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针滴血法在婴幼儿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25 06:08:04

留置针滴血法在婴幼儿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留置滴血法留取血标本的可行性,有效减少因反复穿刺给患儿所带来的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增加患儿亲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方法 以180例住院患儿为例,根据其年龄、性别、病种、采血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90例,实验组90例,实验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采集标本(简称滴血法)。对照组采用穿刺针采血法(即一次性采血针接一次性真空管采血,采集血标本,分析两组婴幼儿采血成功的例数,溶血例数以及患儿亲属满意度例数。结果 实验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滴血法成功率以及患儿亲属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的采血法。结论 滴血法溶血率明显低于传统的采血法,而且能达到一针多用的高效目的,减轻患儿因反复穿刺所带来的痛苦,因此,婴幼儿采用静脉留置针滴血法采集标本是完全可行的。

[关键词] 留置针滴血法;空针采血法;婴幼儿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1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2-01

婴幼儿静脉采血是儿科病房常见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存在着不可避免的弊端:首先,由于婴幼儿血管细,在抽血的时候定位十分困难,因为他们容易哭闹,不予配合,操作技术要求高,所以穿刺难度较大,采血相对一次成功率低。但是家长的期望值往往偏高,致使护患,关系紧张,甚至引发纠纷,护士常感到给婴幼儿抽血相当困难,有时因抽血量不足,使标本不合格;有时又因抽血过久,造成标本溶血,影响检验结果;有时为了抽取到足量的血液进行多次穿刺引起患儿家长的不满。

其次,传统的采血标本多采用股静脉、颈静脉空针采血法,而此类采血法,周围有股神经,股动脉,腹股沟下深淋巴结等[1]。穿刺很容易伤及周围组织,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暴露过多,时间过久,患儿容易受凉。而颈外静脉穿刺需使患儿头部下垂,又因颈部皮肤松弛,孩子不配合,导致穿刺固定困难,常造成穿刺失败。此方法技术要求高,采血难度大,而且经常出现溶血现象从而影响检验。

因此,为了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家属和护士的心理负担,减少纠纷的发生,为婴幼儿寻找一种科学合理的新型采血方法是非常必要的。目前,我们对住院的婴幼儿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滴血法采集血液标本,并且达到一针多用的目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采血病例均为2011年九月――2012年3月在儿科住院的婴幼儿,180例婴幼儿中。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1d-3岁平均年龄(1.51±0.12)岁,均需留取血标本。190例中最大采血量11ml,最小采血量为2ml,平均4.5ml。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90例,实验组90例,且年龄、性别、病种、采血量等各方面非常接近,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浅静脉留置针滴血法采集血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股静脉、颈静脉空针抽血法采集血标本。

1.2 用物准备 美国B-BRAUN公司生产的24G静脉直型封闭式留置针,肝素帽,自粘敷贴及一般的输液药物。根据需要准备试管等。血管选择:视患儿血管情况,尽量选用较粗、较大、而且直的血管,争取一次穿刺成功,并便于取血。一般情况下,一岁以内的[2]患儿多选用头皮静脉,1-3岁的患儿多选用四肢静脉。操作方法:将用物携至患儿床旁,向患儿及亲属做好解释,消除恐惧,取得合作。选用头脾静脉穿刺时,需剃干净血管处及周围毛发大约5cm×5cm,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打开留置针及肝素帽包装,先检查留置针的严密性、完整性,右手食指与拇指固定留置针,呈15-30度角,对准血管进针,进针的速度易慢,见到回血后降低角度呈10-15度角,再进1-2mm,用右手的拇指,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抽出针芯2-3mm后,见回血好,根据静脉走向,徐徐将软管送入血管,当抽出针芯至外套管末端时,操作者左手食指、中指按压留置针前端,避免血液流出,右手将针芯全部抽出,将留置针末端管置于无菌试管内,左手抬起解除按压,按检验要求留取适量的血液,如加有抗凝剂,可以一边取血一边轻摇试管,取血完毕,试管加盖倒装3-4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完全混合,取血结束后,用无菌棉签吸干净留置针末端管内的残留血液,按上肝素帽,自粘敷贴固定,注明置管的时间和操作者的姓名。用肝素液封管以备输液时用,也可以直接进行静脉输液。经检验科证实,用留置针静脉取血和常规静脉抽血,检验结果无差异。

