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内镜鼻窦手术6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4-14 01:04:44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65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结论 经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若术后处理并清洁术腔,可缩短愈合时间。

[关键词] 鼻内镜;鼻窦炎;鼻息肉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2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19-02

鼻窦炎鼻息肉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其发病率约为4%。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持续性鼻塞、头痛、流涕、耳鸣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之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鼻甲切除术,然而该法对机体的损伤较大,故逐渐被淘汰。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鼻内镜鼻窦手术由于具有微创、损伤小、复发率低而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1]。本研究将2009年1月――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应用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甚佳,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09年1月――2013年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5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20-65岁,平均(36.12±5.77)岁;病程0.5-35年,平均(8.53±3.91)年;单侧21例,双侧44例;分型分期:I型22例(I期4例,II期6例,III期12例),II型29例(I期7例,II期13例,III期9例),III型14例。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检查和鼻内窥镜鼻腔检查。手术即将开始前应用20ml 1%丁卡因联合2ml 1‰肾上腺素进行表明麻醉,麻醉鼻腔黏膜3次,5min/次;同时将4滴1‰肾上腺素加至10ml 2%利多卡因中,取1ml浸润筛前神经,并取4ml浸润蝶腭神经,之后开始手术:对鼻息肉的病灶所在进行观察,仔细分辨中鼻甲及其残端、上颌窦窦口、钩突等,之后将后钩突切除,使上额窦自然口开放,将额隐窝中的病变组织切除以开放额窦,将筛泡切除以清理前组筛窦,将甲基板垂直部切除以便清理后组筛窦,切除时应小心以免损伤正常的筛窦黏膜,对蝶窦前壁探查并于其下方做一小口以使蝶窦处于开放状态。

1.3 术后处理 术后2-3d内取出纱条,并应用1%麻黄素处理鼻腔局部,同时应用盐酸氮卓斯汀喷鼻剂。对术腔进行清理,1次/d,连续清理一周,并将痂皮、分泌物等异物排出体外。手术结束约4个月后,用一定体积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3次/d,连续冲洗5周左右。之后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清理,3周一次,当术腔彻底上皮化后即可停止清理。对患者进行随访,并持续进行约5个月的规范化治疗,之后定期复查,参照病情收缩鼻黏膜,清理肉芽和囊泡,清除分泌物,分离粘连,清洗术腔等。

1.4 疗效评定 疗效评定分为三个级别:当患者的症状基本消失,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窦口开放良好,窦腔粘膜上皮化,未产生脓性分泌物时为治愈;当其症状显著好转,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窦腔粘膜肥厚或部分水肿或形成肉芽组织,有脓性分泌物存在时为好转;当其症状无变化,内窥镜检查结果显示术腔粘连、窦口闭锁或仍然狭窄,存在息肉和脓性分泌物时为无效。总有效=(治愈数+好转数)/总数×100%。

2 结 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其中治愈43例(66.15%),好转16例(24.62%),无效6例(9.23%),总有效率为90.77%;术后出现皮下出血和眼睑肿胀3例(4.62%),术腔粘连1例(1.54%),共出现不良反应4例(6.15%)。

3 讨 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在内镜技术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其主要目的为恢复鼻道通气、鼻窦及其内部纤毛的清除能力,最大程度保留鼻窦正常黏膜,降低因囊泡引起的窦口闭锁、窦腔狭窄、组织粘连以及瘢痕挛缩等。它可使鼻内镜经鼻孔进入鼻腔手术,再与相应的专科手术器械相结合,能够完全清除病灶,保留正常黏膜,恢复鼻腔鼻窦正常功能[2]。为降低变态反应发生率,应口服类固醇药物以缓解鼻腔黏膜的充血水肿情况。术前应用相应的药物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并使术野清晰,还可有效清除鼻腔鼻窦病变,防止出现不良反应。同时可于术前应用非那根冬眠、哌替啶等药物可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提高麻醉效果,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术前应行鼻窦CT冠状位和水平位扫描,以观察和了解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以便采取最佳手术方式[3]。

和传统手术的术野相比,鼻内镜手术需仔细、认真对镜下组织结构进行辨别,若有需要可切除部分中鼻甲外侧壁,若中鼻甲出现骨折导致骨折相对内移,则能够使术野更好、更广、更清晰。在手术过程中,应小心对鼻窦口黏膜进行处理,防止破坏正常结构,尽量做到微创,若病变黏膜已恢复正常则可不予处理[4]。术后若鼻腔仍然存在炎症,则会出现血痂、囊泡、肿胀等,故术后的鼻腔处理对其正常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术后患者应定期观察并处理术腔中的坏死和病变组织,清除肉芽或囊泡,以提高疗效[5]。本研究主要探讨分析了经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效果,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治疗,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7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

综上所述,经鼻内镜手术可有效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菊红,曾桓光.鼻内镜鼻窦手术的临床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9):268-269.

[2] 赵晋华.经鼻内镜鼻窦手术36例临床观察和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42-43.

[3] 张永杰.经鼻内镜鼻窦手术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8):49-50.

[4] 罗松.鼻内镜鼻窦手术106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6):45.

[5] 肖小静,汤成秀.经鼻内镜鼻窦手术24例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6):1275.

上一篇:宫腹腔镜联合治疗子宫畸形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肺血栓栓塞症并发胸腔积液15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