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教育家孙明经在金陵大学的履历考

时间:2022-08-18 03:15:02

电影教育家孙明经在金陵大学的履历考

孙明经(1911―1992),民国非剧情电影的集大成者、著名教育电影家、电影教育家,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他曾一度站在历史的最前沿,又一度被历史湮灭。近些年来,孙明经在影视史上的功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后人研究,但他的一些人生履历却还鲜为人知,而有些说法也似是而非,有做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笔者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考证了孙明经在金陵大学的三段履历。

一、理学院读书履历考

孙明经在金陵大学学习七年。对于这段求学经历,有一种说法认为:孙明经于1927年考入金陵大学化学系,1930年学满化学系学分转入电机系,1931年学满电机系学分转入物理系,1934年毕业――按照这种说法,孙明经的大学七年跨了三个系。

还有两种说法:一说孙明经苦读七年,修完了电影所涉及到的多个学科;一说孙明经七年间先后修满化工、电机和物理三系的学分,并辅修国文、音乐和戏剧。

这些说法散见于一些文章和报道中。

孙明经的大学上了七年是不争的事实,但上述三种说法并不准确。

首先,孙明经于1930年转入电机系,并于1931年修满电机系学分的说法不能成立。因为理学院的化学系、电机系以及物理系均为本科,学制是四年,共八个学期。在三个系中,电机系创办的时间最晚,据《金陵大学史》记载:“1930年金陵大学理学院魏学仁院长聘请中央大学教授杨简初兼职金陵大学,负责筹办并于1931年成立了电机科,原附设于物理系。但直至1932年暑假尚未对外招生,而以物理系二年级部分学生作为电机科三年级新生。此后电机科独立成系级行政,改为电机工程科,1936年正式定名为电机工程系。”[1]而据《金陵大学校刊》记载:1931年秋季新聘教员有前任中央大学教授杨简初[2]――与《金陵大学史》的记载一致。

由上述资料可知:1930年理学院的电机系尚未成立,1931年杨简初被聘到理学院才成立了电机系――鉴于此,说孙明经于1930年修满化学系学分转入电机系,并于1931年学满电机系学分转入物理系,显然是不能成立的。

孙明经在理学院的学业是优秀的,曾经得到过奖学金――“理学院自上学期公布奖学金条例后,同学纷纷具函请求该项津贴。现经审查得奖合格者有……孙明经等八人。”[3]尽管如此,孙明经要在七年内先后跨三系,并完成学业,谈何容易。原因如下:

(一)化学系、电机系和物理系课程体系差别大,先后跨系学习难度很大;现在如此,过去也不例外。

(二)金陵大学对学生的考核采用学分制,1931年秋季之前,一学期要修满20个学分,“也就是每周大约工作60个小时,以致课务忙碌,远较其他各大学学生紧张。”[4]1931年秋季之后每学期减少到16学分,每周也要学约48个小时,在这种学习强度下,要想在七年内修完学分、先后跨系两次,谈何容易。

所以“七年跨三系”一说不能成立,至于其它两种说法就更不能成立了。

孙明经本人在回顾自己摄制教育电影的经历时提道:“我从没有学过电影,我仅仅在金陵大学读过三年半化学,两年物理,并在几个中学教过四年理化,不过这些经验使我对于摄制教育电影的观众需要和题材处理有一个基础认识。”[5]这一说法同样证实“七年跨三系”等说法不成立。

那么,要完成三科学业有没有其它方式?

