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儿科护士长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时间:2022-08-18 03:36:41

浅谈儿科护士长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科护士长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方法 收集我科小儿2049例进行分析总结,采取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有49例,对于此组院内感染的部位,相关感染的致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查找关于发生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护士长实施有效的护理管理措施。结果 此组患者小儿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2.39%。小儿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系统感染为主,其次为消化道系统感染;对于护理问题导致小儿院内感染常见、管理制度完善、探视人员较多、护理人员消毒隔离技术不到位、易感病原切断不彻底以及护理操作等因素造成。结论 对于小儿院内感染的主要易感部位为呼吸道系统,因此加强做好相关小儿的病房管理,护理人员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加强小儿的保护,对控制和预防小儿院内感染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儿科;院内感染;管理对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239-0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针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小儿2049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1032例,女性1017例,此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有49例,均符合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院内感染诊断标准》的诊断标准[1]。发生院内感染的患儿中其中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29例,出生时间在3个月至14岁。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发生院内感染的小儿21例的感染部位以及相关引起感染的护理因素进行总结。

1.3 数据统计 采用SPSSIO.0版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小儿院内感染率和感染部位的分布情况比较 此组患者种发生小儿院内感染的患儿有49例,发生院内感染率为2.39%。主要小儿感染的部位为:上呼吸道系统、下呼吸道系统和消化道系统等部位,具体比例现将表1。呼吸道系统感染所占比例最大,占75.5%,其次为消化道系统,感染发生部位最低的部位为下呼吸道,见表1。

2.3 影响小儿院内感染的护理因素分析 经此组病例的调查分析总结,小儿院内感染主要与以下护理因素相关:

2.3.1 病房探视人员过多 由于现在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均为独生子女,孩子生病家长更加担忧,探视的人员较多;加之家长对患儿的病情不是很了解,自身带来的外来感染因素会加重患儿的感染症状,造成室内的空气流通差。

2.3.2 科室内管理不完善 科室内没有相关小儿院内感染的相关操作规程,无定期学习的项目,使护理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不强。

2.3.3 医护人员的手消毒不彻底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到位,经常草草了事,导致护理人员接触小儿传播感染。

2.3.4 消毒隔离不合格 为小儿使用的护理用品及相关医疗器械的消毒不严格而导致感染。

2.3.5 易感病原切断不彻底 对于护理人员正处于患病的状态,没有做好自身的隔离,导致小儿发生院内感染的感染源。

2.3.6 由于护理各项操作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而导致小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3 管理对策

3.1 系统管理 ①加强探视人员宣教:对于小儿的病室的探视严格进行管理,向患儿家属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特点,让探视的家属能够理解,并且减少探视人员,定时间进行探视,对于探视人员要做好消毒措施,穿隔离衣,带鞋套,进行手消毒,减少外来感染因素[2]。②小儿隔离病室的微生物监测结果:对每一项物品、器械和环境监测指标的详细评估,如果出现监测指标超标的现象,应汇报科室领导及感染科室,给予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查找超标的原因,总结经验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给予有效的处理,使微生物的菌落数控制在正常范围内[3]。

3.2 加强消毒隔离措施 根据季节定时为病室通风,采用负离子器净化空气消毒。采取床边隔离,有条件者转为单间隔离治疗。小儿病室的地面和空气必须严密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每天常规空气消毒两次,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仪室内消毒30min,严格限制人员进入。

3.3 加强护理人员的感染知识的学习 院内派专门感染科的人员定期为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使护理人员加强感染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及加强无菌操作技术。对于院内感染的危险性和重要性进行告知,可以那一些真实的有关院内感染的严重病例进行讲解分析,使医护人员深刻的认识到医院感染将会为患者带来的极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医院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加强工作人员的自身职业慎独修养的行为,能够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提高工作的警惕性,严格执行科室内规章制度及相关感染内容。

3.3 物品消毒管理 对于一次性无菌物品应定期进行查对有效期、灭菌日期和包装是否完好等,如有疑义的应及时进行处理。针对医疗废物要严格按照颁发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医疗器械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消毒灭菌,对不能使用高压灭菌的物品,采取低温等离子进行灭菌,使用前注意观察无菌包的有效期、潮湿、破损现象。

4 讨 论

院内感染是指在住院期间医院获得性的感染。由于小儿的具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特点,各器官发育不完善并且皮肤黏膜屏障保护功能较差,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极为低下,组织内的吞噬细胞吞噬功能不完善,在各项诊疗和操作的过程中最容易导致皮肤的损伤,容易引发皮肤感染。小儿的消化道黏膜的通透性相对比成人大[4],消化道内的正常菌群建立不完全,饮食不当极易导致胃肠道感染的发生。小儿吞咽功能不完善,易发生呕吐物的误吸、呼吸道分泌无法排除,导致呼吸不通畅、急救窒息给予各种相关的气管插管或者吸痰操作时为做到严格的无菌操作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发生[5]。

参考文献

[1] 牛桂林.小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病率调查[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7(12):1820.

[2] 龚招娣.小儿重症监护院内感染护理[J].医学信息,2011,1(22):23.

[3] 黄雁虹.小儿医院感染与护理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10,15(14):1136-1137.

[4] 李启梅.小儿室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与护理对策[J].实用医技杂志,2010,11(9):23-24.

[5] 杨宏.小儿医院感染175例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19(13):31-31.

上一篇:如何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下一篇:留置针滴血法在婴幼儿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