1.3 普通穿刺抽血法 用5ml注射器连接针头,用常规空针抽血法穿刺股静脉时,静脉或颈静脉采集所需血量注入试管。

1.4 评定标准 根据不同的采血方法评价病人采血成功例数、溶血例数、患儿亲属满意例数:采血成功,一次采血顺利,而且达到所需采血量,检验报告准确。溶血:采集的血标本因为溶血被检验师拒绝检验。患儿亲属满意:患儿亲属对采血后的方法接受,不表现出愤怒、埋怨等不理解的情绪。

1.5 不同方法采血成功例数、溶血例数、患儿亲属满意例数比较,见表1。

2 结 果

2.1 从上表1可见,经配对t检验,证明2种方法采血所得结果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应用留置针滴血法留取血标本成功率及患儿成功率明显高于抽血法(P

全部病例,经X2检验,滴血法成功率及患儿成功率明显高于抽血法(P

3 讨 论

3.1 滴血法的成功例数明显高于抽血法。①头皮供血丰富,血管均呈周围向头顶部辐射状排列,且前组、外侧组、后组间有广泛的吻合,汇集到耳后的静脉、颞浅静脉、前额正中静脉时,管腔稍微粗大,在这些部位抽取血量充足,出现溶血、凝血的机会少,提高了检验的准确性。②婴幼儿的头皮较薄,脂肪少,静脉表浅明显,且不易滑动,易于穿刺,采血后压迫2-3分钟左右很少有血肿出现。此外这些部位没有重要的器官,穿刺误伤的机会少,且固定简便可靠,便于患儿亲属看护,可以作为首选部位。③1-3岁患儿也常选用四肢浅静脉,因为其血管有弹性,粗直、血液的流量丰富,不但保证抽取的血量充足,而且便于固定。

3.2 滴血法的患儿亲属满意例数明显高于抽血法。滴血法采血是我们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血管暴露且固定,但是不需要过度的暴露,一次采血成功率高,而且达到一针采血、输液、随时用药、及时抢救等多用的目的,对患儿的伤害小,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患儿及亲属容易接受。

3.3 抽血法送检的标本中溶血8例,是因为在抽血的过程中,患儿疼痛,恐惧而哭闹、挣扎,患儿稍动,针头容易移位,血液无法持续不断的进入针筒,易容产生泡沫,混有泡沫的标本放置一定时间后,泡沫部分迅速干燥,造成血细胞破坏而溶血[3]。反复抽拉针筒易造成血细胞的机械性损失,而滴血法则避免了以上过程。滴血法送检的标本中溶血一例,是因为患儿严重脱水,四肢末梢循环差,留置针滴血慢且不连续引起的,经再次选用头皮静脉滴血法成功留取所需血量。

3.4 滴血法选用头皮静脉时可借助患儿哭的力量,使局部血管充盈;选用四肢浅静脉时,使手或足下垂,于穿刺点上方5cm处按压,频率以30-40次/分为宜,以阻止血液回流,使局部血管充盈,再留置针上下两端形成较大的压力差,促使血液自然流出,故成功率高,多可满足所需血量。也可以通过热敷、轻拍静脉、均能迅速扩张小静脉,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穿刺成功率[4]。

总之,留置针滴血法不仅方便快捷,家长容易接受,医患矛盾减少,减轻了患儿痛苦,成功率高,不易发生溶血,而且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增强了家长对护士的信任度,同时促进了护患沟通的顺利进行,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科学合理的护理技术。

参考文献

[1] 刘芳.人体解剖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340-341.

[2] 王学梅,赵通洲.婴幼儿耳后静脉穿刺采集血标本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7,32(12):718-719.

[3] 白永梅.留置针滴血法在细小静脉采集血标本中的应用[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44.

[4] 陈英,于晓锦,沈宏,等.浅静脉输液技术操作的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11):853.

上一篇:浅谈儿科护士长工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下一篇:儒家“礼”的思想对中学德育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