当然是有的,金陵大学的学生除了学分制外,还实行主辅系制,新生在第一学期选定主系和辅系,完成学业要修完主系的必修课程,同时辅系的课程要选够12个学分。作为辅系的学科,一般与主系相近,比如学数学的可以辅修物理、化学,也可以与主系相去甚远,比如理科的学生可以辅修文科,通过这种方式在七年里完成三科的学习是完全有可能的,当然,事实是否如此,还需进一步搜寻史料求证。

那么,孙明经在理学院的学习履历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做出如下判断:

孙明经主修过化学系、物理系,跨系一次;可能同时辅修过电机系,也可能同时辅修过国文、音乐、戏剧等学科。

・博士论坛史兴庆:电影教育家孙明经在金陵大学的履历考二、“毕业留校”考

孙明经于1934年从理学院毕业留校任教――这是当前比较普遍的一种说法,散见在各种有关孙明经的文章中,然而这种说法不准确:最大的问题在于按照人们的思维习惯,所谓“毕业留校”,就是留在了理学院,或者是留在了金陵大学某个学院,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孙明经毕业了两次,就业了两次。

(一)第一次毕业

1932年,孙明经毕业,就业单位为当时的私立基督教会学校――安徽芜湖萃文中学,孙明经任教员。和孙明经一同毕业的还有12人,就业情况分别为:南京江文女子中学教员2人;安徽宣城皖南中学教员1人,南京中央党部科员1人,九江儒励女子中学教员1人,南昌豫章中学教员1人,南京内政部卫生署技术员1人,海州东海中学教员1人,南京成美中学及青年会中学教员1人,嘉兴香洲中学教员1人,南京成美中学教员1人,南京青年会中学教员1人。[6]孙明经并没有在萃文中学长久做教师,而是不久之后重新回到了理学院学物理。

(二)第二次毕业

1934年春,孙明经从物理系毕业,进入金陵大学附中任理科教员。和孙明经一起毕业的还有三人:一人是化学系毕业,留系任助教,另两人是生物系毕业,去了上海国立医学院。同年秋季毕业10人,毕业去向为:萃文中学教员1人,广东兵工厂技士1人,中央工业实验所技师1人,汇文女中教员1人,杭州电厂技术员1人,建设委员会戚野堰电厂技术员1人,理学院助教1人,理学院科学教育部助教1人,理学院化学系助教1人。[7]

孙明经于1934年春毕业进入金陵大学附中任教。史料表明:到了1935年秋,孙明经已成为金陵大学理学院教育电影部的成员,当时的教育电影部共有5人:潘澄侯、裘家奎、孙明经、钱源浩、管恒芝;潘澄侯为主席兼摄影部主任,裘家奎任字幕部主任,孙明经是研究员,钱源浩、管恒芝为助理员[8],孙明经是重要的创始人之一。

从附中到理学院教育电影部,是孙明经人生的一次重要转折,那么,这次转折是怎样实现的呢?当然,对出身电影世家而又博学多才的孙明经而言,进入理学院教育电影部可谓顺理成章,但除此之外,还有两个问题需要探求:

一是孙明经自己提到在1934年2月开始参与教育电影部的工作,担任摄影师[9]――这个时间正是他毕业前后,那么他是去金陵大学附中任教,同时兼任理学院教育电影部的摄影师?还是没去附中,直接进入理学院教育电影部?

二是孙明经还提到“曾在金陵大学读过三年半化学,两年物理,并在几个中学教过四年理化。”[10]那么这个“三年半”,指的是从1927年入学到1932年毕业,这个“两年”指的是从1932年到1934年,但“在几个中学教过四年理化”一说何来?

笔者考证孙明经“在几个中学教过四年理化”的时间,显然是在1935秋担任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摄影师之前,那之后,孙明经没有可能再去中学教学,也就是说,孙明经在中学教学的时间,只集中在他读书和毕业这几年,即1927年到1935年的八年间。而在八年的时间里,孙明经要完成三年半的化学、两年的物理学习、四年的中学教学,并从1934年起担任教育电影部的摄影师,1935年秋成为教育电影部的研究员,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一部分工作他是兼职的,而兼职的工作要么是他在金陵大学附中的教务,要么是他在金陵大学理学院的工作。

笔者认为他是兼职金陵大学理学院的工作的,而在金陵大学附中任教是其专职,因为1936年的春季孙明经才被聘为金陵大学理学院化学系助教。[11]

综上所述,对孙明经毕业留校,笔者是这么判断的:

