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时间:2022-08-18 11:08:02

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培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为学生积极思考创造良好氛围,要在现在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政治课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那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一、启发引导,创设良好的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想政治课教学重在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力戒抽象空洞的灌输。但是,在一些政治课堂中“主导”往往成为“主宰”,“主体”却成为知识的“复读机”,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堂灌”的教学也常常使学生失去思考的空间和余地,更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创造性思维是能动的思维活动,学生只有对学习持主动态度,才会使自己的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思维才能具有创造性。因此,在思想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教学,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接受、理解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二、演绎和归纳相结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运用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外,还必须运用演绎和归纳相统一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所谓演绎是从一般结论的思维运动过程。在思维过程中,归纳和演绎是密不可分的。而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由于过分强调“双基”的落实,比较重视演绎法的运用,它有利于高效率的获取知识,对求同思维和分析思维是极为有利的。但往往忽视了归纳的功能。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从问题出发探求新知,有利于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发展。由于忽视归纳的功能,造成学生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等创造性思维必备的品质的缺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构建分析与综合相统一、归纳和演绎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三、建立正确的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传统教育过分强调统一,常常以“标准化”的方法试图把学生培养成同一模式的产品。统一的标准、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必然会磨平学生的棱角,使其成为千万一面的“复制品”。尤其是那些活泼聪明、喜欢动手动脑、善于表达独特见解的学生,更容易被“统的过死”的教学体系所害。作为教师应该用现代教育思想武装自己,不能只看学习成绩,更重视学生创造性特别是创造力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簇进步的灵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为“创造而教”应该成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旋律。因此,在教学中,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各种想法和观点,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创新。即使学生的观点不正确,也不要轻易否定或妄加评论,而应该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依据所学的理论和观点,通过聚合式思维或发散思维,使其最终自己否定自己或自己更在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对一些创新思维活跃的同学,教师更应该为他们创造条件,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与表现。只有积极思考,大胆质疑,激烈讨论,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向书本、向权威、向教师挑战,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之,要适应时代对人才发展的需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已经成为政治课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而,政治课教师要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积极探索政治课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新途径,从而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上一篇:高中体育教师现状探析 下一篇: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