相对延长。翻身时应轻柔,禁止牵拉患肢,尤其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注意保护头部,以防再次出血。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并发症。⑸瘫痪肢体按摩:按摩应由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原则为先轻后重,由浅及深,由慢而快,2次/日,每次20分钟。①当患者能在床上自己翻身和作半桥动作后逐渐训练从卧位转为坐位。坐起后可行坐位Ⅰ~Ⅲ级平衡训练。②中期或痉挛期:这一时期应加大正常的感觉输入,抑制联合反应、共同运动等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的姿势反射和运动模式的建立和发展。避免加重痉挛,降低肌痉挛的程度。首先采取抗痉挛,如俯卧位,膝手爬行位、坐位、双上肢向后支撑位,此外可用被动活动手法降低肌张力,该期以坐位、立位Ⅱ~Ⅲ级平衡训练为主,达到站立位Ⅲ级平衡后,可进行步行训练,开始借助于室内双杠或室内楼梯到独立行走,同时可进行一些作业疗法,如推球、插积木等。③恢复期:这一时期应逐步修正错误的运动模式,巩固正确的运动模式,强化选择性分离运动,改善精细活动能力和协调活动能力。继续逐步进行自主运动、分离运动和协调运动训练。可通过器械活动如功率自行车或借助训练球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功能活动。同时用患肢做各种日常活动如吃饭、穿衣、做家务,以提高患肢实际操作能力,使患者早日康复。

康复评定及治疗处理方法:采取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测患者运动功能情况[1]。所有患者在入院及出院时按上述两个指标各评价1次。

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结 果

康复组与对照组入院及出院时的Barthel指数与Fugl-Meyer积分比较:康复组与对照组入院时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院时,对照组两项指标有改善,但与康复组相比,改善幅度小;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1。

讨 论

脑卒中患者由于不可逆转的中枢运动神经损伤以及病灶和其水肿带来某些运动神经元的不完全损伤,其功能不可能只依靠单纯药物治疗自然获得[2]。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中枢神经系统在损伤后具有在结构上或功能上重新组织的能力。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达到功能区的转移和(或)重组,从而恢复受损肢体功能。积极创造损伤神经修复或代偿的条件,可以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3]。这是康复训练后运动功能恢复的理论基础。

早期康复治疗对患者的康复结果常常有决定性的影响。只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即可进行康复治疗,而且越早越好。人脑之所以具有高度的可塑性不是由于再生,而是由于动态的功能重新组织或适应的结果[4]。而构成脑可塑性的众多因素在不同时期发挥着不同作用。方法得当的功能训练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尤其采用分期的方式,通过系统的、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方法,抑制和控制低级中枢的调控作用,降低异常肌张力引起的肌痉挛,打破异常的运动模式,建立正常运动模式,改善肌群间的相互平衡协调功能,逐级出现分离的、精细的和可以控制的肢体功能活动[5]。从良肢位的设计到步行锻炼,其目的在于预防并发症和废用综合征的发生;增强残余的肌力;以便达到生活的自理。表1结果表示,康复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分期功能训练能更有效地恢复神经功能障碍,减少患者痛苦,促进其生活和运动功能的早期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缪洪石,朱镛连,吴弦光,等.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8.

2 南登昆,缪鸿石.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121-210.

3 李慧超.早期一对一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功能恢复的护理效应[J].现代康复,2000,4(6):838.

4 燕铁斌,窦祖林.实用瘫痪康复[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97.

5 隋玉华,毛春玲.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9,26(5):517.

表1 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上一篇:秋季腹泻误诊分析300例 下一篇:冠心病的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