1932年孙明经毕业去萃文中学,后来又回到理学院学物理,由于地处安徽芜湖的萃文中学与金陵大学相距并不远,孙明经有可能上学期间仍去萃文中学兼职教学;1934年孙明经再次毕业后,进入金陵大学附中任教,在附中任教的同时,兼职理学院的教育电影工作――这样既与孙明经自己说的有过四年中学执教的经历相符,又在时间上与他在教育电影部的工作经历不冲突,而在1936年,孙明经则正式进入理学院任教。

三、金陵大学的工作履历考

对于孙明经在金陵大学的工作经历,目前的研究文章尚无专门论述,笔者根据史料梳理了一下,大致如下:

1934年2月,孙明经进入了潘澄侯领导的教育电影部,任摄影师。

1935年秋,孙明经成为理学院教育电影部研究员。

1936年,教育电影部主任潘澄侯借调教育部,孙明经负责电影部实际工作。

1937年,教育电影部规模扩大,理学院院长魏学仁兼任教育电影部主任,孙明经任副主任,兼总务组主任、摄制组主任,裘家奎任编译组主任,段天育任流通组主任,电影部另有干事、助理、书记等共13人。孙明经仍然是电影部的实际负责人。

1937年11月,南京沦陷之前,金陵大学师生被迫西迁四川,11月25日,第一批师生在裘家奎、孙明经带领下,从南京的下关出发开始西迁。

1938年夏,金陵大学理学院和教育部合办电化教育专修科,“这是国内训练大学程度影音人才最早的”[12];电化教育专修科曾由潘澄侯、刘景禧、刘殿卿分期主持工作,期间常由孙明经工作。

1940年8月,孙明经赴美考察电化教育。

1941年9月末,孙明经回国,按照金陵大学的规定,重新予以聘任,《金陵大学校刊》对孙明经的介绍如下:

“孙明经――

学历:本校理学士,美国明尼苏达州大学研究;

经历:本校附中教员,本校讲师,兼教育电影部摄制组主任;

现任职务:教育电影部副主任,兼电化专修科主任。”[13]

回国后孙明经正式担任电化教育专修科主任,但在教育电影部的职务仍为副主任,主任为潘澄侯。

1942年以后,孙明经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电化教育专修科的发展上,致力于推行电影教育,并大力采用了静片――即幻灯片这种更经济、更灵活的教育工具,而教育电影的摄制不再作为其工作重心。

1942年3月15日,孙明经创办并主编《电影与播音》月刊,其人生经历从此由推行、摄制教育电影的高峰,逐渐过渡到电影教育的高峰,终成电影教育大家。

1949年,孙明经参与金陵大学校务工作。南京解放之前,陈裕光校长拒绝了台湾校友会迁校台湾的邀请,决定留在大陆;为防止军队败退前对学校的破坏,1月8日,金陵大学正式成立安全委员会,下设七个组:房屋分配组、交际组、消防组、医药组、防护组、膳食组、联络组,孙明经任联络组组长,在解放前为保护金陵大学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宪文.金陵大学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32.

[2]金陵大学校刊编辑部.本学期新聘教职员[J].金陵大学校刊,1931(31):3.

[3]金陵大学校刊编辑部.理学院得奖之同学[J].金陵大学校刊,1931(15):2.

[4]张宪文.金陵大学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216.

[5][9][10][12]孙明经.中国中的一个小实验[J].电影与播音,1947 (7,8): 93-94.

[6]金陵大学校刊编辑部.本校廿一年度毕业生服务状况调查[J].金陵大学校刊,1932(65):3.

[7]金陵大学校刊编辑部.廿三年度本校毕业同学调查[J].金陵大学校刊,1934(131):2.

[8]私立金陵大学理学院概况――民国二十四年度至二十五年度[M].南京:金陵大学理学院,1936:11.

[11]金陵大学校刊编辑部.本校新聘教职员[J].金陵大学校刊,1936(180):2.

[13]金陵大学校刊编辑部.介绍本学期新聘教员[J].金陵大学校刊,1941(295):5.

上一篇:试论传统图书馆如何突破自我发展瓶颈 下一篇:制造企业的“战略骑墙”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