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08-18 07:02:54

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 特色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西南民族区域来说,发展特色经济不仅对该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特色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适应西南民族区域资源环境条件而提出的。文章分析了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对于加快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及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有着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西南民族区域 特色经济 对策

一、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概况

依托丰富而独特的资源条件、优越的区位条件,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对于促进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从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产业结构发展水平来看,西南民族区域第一、二、三产业色产业规模不断增大,效益日渐提高,特色产业对于促进西南民族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正发挥着主导性的作用。从第一产业来看,以特色农业、特色生物资源为基础,西南民族区域特色农业的发展正显示出其优势;从第二产业来看,以烟草加工、生物制药为代表的特色工业的发展日趋成熟,从第三产业来看,以文化产业发展、旅游业发展为先导,西南民族区域第三产业的规模正逐步增大,对于西南民族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西南民族区域的云南、四川、广西、贵州、都将发展特色经济作为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来抓,同时,随着各省区特色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特色经济区域联动发展正日益加强,特色经济正成为西南民族区域实现跨跃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二、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发展特色经济正成为西南民族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特色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日益明显,但随着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中许多问题也不断出现,这些问题的出现对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能否处理好这些问题关系到西南民族区域整个区域发展的未来,这些特色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个方面:

1.资源条件及区位条件较优越,但未充分加以利用

从西南民族区域各省区发展特色经济、特色产业的资源条件来看,其条件是比较优越的,如矿产资源,西南民族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其矿产资源的蕴藏量在全国来说均居前列;旅游资源方面,云南、四川、贵州、广西、也均具有各具特色的资源条件,并且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各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其地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他方面的资源也具有较强的优势,西南民族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资源基础及组合状况是比较优越的;从区位条件来看,西南民族地区的云南、广西、均处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在面向东南亚、南亚开展多方合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从目前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对这些优势条件利用还不充分,其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还存在很大的发挥余地,区位及资源优势的未充分利用导致了该区域优势不优,特色不特的经济发展现状,这是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

2.特色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规模和效益还有待提高

从目前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已初具规模,但从可利用的资源条件、区位条件、政策条件来看,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应该具有更强的经济社会带动效应与发展潜力,特色经济的规模效益还有进一步提高的潜力。从已有的特色经济结构来看,特色经济的发展还属于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特色经济的集约式增长方式还需进一步加强。

3.特色经济的主体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较弱

特色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有相应的企业规模。一定的企业规模是技术创新和品牌创新的先决条件,只有规模效益才能产生品牌效益。不少地区特色产业缺少龙头企业,没有形成知名品牌。我国特色经济不论是覆盖面,还是在产业规模上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但不少地区由于缺乏龙头企业,还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和区域品牌。从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来看,企业规模也较小,企业竞争力还较弱,在面对市场风险时,其自我发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特色不特,专业化整合度较低

西南民族区域许多经济实体的形成是建立在西南民族区域特有资源条件基础之上,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其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特色,最终容易在发展中失去特色,造成企业的发展特色不特,效益不高的发展局面。同时,发展特色经济,产业的专业化整合是关键。这种整合,核心是要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乃至所有制的界限,冲破自成体系、门类齐全的地方经济格局,筛选出能够支撑经济大局的支柱产业和当家产品,实行优势突出、重点集中的倾斜式发展。但目前西南民族地区在特色经济发展中,基本上还是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部门与部门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要素合理流动的机制难以建立,使得特色经济的发展专业化整合度一直难以提高,制约了特色经济的发展。

三、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对策

从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来看,西南民族区域目前特色经济发展局面的形成源于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资源方面的、市场方面的、政策方面、区位方面的、文化等方面的因素,促进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的经济的发展必须在综合考虑相关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才可能实现西南民族区域特色经济及整个区域的可持续发展,重点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推动区域合作与交流,互通有无、互享成果,构建一体化协调机构

整个区域要发展,地方经济要搞好,就必须打破壁垒消除障碍。通过建立一个类似于欧盟组织的协调机构来协商解决发展中的各类问题。目前西南民族地区,有的地方有资源但没有资金、技术,有些地方有技术有资金又找不到合作对象。通过协调组织,协调各地之间的关系,让资金、技术带到当地发展,让资源都能充分的利用起来,真正做到互通有无。在一体化的组织机构中,除了资源互享外,科技成果、人才等都能彼此共享,消除因行政手段造成经济发展障碍。

2.规范市场秩序,使特色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特色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构建,有市场商品才有销路。因此,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市场。在培育特色经济市场时,重点要放在如何发现有特殊需求的市场。特色经济的市场由:国际、国内、本土市场三部份组成。由于西南民族地区针对特色产品的开发时间短,特色产品国际市场的开发难度较大。而国内市场由于各地文化、经济、生活习惯等方面差异巨大,对特色商品的要求各有不同。从现实出发,西南地区特色发展特色经济首先要重视和培育本土市场, 随着本土市场的不断完善与饱和,自身产业不断壮大,再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上,发展才有出路,特色才有优势。

3.改进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制度

制定合理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明确界定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合理的产权制度不仅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而且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和完善自然资源使用制度,使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坚持自然资源的有偿开发利用原则,实行低消耗、高产出的集约化利用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

4.培育特色经济的关联产业,使其在区域上相对集中,形成一个增长极体系

在发展特色经济主导产业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关联产业的扶持和帮助。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尽可能在地域上相对集中,相互之间在信息、技术等方面能够及时沟通交流。关联产业为主导产业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支持,主导产业也把从市场等各方面的反馈回来的资讯传递到关联产业进,使得以特色经济发展为主的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同步发展,以“一业促多业,一点带多点”,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

5.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在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地对原有的特色产业和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升级

制定一个合理可行的发展目标,不仅是实现经济效益的需要,而且是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目标不能只求短期的或不讲效益的扩张,而是要求长期的、持续的、高效的、有利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此外,发展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升级,使其发展始终具有活力。在全球经济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的今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出现了潮流化、个性化和特色化的需求,由于特色经济大多是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市场容量有限,市场需求变化快,特色经济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必需适应这种要求,不断对生产和经营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王文长 李曦辉 李俊峰:西部特色经济开发[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12

[2]李俊峰:试论云南特色经济的培育与发展[J].学术探索,2002(2):132-135

[3]武友德:区域经济学导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

[4]尹继东 郑享清:调整经济结构 发展特色经济 强化竞争优势[J].江西社会科学, 2001(9)

上一篇: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实现超常规发展的现实出路 下一篇:高校奥运体育馆赛后利用功能及价值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