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治疗与危险因素控制

时间:2022-08-18 09:17:27

高血压诊断治疗与危险因素控制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常见疾病病理及对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以及治疗的患者968例跟踪报道和随访3年,重点通过对患者相关病史和血压控制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资料显示,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导致CHD发病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结论:有效控制血压是降低心血管发生率降低危险因素的重要指标,临床应引起一定的重视,及早进行早期血压控制和预防,防止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47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针对我院急诊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968例,每个患者均经诊断伴有高血压或合并其它症状;每个病例均按出院主诊断为准,其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单发三类的冠心病254例、高血压141例和心梗168例疾病病例共计563例占统计总病例的58.16%,合并发生高血压、冠心病与心梗疾病患者405例,占统计总病例41.84%。平均年龄66.5岁,平均坐位血压170.5/86.0 mm Hg。

1.2 方法:实验室常规检查指标:全血细胞计数、尿常规、空腹血糖、血胆固醇、血钾、血肌酐、心电图。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总胆固醇>5.72mmol/L (220mg/dl),糖尿病,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

血压控制目标值:高血压患者:

药物:尼群地平 (10–40 mg/日),可加用:卡托普利 (12.5-50 mg/日),双氢克尿噻 (12.5–50 mg/日),安慰剂。明确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能否降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和其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表

注:当收缩压与舒张压属不同级别时,应该取较高的级别分类。

2 结果分析

通过对968位患者临床评价后,首先进行危险性水平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所有患者都采用非药物治疗措施制定降压药治疗计划,确定血压控制目标值。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195例患者中被测很高危、高危患者86例,随即开始进行药物治疗;中危患者56例随访监测3~6个月,其中23例血压仍然升高开始药物治疗;低危患者51例随访监测6~12个月,其中5例血压3个月后仍然升高开始药物治疗。

3 讨论

对患者进行降压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积极、平稳控制血压。要避免降压过低、过快,要对降压过程以及血压变化进行监测;降压过慢:血压自动调节功能差,急速大幅降血压致缺血,降压过程中注意保护靶器官,尤其是脑、心、肾;降压药物选择上无统一要求。968例患者入院时SBP > 160 mm Hg与血肿扩大相关;要把握不同类型脑梗死,高血压处理不同,需降压治疗者,建议首选静脉用药,最好用微量输液泵,降压治疗中,避免血压降得过低而加重脑梗死。

血压可不高程度升高;程度与病灶大小、部位及病前是否患高血压病有关,一般来说可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患者整体情况和基础血压决定进行如何处理;SBP 185~220mmHg或DBP 110~120mmHg,不必急于降压治疗,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血压 > 220/120mmHg时,应缓慢进行降压治疗,要严密观察血压变化,防止血压降得过低;SBP >180mmHg或DBP >105mmHg:及时降压治疗,防止继发性出血,最好使用微输液泵静注硝普钠,能随时、迅速、平稳降压至所需水平,具体用法:1~3μg/kg/min或者利息定、卡维地洛、硝酸甘油等。SBP>220mmHg,DBP>120mmHg。拉贝洛尔10~20mg,IV,>1~2min。每10min可重复或加倍(Max.300mg);尼卡地平IV,开始5mg/h,以后每5min增加2.5mg/h,直至理想状态,最大剂量15mg/h;降压幅度不超过10%-15%;DBP>140mmHg:硝普钠0.5μg/kg/min,连续监测血压,血压降低不超过10-15%;

3.1 非药物治疗措施:要重视肥胖带来的高血压升高趋势,要合理减轻体重,BMI≤24,采用合理膳食,限制钠盐:每人每日

3.2 降压药物治疗原则:降压药物治疗原则从低剂量开始治疗,逐步递增剂量,常见降压药物:利尿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α- 阻滞剂以及固定剂量复方降压制剂。小剂量有效但未达目标血压,无副反应,可增加剂量。疗效不明显,且有副反应,改用另一类;不增加剂量,也不加用其他药。联合用药。有效控制血压,70%需联合用药。长效制剂,一日一次(T/P>50%)。24小时内稳定降压,减少血压变异性,改善治疗依从性。固定小剂量复方制剂。一旦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通常要终生降压治疗,终止治疗,最终血压会恢复到治疗前水平,但可调整剂量。

3.3 出血性梗死的血压控制:血压要求:既往有高血压的维持血压在160~180/100~105mmHg;既往无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在160~180/90~100mmHg;血压高于185/105mmHg,考虑慎重降压,溶栓过程中和溶栓后严格监测血压,前2小时每15分钟测1次血压,随后6小时每30分钟测1次血压,再后16小时每小时测1次血压;在溶栓治疗前后,如果血压>180/105mmHg,则应及时降血压治疗,最好微输液泵静注。如收缩压在180~230mmHg,1~2分钟内静脉推注10mg拉贝洛尔,必要时,每10~20分钟可以重复使用一次,最大总剂量为300mg。如果血压仍然不能控制,可以选择硝普钠点滴。舒张压>140mmHg,用硝普钠,0.5mg/kg/min。

3.4 血压调控的不同年龄组:180/110mmHg,应予降压治疗55~64岁,若早期血压>200/110mmHg,可缓慢降压,7d后病情平衡后维持在160/89mmHg以下;65~81岁,特别慎重低灌注,分水岭梗死,血管狭窄高发,血压>210/110mmHg,可非常慎重地缓慢降压

参考文献

[1] 李晓文,谢炳玓.各亚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的关系[J].广东医学,2012,33(4):506-508

[2] 王雪岩,毛颂.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和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改变的对比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1):42-44

[3] 王新,黄如训,曾进胜等.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梗死分型关系的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5,31(1):20-23

上一篇:无惩罚性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关于椎管内麻醉后寒战的影响因素以及预防和治...