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经济的“绿色增长”

时间:2022-09-30 04:58:38

浅议农村经济的“绿色增长”

[摘 要]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提出,让我们进一步意识到既要发展农村经济,也要关注农村的环境问题。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我国农村环境并不理想,资源盲目开采利用现象严重,污染排放问题突出等等。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增长”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使农村经济有序发展。

[关键词] 农村经济 绿色GDP 绿色增长 可持续发展

“绿色GDP”的概念是在联合国统计署正式出版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首次正式提出的。在理论上,绿色GDP=GDP-固定资产折旧-资源环境成本=NDP-资源环境成本。在这份报告中,考虑到在实际应用方面,GDP远比NDP更为普及,因此采用了绿色GDP与GDP相对应的总值概念,而没有采用净值的概念,即绿色GDP=GDP-环境成本-资源消耗成本。简单地说,绿色GDP就是传统GDP扣减掉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成本以后的GDP。

但是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运用中,我们都看到环境成本是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不仅要提出一系列有利于农村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和措施,也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更重要的是,要转变传统的发展理念,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推进农村经济的“绿色增长”。

一、当今农村环境突出问题

总体上来说,我国在发展农村经济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必须看到,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有些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农民的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不便,甚至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这些环境问题主要是:

1.农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掠夺式开发

这是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地区为了吸引投资,盲目开垦,占地建设严重,使我国的耕地大幅减少。有些地区过度放牧,滥砍乱伐现象严重,使得我国水土流失现象严重,土地沙漠化加剧。土地利用强度加大,土地肥力衰退,我国的中低产田比例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分之二增加到90年代的五分之四。例如,多年的不合理耕种和土壤的侵蚀的,东北黑土层已渐浅薄。调查显示,目前吉林省黑土层厚度在20厘米~30厘米的薄层黑土面积占黑土总面积25%,黑土层厚度小于20厘米的“破皮黄”黑土占12%左右,完全丧失黑土层的“露黄”黑土占3%。而在历史上,自然黑土腐殖质层厚度一般应该在30厘米~70厘米左右,深的可达100厘米以上,腐殖层小于30厘米的比较少见。这些严重的资源损失给农村生产带来巨大的影响。

2.城乡工业污染对农村环境的破坏

各地乡镇工业的兴起,如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农村工农业生产的双重污染加剧。据了解,以生产青霉素的石药集团内蒙古中润制药有限公司为主的几家制药企业,从2005年初开始,日排放量约6000吨、超标百余倍的污水,通过引黄灌渠进入农田,导致数千亩庄稼减产、近百只牲畜死亡。据托克托县环保局去年六、七月间的抽样监测显示,污水的COD(化学需氧量)指标平均在1万毫克/升以上,最高时达到3.6万毫克/升,高出国家排放标准100多倍。据调查,乡镇工业化学需氧量、粉尘和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比重均接近或超过50%。这已经成为影响农村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3.残留化肥、农药等化学品的污染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化肥、农药的生产、进口和使用国。我国年化肥使用量达到4124万吨,平均施用量高达400千克/公顷。而在喷洒的农药中30%是高毒性的,这些有毒物质大部分未经有效处理,以至于残留在土壤、水体中,严重破坏了耕地和水环境,同时可能对人体和牲畜的健康造成严重后果。而且,随着大棚农业的普及,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居世界首位。据浙江省环保局的调查,被调查区地膜平均残留量为3.78t/km2,造成减产损失达到产值的五分之一左右。

除以上所列举的主要环境问题以外,农村环境还有很多要关注的方面。比如农村集约型的畜禽业对水环境的影响等。对于这些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深刻思考,采取有效措施。

二、运用“绿色增长”理念,指导农村经济发展

“绿色增长”,是由“绿色GDP”引申而来,但它并不是一个有公式可以计算的指标,而是一种经济发展的理念,旨在提醒人们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绿色增长”的内涵是,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

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传统发展观经常把“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相混淆,它关注的是“量”的增长,突出的是资本的增殖,而忽略了人的作用。例如,保罗・A・萨缪尔森等在《经济学》著作中就把平均每人年国民收入作为衡量发展水平的标准。正是由于这些发展观的误导,使得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

目前农村的环境现状表明,我们不能继续怀有这种发展观念,这将会给当代人和后代人带来严重的生态和经济问题。我们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原理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即在关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从整体和宏观上来探索如何使资源配置的机制从传统发展模式转移到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模式。

2.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首先要深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把人与自然看作是对立统一的整体。(1)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马克思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是人的无机身体。”他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但是人又是特殊的一部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通过自身的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变革起作用。(2)人的生活依赖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这说明,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一个存在物如果在自身之外没有自己的自然界,就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自然界丰富的物产和资源,是人类生活所必不可少的。自然界为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3)人类改造自然界要遵从自然界的规律。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要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善待自然。如果违背自然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和报复。马克思指出:“耕作如果自发地进行,而不是有意识地加以控制,接踵而来的,就是土地的荒芜,像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等地,以及希腊那样。”

认识自然界的客观规律,科学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只有正确处理这一问题,才能做到“绿色增长”,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科学发展。“绿色增长”,有利于农村地区节约发展成本,从而加速农村的发展。

三、加强环境管理的具体措施

在“绿色增长”理念下,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采取有效的环境管理措施。有效的措施能正确处理自然状态规律与社会经济规律的对立统一关系。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经济、行政干预、技术、宣传教育等手段,对环境规划、环境质量,以及环境技术进行管理。

1.推广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合理利用资源

环境影响评价能有效减少资源的浪费,保护原有生态环境,尤其是对国家、政策、计划和发展战略进行环境影响系统预测评价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在农村经济发展中,战略影响评价是从全局的角度出发,由政府部门组织进行,吸收大批的专家和公众参与,有利于政府在决策中充分考虑政策法规对环境的影响。这给县、乡(镇)政府在建设道路,开发土地等进行大规模改建工作时提供有效的可参考的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能有效控制新污染的产生,提出防治环境损害的技术措施和规定,但是其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技术投入,这对于有些农村地区来说是较难解决的问题。这一难点,我们可以通过互助结对来解决。通过城市具有环评资格的部门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建立义务合作关系,为其提供技术与必要的培训。当然,这也离不开国家对农村地区的技术和教育的投入。

2.发挥经济方法作用,适应市场经济

目前,在我国有效控制污染排放的方法中,还是技术占主导地位。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我们也可以在农村适当加大经济方法的运用。由城市发展的经验来看,运用经济与技术共同进行环境管理,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经济方法在环境管理中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经济可以通过运行排放污染者自己来决定采用最合适的方法来达到规定的标准。就是说,农村的污染排放企业,可以根据排污费的高低来决定是自己投资建设污染处理设备还是交由其他企业进行重污染的生产过程。通过这种权衡,能产生显著的成本节约。

(2)经济方法可以为污染的制造方提供持续的刺激作用,从而减少污染的排放。同时,也可有助于新污染控制技术、低污染的生产工艺以及新的低污染的产品开发等。

(3)经济方法可以为政府和污染者提供管理上、政策上和执行上的灵活性。对政府机构来说,修改和调整一项税收比修改一项法律或规章制度更容易和快捷;对于污染者来说,可以根据有关的收费情况来进行相应的预算,在此基础上做出相应的选择。

由此可见,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方法在农村进行环保建设初期,能发挥较大的作用。经济方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有利于农村环保事业的发展。

3.加强环境监管,保护现有生态环境

要改善农村的环境状况,必须发挥环境监督部门的职能。首先,应做好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有些农村地区农民知识水平较低,人员素质不高,环保意识较差,污染环境的现象随处可见。这就要求宣传人员耐心教导,时时监督,教育和培养农民的环保意识,减少农业自身的污染和破坏。其次,要做好农村环境监测工作。掌握农村环境现状,及时发现严重污染现象,是环境监督部门不容忽视的职能。有些地区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交流渠道并不完善,这就需要监管人员更努力,尽责的做好监测工作。不然,一旦发生严重污染问题,又无人知晓,这将给农村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严重的后果。再次,加强执法力度,是环监部门保护环境的最有效的职能。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执法人员应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使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款真正落到实处,使农民了解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一样重要。同时,提高监管人员自身素质也是做好农村环境监管工作的必要措施。

4.培养农民环保意识,发挥主体作用

在农村环境监管工作中,发挥农民的参与意识也是重要的方式。农民参与环保宣传、管理,有利于环保工作的推广。组织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学习相关环保法规条例,学习基本的环境监测方法,让其参加环境督导工作,让农民亲身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也使环境监管工作更具有说服力。农民不能停留在污染环境的主体上,而要转变致富观念,转变生产方式,转变生活方式,成为农村经济合理发展的主体。

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是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但是,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同样是关系到农民生活的大问题。我们不能走先破坏后治理的道路,环境的不可逆性决定我们要坚持“绿色增长”的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关注环境问题。环保工作,我们应从源头抓起,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限制严重破坏生态的项目发展;在技术控制污染排放的基础上,加强经济管理,使其更符合市场经济的运作;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正确发挥环境监管的作用。只有考虑了环境成本的经济增长才是合理的增长,才是“绿色”增长。

参考文献:

[1]人民网.env.省略/2006年9月8日

[2]颜 彦 王秀真: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催生“绿色GDP”[EB/OL].国家环保总局,www.sepa.省略/

[3]新华网..news.省略/newscenter/2005-03/22/

[4]新华网:农村竟成排污场“污染下乡”何时休www.fj.省略/news/2006年10月30日

[5]沙 飞: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农业与技术,2005,25[6],16-20

[6]苏 杨:中国农村环境污染调查[N].经济参考报,2006年1月15日

[7]马传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M].济南:山东出版社,2003,p.24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95

[9]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p.159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168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p.53

[12]陈宗团等编著.城市环境管理经济方法――设计与实施[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p.15-23

上一篇:浅议惩罚性损害赔偿责任的性质 下一篇:泛珠三角工业旅游合作的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